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增强行政执法观念的思考●丛伟行政执法在行政法制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遵守,仍然不能实现法治。”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温斯莱坦则认为:“严格执法是政府的真正生命。”近十几年来,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

  • 标签: 行政执法 公民权利 执法观念 行政权力 人民主权 权力与权利
  • 简介:行政执法中若干问题析论●叶必丰一很久以来,人们习惯地把行政机关不正确地称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如果不是从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检察、审判机关相比较的角度,即不是把国家权力机关称为立法机关、把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称为司法机关的话,把国家行政机关说成是...

  • 标签: 行政执法 行政合同 行政法律手段 行政指导 公共利益 若干问题
  • 简介:以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为己任的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一个权威、独立的执法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及其职责的合理确定是中国反垄断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国外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及其职能,作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计参考.在确定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时要考虑到反垄断法本身的特点、现有相关机构的设置情况以及外国经验的比较借鉴等因素,通过中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比较,对我国反垄断执行机构的地位作出合理的定位.最后,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要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精干效能等原则.据此,不宜在现有机构中指定反垄断执法机构,而应该单独创设专门的执法机构,其可以称为"国家反垄断委员会"或"国家公平交易委员会",并只在中央和省两级设立.这是由于反垄断法更注重维护宏观经济秩序、防止市场竞争不足从而具有政策性、灵活性和行政主导性的特点决定的.这样的机构应拥有调查检查权、审核批准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裁决权,并应拥有对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国务院各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行政垄断行为)直接进行处理的权力.

  • 标签: 反垄断法 执法机构 政府职能 机构设置 职责权限
  • 简介:争议海域的执法问题涉及我国海洋权益保障的重大利益,也牵动着该海域周边国家的敏感神经。在海上执法的过程中使用武力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论及争议海域的界定,其中讨论了执法过程中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据及其限制条件,并最终总结了海上执法的手段。提出海上执法法律体系的完善能使我国的海上执法有理有据,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 标签: 争议海域 执法问题 争端解决 正当法律程序
  • 简介:人民警察执法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确保人民警察执法公正,就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 标签: 警察 执法 公正
  • 简介:人性观是政治法律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之一。之前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人性观的研究常局限于对他们的系统人性论述,有时还混淆了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和一般人性观。鉴于人们对日常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评论可能隐含关于人性的一般判断和看法,从利益、自然情感、认知和实践四个方面对孔、孟隐含于人、事评述中的人性观的梳理表明,尽管孔、孟心中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和规范,但他们对一般人性的看法非常现实;与现代社会科学的人性假定和经验研究发现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现实的人性观可以有效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儒表法里"的内在逻辑;对政治法律思想的实践可能也有所启示。

  • 标签: 早期儒家 人性观 儒表法里
  • 简介:自然权利论以自然状态中的人性为基础搭建起学说平台。其中,人自我保存的欲望和人之理性分别构成了自然权利的哲学基础和实现基础。人性基础使自然权利具有一种原生性,表明了自然权利不是来自人为的努力,也不是来自外在的授予。国家不能产生而只能承认自然权利,如果剥夺自然权利就意味着道德上的非正当性。因此,在政治社会中,即使有的权利未被列举和揭示,也会基于自然权利的固有性而被承认。这一理论对今天中国的人权法治建设仍不无启示。

  • 标签: 自然权利 人性 欲望 理性 基础
  • 简介:收容审查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于目前收审立法不健全,对收审的对象、范围、条件等缺乏具体、明的规定。给收审执法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收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收审对象和范围。从笔者接触到的收审工作的实践看,收审对象大多数是居住在本区的,而这些人都有真实的姓名、住址,违法犯罪事实基本清楚,又在本区作案。公安机关

  • 标签: 收容审查 公安机关 收审 行政强制措施 执法主体 主要表现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披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对全国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应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 标签: 执法权 临时工 清理 行政执法人员 要约 国务院法制办
  • 简介:根据我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和现状,需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制度,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法律监督权,采取检察建议、支持起诉、行政执法备案、提起行政公诉等监督措施对行政执法实施法律监督。如今,我国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制度在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实践中也有了较多的成功经验积累,使检察机关和检察权回归法律监督的宪法本位也是正当其时。

  • 标签: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行政执法备案 行政公诉
  • 简介: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人民法院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从古至今,对执法的“刚性”向来是用“山”这一隐喻加以表达的。于是,就有了形容司法公正无颇以及法官刚正不阿的“执法如山”等话语。这种观念深深地嵌入我国的法律文化之中。尽管法制的时空发生了变化,但与“执法如山”观念一脉相承的严格依照制定法调整社会生活的治理方式并未有根本性的变化。

