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尝试结合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分析这一画派的形成,并对其被遗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始孰画派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标签: 姑孰画派 萧云从 形成 衰落 发展
  • 简介: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当弱化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改善和促进功能。评价标准应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

  • 标签: 教学评价 美术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评价标准
  • 简介:大约十五六年前,周波调入我们艺师执教书法。他小我几岁我当呼之为弟,因为志趣相投,每每读书论画,点评群伦,真有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味,作为一位青年艺术家.他具有开阔的视野以及对生活和艺术的无比热爱。

  • 标签: 艺术形成 周波 静修 青年艺术家 书法 艺师
  • 简介: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时代,汉代隶书的形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成熟标志着过去数千年古文字形体的结束,从而开辟了近两千年以来今文字的形体。隶书的演变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两汉修辞学的发展对人们审美观念变革的影响来论述隶书的形成

  • 标签: 汉代 修辞学 隶书 书法史 审美观念
  • 简介:非常有幸和大家一起讨论黄宾虹。关于黄宾虹,是一个巨大的学术研究课题库,但是在目前,这项研究并不平衡。大量的讨论研究,是在不断重复提示黄宾虹是如何伟大,如何了不起。

  • 标签: 黄宾虹 笔墨技巧 分子 现代 学术研究 课题库
  • 简介:本文選取敦煌草書簡作爲研究樣本,通過設置筆形數量、起筆順逆、收筆出鋒與否、末筆出鋒與否以及轉折筆形書寫狀態等參數,並與敦煌隸書簡字樣,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等人草書字樣進行比照,探討早期草書形成的幾個主要特徵,研究發現:早期草書書寫與隸書相比,筆形數量進一步减少;起筆順鋒增多,逆鋒减少;筆形趨短與書寫美化;部分保留波磔筆形;轉折筆形數量增加,形態增多;連筆映帶成爲草書標志性筆形,尤其是連筆映帶的大量出現打破原有隸書筆形組合秩序;連筆映帶的末筆下行出鋒的書寫特徵,爲建立起草書書寫空間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敦煌漢簡 筆形參數 早期草書特徵
  • 简介:散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點畫更顯豐厚、結字更顯扁平,'戈''撇'等筆畫形態更具特殊性。

  • 标签: 蘇軾 散卓筆制 書風
  • 简介: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以文彭开创的“吴门派”为先河,又在吴中蓬勃发展.原因何在?一些文章从印材、印人、印谱、印论等方面探究其内在因素,本文欲对其外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论述。明清吴中经济繁荣,印人们皆可衣食于自己一技之长,外地印人亦愿意来吴中逗留、切磋技艺,这促进了吴中篆刻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吴中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随之变化,思想领域空前活跃,于是文人士大夫摒弃前嫌,积极主动地参与篆刻艺事,大胆创新。吴中诗文书画流派意识从萌芽到成熟,是篆刻艺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契机。

  • 标签: 形成与发展 艺术流派 外在因素 篆刻 明清 文人士大夫
  • 简介:唐代大书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邪郡(今山东临沂).五世祖颜之推迁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颜氏一门忠烈.颜真卿更是刚直不阿,人品高尚,最终为国捐躯,是一代忠臣义士的代表.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的位置仅次于书圣王羲之,被称作“亚圣”或“楷圣”,艺术与人格均受到后人崇仰.本文拟从书法艺术这一角度切入,力求对颜真卿书法风格形成,以及颜真卿书法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及影响做一尝试性探讨.

  • 标签: 中国书法 书法贡献 书法风格
  • 简介: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媛叟,一作猿臂翁,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何绍基博学多才,精通金石书画,诗书画印无一不专,义理考据无所不晓,其诗亦卓有成效,有《东洲草堂集》问世,为清后期重要的诗人、学者,也是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誉为清代第一人。本文概述了何绍基的书艺成就,主要探讨了何绍基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其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教学和创作的启示。

  • 标签: 书法教学 何绍基 书法风格 原因 诗书画 风格形成
  • 简介:魏晋时期门阀世族把书法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符号并以此争胜,相应的书法技艺传承也从汉代“师法”演变成“家法”秘传。魏晋书法世族的形成,确立了善书作为“士”身份的文化符号,建立了书法文人化审美传统,开启了后世书法传承的笔法渊薮传授模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书法在当时起到暂时替代儒经成为治平工具的作用。

