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抽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交通支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研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中心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案例进行了统计,并对伤者的受伤部位、撞击形态、机动车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及男女比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对今后的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法医学 道路交通事故 机动车 碰撞 受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血管融合技术对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进行双血管融合技术,对照组28例,进行DSA造影、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分析两组术中可否观察弹簧圈脱位,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12个月存活率。结果双血管融合技术可观察到弹簧圈脱位,而单侧颈动脉造影无法观察到。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血管融合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单侧颈动脉造影低,一年存活率较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血管融合技术 复杂前交通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态度以及影响护生实施现场救护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198名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态度的调查。结果分别有21.1%、62.2%、15.3%、0.01%的护生表示肯定会、可能会、可能不会、肯定不会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结论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意识较差,在急救护理学习中,护生应该注重急救意识和急救态度的培养,参与有效的现场救护实践,体验救护经历,增强角色意识和心理护理水平,成为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的积极参与者。

  • 标签: 护生 交通事故伤员 现场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技术和经验。方法总结14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14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但其中有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4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术后行DSA或CTA显示夹闭良好。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手术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交通性脑积水病人7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和实验组(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对比分析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交通性脑积水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