  • 标签: 公正司法 执法 和谐观念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 实践
  • 简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之一。就制度沿革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根据行刑衔接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发布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与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01)、建立与发展阶段(2001-2011)、反思与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自上世纪50年代,在相关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行刑衔接制度的雏形。在随后的一个甲子内,无论是在规范形态、适用原则、还是衔接机制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从更广阔的视角,从制度发展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上,遵循历史的脉络,分析探讨不同阶段中行刑衔接制度的原则、规范、机制以及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刑衔接制度。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 沿革
  • 简介:以湖北南山市禁止机动三轮车的交警执法为例,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一类执法不严现象做出解释。为避免激烈冲突及其带来的社会压力和行政压力。交警往往进行弹性执法:根据情势选择严格执法、折扣执法或一线弃权。执法弹性格局的塑造,缘于执法权在时空上的非均质分布、民众偏好差异因素的介入,以及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协商。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尚难容纳多元利益诉求的法律系统、执法对象激发的社会话语压力、青睐变通权宜的法律文化,都在具体场景中推动弹性执法。弹性执法有着消极的法治后果,且面临诸多风险。相关探讨或印证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和法治实践的复杂性,并对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依法治国有所启示。

  • 标签: 执法不严 社会压力 弹性执法 依法治国
  • 简介:实行了20年的社会保险费(以下简称社保费)征管制度正在做改变前的最后准备。9月7日下午,浙江省召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浙江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此前,北京、上海等多地的税务部门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工作。

  • 标签: 征管制度 社保费 执法权限 社会保险费 变革 电视电话会议
  • 简介:《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但这样简单规定并不足以解决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的现实问题。知识产权并非一种合法垄断权,其与垄断并不天然地存在联系。笔者在比较三大重要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在知识产权反垄断的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我国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之间关系的具体的反垄断执法建议。

  • 标签: 知识产权 反垄断法 知识产权的滥用
  • 简介:税收执法行为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法律角度上认识税收行为,对税务机关准确、严格的执法有重大意义。一、重视税务票证的法律作用税务机关时时刻刻都在行使征税的职权,它开具税收缴款书或完税票证交付给纳税人包含着两层法律含义:第一,标志着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着税收法律关系,这是一种依据税收法律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第二,它意味着税务机关行使行政职权作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即约束力、

  • 标签: 税务机关 规范性文件 税收执法行为 税收法律关系 地方性法规 纳税人
  • 简介:违法犯罪嫌疑人亲属对特定违法犯罪事实有无举证义务?这,单从法律上,似无疑义;但从伦理中,从伦理和法律关系会通中,该义务若履行尤其是被迫履行,势必危及伦理,破坏法律关系,进而危及公序良俗美德,引起一系列难题,埋下系统性危害。为解此难题,避免和防止其危害,亲属容隐2000多年前从中国应运而生——该举证义务经深谋远虑审慎权衡而被豁免,并扩展、深化、提升为对伦理和法律关系间两难的根本性解答和解决,千年一脉、万里友声。亲属容隐之所以发生发育且长久而普适,生命力之一在植根本真、出于人性: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爱亲人、敦亲情、睦伦理,是人性之“素”,演化为常态伦理事实;此伦理事实当伦理和法律关系陷入两难的特殊情境中,则演化和建构起亲属容隐甚至伦理豁免这一类制度,解伦理和法律关系间两难而两全,并兼顾公序良俗美德而多全。历史表明:亲属容隐出于人性,寓长治久安之道。

  • 标签: 亲属容隐 伦理豁免 人性 制度 长治久安
  • 简介:冰冷的手铐,严肃的执法面孔、撕心裂肺的离别哭泣.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一幕幕似乎总与司法机关的搜捕活动相随。如今,传统做法在重庆市检察机关办案中被打破。近日,该院规定,检察宫在侦查过程中.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家中老人、小孩及病人在场,可暂不进行搜查和抓捕。此外.还规定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款物时.要为其赡养、抚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 标签: 司法机关 犯罪嫌疑人 人性 检察机关 侦查过程 生活费用
  • 简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基层执法队伍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是推进依法治理的"生力军",一定程度上,其法治意识和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调研数据表明,尽管大部分基层执法队伍具有法治思维,且能够或基本上能运用法治的方式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但存在着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平庸等问题。基于此,应着力解决影响基层执法队伍法治思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建立整体性的法治培训机制,推进"阳光执法",落实问政问责和法治能力考核制度,进而切实提高基层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治意识 基层执法队伍 法治方式 法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