  • 标签: 师法 家法 书法世族 社会意义
  • 简介:<正>在我们所接触的论述明清美术的著作里,比较一致的意見是认为明清在美术上是衰落时期。最近有些不同意見,意见的分歧在于评判美术的标准有所不同。由于在美术遗产中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的错综複杂,由于近来反对所谓教条主义与庸俗社会学也就有人常常把評判美术的兩个基本标准搁在

  • 标签: 遗产 明清 现实主义 美术 评价问题 庸俗社会学
  • 简介:<正>一学生学期评价改革原由每到学期末,给学生打分是我们美术教师最犯难的时候。几百学生,一周一节或二节课,能认识几个学生,并熟悉他们的情况呢?只能根据期末的几张作业来打分,尽管比较客观也比较简便,但打完等级,看看成绩单,总感到有点遗憾。我们平时关注较多的是那些比较突出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落后的学生,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往往会被忽视,给他们一个较确切的评价是不可能的。再想想,一个等级对学生来说,无非是一个字母,在班里学生成绩相对稳定的学生,这个字母对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学生们对等级已经接近漠然,只是当时有点新鲜感罢了。怎样克服这个问题?那就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学期评价

  • 标签: 评价观
  • 简介: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也是他们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以无比的想象和创造力表达着人之初的美好情感。评价儿童画我们关注什么:是画面的饱满、色彩的鲜艳?还是技法的成熟、形式的新颖?这些易吸引眼球,是我们常用的标准。当我们专注于此时,往往会忘却儿童画其儿童性,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认为它就是“缩小”的成人美术。当这些标准占据了孩子的头脑,他们绘画时感觉不再自由,灵性不再闪现。

  • 标签: 儿童画 评价 外部世界 创造力 儿童性 绘画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教学是一门科学,评价更是一门科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更是教师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艺术之花的灿烂绽放。

  • 标签: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口语性 激励性
  • 简介:"漆书"一词,渊源有自。《后汉书·杜林传》云:"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晋书·束皙传》云:"塚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元人吾丘衍之《三十五举》中亦有"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的记载。可见,原始意义上的"漆书",大抵指代一些以腻漆为墨,书

  • 标签: 原因取法 取法渊源 布衣金农
  • 简介: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郡望出自琅邪临沂。颜氏从13世纪五颜含随晋元帝渡江侨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始,历七世而为江左望族。至北齐,世祖颜之推,官至黄门侍郎,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之推入周举族迁居雍州万年。至真卿,业已四代。真卿少时家贫勤学业,

  • 标签: 颜真卿 艺术特色 原因 书风 大气 《颜氏家训》
  • 简介:一、关于金城书法篆刻的研究状况金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他的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些学者还是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印学著作也对金城篆刻进行了收录和阐释。论文如林拯民撰《金城的绘画篆刻艺术》,郑汉印、孙晓涛撰《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在学术专著中,涉及金城的篆刻研究有马国权著《近代印人

  • 标签: 出印外求 印从书出 印外求金城
  • 简介:一一次偶然的机缘,笔者在安徽省博物馆得见姚鼐的行书《春楼》轴,眼前不禁为之一震,这不正是林散之书风渊源所自吗?林敖之早年致力于绘画,晚年以书法名扬天下。然而,他却自认为自己是"诗第一,画

  • 标签: 书风 姚鼐林散之 形成影响
  • 简介:弁言黄牧甫是近代印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诗礼之余提刀篆刻,后遍学明清诸名家而不为门户所拘,在篆刻上体悟并积蓄着艺术养分。他的伎艺、好学、品性、学识为其人生带来了机遇,他开始与更多的名流、知识分子接触,最终以一介布衣游于卿相间,与著名金石学家为伍投入到清末的金石学大潮中。他以渊博的修养上追三代金吉金、秦汉古迹化为己用,成一代篆刻宗师,对后世印人影响巨大而成“黟山派”。

  • 标签: 印风 学问 金石学家 家庭熏陶 知识分子 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