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众多研究显示双相障碍的治疗趋向采用心境稳定(锂盐和丙戊酸钠)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氯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心境稳定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境稳定剂 新型抗特神病药物 双相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病(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标签: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118例中、重型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监测入院时、入院后3d、7d和两周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糖、GCS,于出院时和三个月后作GOS预后评分,分析血糖水平与损伤严重度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260mg/dLvs130mg/dL,P〈0.005)。入院时血糖≥260mg/dL的患者均死亡。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常发生应激反应性早期高血糖,它是损伤严重度的指示和可靠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高血糖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resonanceelastography,MRE)分析缺血性脱髓鞘区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间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行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为FazekasscaleII级或以上的缺血性脱髓鞘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选取2009年间正常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MRE,将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测得患者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正常志愿者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右侧为(8.7±5.0)kPa,左侧为(10.9±2.5)kPa。所有正常志愿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右侧为(16.6±4.5)kPa,左侧为(16.4±5.7)kPa。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低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已婚和未婚女性在性发育、婚姻和个性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填写自编问卷和16PF人格测定。结果未婚组的初次作爱时间和人流时间明显早于已婚组,前者人格特征也不同于后者。结论未婚组的年龄与文化较低,外地人口居多,说明未婚组客居他乡,过早参与社会竞争,接触面较杂,人格自律性差,在缺乏家庭关爱和约束的情况下,容易对性行为采取不慎重态度,以致过早作爱。

  • 标签: 已婚妇女 未婚妇女 女性 性发育 婚姻 16PF
  • 简介:目的探讨与对比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动脉瘤夹闭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6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13例(15个动脉瘤)和开颅动脉瘤夹闭10例(11个动脉瘤)两组,对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动脉瘤均出现1例破裂,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GOS评分均尚可,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动脉瘤夹闭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应加强随访观察,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夹闭术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内幕上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将病人分为Sina定位组(n=10)和导航定位组(n=10),Sina定位组术前采用Sina软件定位,设计手术切口。导航定位组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设计手术切口,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评估病变切除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定位时间、术中病变暴露情况、术后病变切除情况以及GOS评分。结果Sina定位组在颅内幕上病变定位时间上短于导航定位组(P=0.001),两组病人在术中病变暴露、病变切除情况、术后GO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幕上病变中,Sina软件可以做到快速定位,为手术提供简便的定位方法,因其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变 颅内 幕上 Sina软件 定位 神经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组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微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在第17届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StrokeConference,ESC)上,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Yusuf等介绍了有效避免复发性卒中预防方案试验(PreventionRegimenforEffectivelyAvoidingSecondStrokes,PROFESS)的结果,认为卒中后即刻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替米沙坦不能对复发性缺血事件提供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复发性卒中 替米沙坦 试验 预防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安慰剂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联合应用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9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AS治疗(PAS组,366例)和采用CAS治疗(CAS组,126例)。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严重临床不良事件(非致命性脑梗死、同侧无症状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次要临床不良事件(DSA示血管再狭窄较前增加〉10%)发生率以及血清血脂水平变化。结果CAS组非致命脑卒中发生率(2.3%,3/126)和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生率(7.9%,10/126)均明显低于PAS组[分别为(9.6%,35/366)和(15.3%,56/366);P〈0.05],但是CAS组次要临床事件发生率(34.1%,43/126)明显高于PAS组(15.0%,55/366;P〈0.01)。PAS组同侧无症状性脑卒中发生率(9.3%,34/366)和CAS组(4.0%,5/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PAS组复诊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1)。CAS组复诊时血清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S治疗相比较PAS药物强化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近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是,PAS药物强化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

