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迄今为止,关于多胺的功能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它参与稳定DNA构象、染色质浓缩、DNA转录以及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可特异性地修饰某些RNA分子。稳定或激活RNA酶,参与mRNA的翻译以及影响蛋白质合成等。多胺是真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

  • 标签: 多胺类似物 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本刊讯2016年12月17日,由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物节律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研究中心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6全国睡眠生物节律医学高峰论坛,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会议厅隆重召开。

  • 标签: 睡眠研究 睡眠医学 时间生物医学 外科大楼 研究会秘书长 中西医结合
  • 简介: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2007年WHO最新分级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分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和多形性恶性胶质瘤(Ⅳ级)。在由胶质细胞分化的肿瘤中,其发生率排在第三位,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2%,胶质细胞瘤的5%~20%。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其中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约有55%的病例出现在这一时期。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瘤 诊断 分子标记物
  • 简介: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有效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却很难再生。在分子途径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研究中,发现了3种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eytemyelinglycoprotein,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挥着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并发现Nogo—A、MAG、OMgp存在于中枢白质的髓鞘内外环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表面,通过与共同受体NgR1特异性结合诱导生长锥塌陷并抑制轴突生长。进而提出了通过阻断NgR1复合及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设想。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NgR1复合的研究加以综述。

  • 标签: NgR1复合物 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 中枢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体外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对PCI2细胞的活性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培养至第4代第7天的SD大鼠MSCs培养上清,按不同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加入到PC12细胞培养体系中,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d和4d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丙二酸钠对PC12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加入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采用MTT法测定24h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有突细胞/总细胞数、最长突起长度随培养时间及MSC培养上清体积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加入一定浓度MSC培养上清组的PC12细胞活性较未加入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SCs能够合成和分泌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物质,该物质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并减轻氧化应激对PC12细胞的损伤.

  • 标签: PC12细胞 培养上清 骨髓基质细胞 分泌物 分化 存活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按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通过木条平衡实验评价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O和水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损伤组比,伤后第一天大鼠脑组织内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伤后1周内大鼠完成木条平衡作业的能力明显受损(P〈0.05)。经银杏内酯治疗后,TBI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内酯可以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早期抗氧化应激、降低NO的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有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银杏内酯 神经功能 大鼠
  • 简介:我院运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症179例(抑郁性神经症68例;焦虑症72例;神经衰弱39例),总有效率95.0%.经遇临床观察,该疗法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缓解抑郁、恐惧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疼痛,调节血压,同时可以明显地减少抗焦虑、抑郁、安眠及镇静等蘖的用蘖剂量,在进行生物反馈放松治疗的同时辅以其他心理治疗,疗效更明显。

  • 标签: 生物反馈 放松训练 神经症 生理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及应用条件。方法将接有荧光素FITC的肽段Tetl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染色,免疫双标法检测FITC-Tetl特异性标记神经元能力,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量化。同时以HEK及C6细胞做为对照。结果FITC-Tetl达到一定浓度(30Ixg/mL)时能特异性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其几乎不与胶质细胞、HEK及C6细胞结合。过高(100μg/mL)或过低(10μg/mL)浓度均不利于神经元标记。结论Tetl能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神经元,该肽段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元标记或靶向手段。

  • 标签: 大脑皮层 神经元 生物学标记 免疫荧光
  • 简介:近年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正常脑组织中hsp70mRNA及蛋白质含量极少,当脑组织受到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变性蛋白即可诱导hsp70mRNA的表达.hsp70表达根据损伤程度和细胞耐受损伤程度不同,在各细胞间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也不同.因此在许多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都呈高表达[1].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热休克蛋白70 肽复合物 分离纯化 神经系统疾病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Livin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1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8%(P〈0.01)。Livin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与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否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Livin与胶质瘤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胶质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比较稳态下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人体血中丙戊酸浓度.结果达峰浓度Cmax普通片为(69.57±12.80)μg/ml,缓释片为(58.45±11.83)μg/ml;达峰时间Tmax普通片为(1.8±0.7)h,缓释片为(3.9±1.8)h;峰谷浓度普通片为(48.91±12.00)mg/ml,缓释片为(52.87±11.03)mg/ml,波动系数DF普通片为(37±9)%,缓释片为(10±4)%,Csavg普通片为(57.12±11.93)μg/ml,缓释片为(59.16±24.22)μ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97%.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其普通片比较具有缓释特征,血药浓度稳定,其生物利用度与其普通片剂相似.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生物利用度 气相色谱法 稳态试验 药代动力学
  • 简介:S10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较小(10~12ku)的EF-手型钙结合蛋白,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在细胞增殖、分化,肌肉收缩、基因表达、分泌及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1965年Moore等首先在牛脑组织中发现S100蛋白,因其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100%溶解而得名。现已发现S100蛋白家族成员20个,S100B蛋白为其中一员,

  • 标签: S100B蛋白
  • 简介:世间所有生物都是在地球形成稳定的自转和绕日公转之后进化出来的.由于地球自转每天日出日落,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周期性环境变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适应并利用了这个自然界的24h周期节律来调节其进食活动和休息.在动物的脑内也进化出相应的生物钟结构以协调全身生理过程.人类清醒和睡眠的交替被整合到自然界的24h节律中,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图1)

  • 标签: 神经结构 生物钟 脑内 睡眠 大脑 周期节律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在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核,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病因,本文就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综述,包括淀粉样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APOEε4与apoE蛋白、炎症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有助于预测AD的发病风险并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诊断 生物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及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住院期间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14d。对照组50例未做辅助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比较显示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PCNA、GFAP、VIM、S-100的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程度也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例染色阳性强度大于Ⅰ级.GFAP、S-100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阳性率降低,VIM却随级别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53基因突变产物,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P53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发展、演化中有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及恶性程度,GFAP、VIM、S-100的测定也可了解其分化程度,三者结合,可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P5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在兔颅骨缺损中区植入组织工程骨,观察其成骨和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取兔髂骨,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将获得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制备成盘状组织工程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单纯藻酸盐植入作为对照组,8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成骨和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钙复合植入组,有明显的新骨形成,而对照组无骨形成。结论:藻酸钙/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可用于修复非受力区、范围较小的骨质缺损。

  • 标签: 组织工程 修复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藻酸盐
  • 简介:伽玛刀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在伽玛刀治疗胶质瘤,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肿瘤细胞的放射抵抗方面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放射外科手术 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