  • 标签: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普罗布考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术
  • 简介:目的研究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后的患者使用小剂量PCEA的最佳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ASAⅠ-Ⅲ级,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分为A组:20例脊柱手术;B组:20例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的病人,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镇痛进行术后PCEA.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小剂使用PCEA硬脊膜修补术后镇痛,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脊柱手术 硬脊膜修补术 用药剂量 术后 镇痛剂 吗啡
  • 简介:目的:探究简化的静滴rt-PA治疗标准流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静滴rt-PA治疗比例仍较低(1%~3%),其中一种解释归咎于既往治疗的合理标准。NINDS治疗标准的循证证据较少,而大多医疗中心甚至应用较原先研究更严格的标准。我们认为rt—PA治疗比例可通过简化治疗规范疗程而提高,并获得可观的获益。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标准 静滴 急性卒中 RT-PA 循证证据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脓肿发病特点和预后,以及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62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脑脓肿患者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其余10例采用手术切除疗法。结果微创手术组治愈43例,治愈率为82.7%;6例好转,好转率为11.5%。开颅手术组治愈6例,治愈率为60.0%;3例好转,好转率为30.0%。术后6例患者死亡,开颅组和微创穿刺组各3例。结论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脑脓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脓肿 CT定位 微创穿刺 抗生素冲洗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发病3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惠者,符合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NINDS)溶栓入选标准,用rt-PA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溶栓治疗.同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于患者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24h、3d,2周和1个月分别监测其病变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进行了脑血液动力学监测.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65±9)岁.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6~16分,平均(11.4±2.8)分.溶栓前TCD检查T1B10级1例,1级5例,2级8例,3级3例.4级2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5级1例(腔隙性脑梗死).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2~3h,平均(2.80±0.20)h.闭塞动脉在溶栓过程中再通2例,溶栓后1h内通1例,24h内再通4例,溶栓再通4h后再闭塞1例,其余无变化.溶栓前与溶栓后24h、3d、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及T1B1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与T1B1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溶栓前后脑血液动力学改变与神经功能变化明显相关,脑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溶栓疗效.

  • 标签: 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超声检查 多谱勒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 简介: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伽玛刀双靶点与单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单靶点与12例双靶点治疗的经验。均使用Leksell—B型伽玛刀,准直器4mm。双靶点者靶点分别置于三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和近三叉神经半月节处,单靶点者仅置于三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两组均为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将20%等剂量线限定在脑桥表面,使脑干表面剂量小于16Gy。结果随访12~114个月,平均66.4月。单靶点组有效223例(94.5%),无效13例(5.5%),复发14例(5.9%),发生并发症9例(3.8%)。双靶点组有效12例(100%),发生并发症4例(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双靶点者为高(P〈0.05)。结论双靶点治疗不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反而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当三叉神经根紧贴脑桥或受压变形时,为弥补单靶点可能引起的三叉神经受照不足,可使用双靶点治疗。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上回入路。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上回入路
  • 简介:目的定量比较Krause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和Poppen入路(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及损伤情况。方法对6具成年国人头颈部湿性标本,模拟常规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手术操作,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用Horgan方法计算出显露面积,按Ammirati标准对两种手术入路显露松果体区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种手术入路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显露程度评分均为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1298.07±64.67)和(1041.10±50.23)mm2,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4.5±0.6)和(6.3±0.7)分;两组比较,经t检验,均P〈0.01。结论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均能达到对松果体区的有效显露,但Krause入路显露面积明显大于后者,且损伤程度更小。

  • 标签: 解剖学 比较 松果体区 显露程度 损伤程度
  • 简介:目的通过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探讨使用rt-PA对超早期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超早期脑梗死惠者308例,根据家属的意愿及是否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分别给予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溶栓组221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其中92例给予rt-PA0.9mg/kg,发病在3h内68例,>3~≤4h内9例,>4~≤6h内15例.129例给予rt-PA0.6~0.8mg/kg,发病在3h内72例,>3~≤4h内24例,>4~≤6h内33例.对照组87例,未应用rt-PA治疗.记录各组在基线、治疗24h、发病90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定叉为发病90dBarthel指数≥95;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血管性死亡事件和卒中再发事件.应用I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患者接受治疗前NIHSS评分(OR=2.067,95%CI1.201~3.556,P=0.009),冠心病史(OR=1.942,95%CI1.040~3.625,P=0.037)和溶栓治疗(rtPA0.9mg/kg时,OR=0.414,95%CI0.207~0.826,P=0.012;rtPA0.6~0.8mg/kg时,OR=0.261,95%CI0.137~0.497,P<0.0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在rtPA0.9mg/kg溶栓组与rtPA0.6~0.8mg/kg溶栓组分别为3.3%(3/92)和4.7%(6/1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不同剂量rt-PA(0.6~0.8mg/kgvs0.9mg/kg)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史将可能影响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溶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量化比较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15例(30侧)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模拟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微创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状窦后入路由横窦下方开颅,包含小脑半球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路径包含舌咽、迷走、副神经和岩下窦。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端和颈内静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包含部分副神经。测量手术路径和后组脑神经体积: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前入路;路径中骨性结构和静脉体积:乙状窦前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状窦后入路中包含小脑半球体积为(2750.50±123.27)mm3、小脑前下动脉体积为(78.72±1.75)mm3,乙状窦前入路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有利于显露后组脑神经,显露过程应注意保护小脑和小脑前下动脉。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时,受到磨除岩骨操作和保护静脉窦的限制,适于处理累及颈静脉孔的病变。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颈静脉结节 虚拟现实 解剖模型 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