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丹皮酚(Pae)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重构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气管内直接刺激的方法复制COPD气重构模型,并以丹皮酚(75、150、300mg/kg)灌胃治疗8周,另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以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纤黏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组织中TNF-α、IL-8、IL-6含量。免疫组化图片利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管上皮下胶原面积。结果:丹皮酚可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和肺脏中的MDA、IL-8、TNF-α、LN、IV-C、Hyp的含量,升高GSH、SOD含量,抑制中小径支气管上皮下增生。结论:丹皮酚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中小径气道上皮下增生实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重构。

  • 标签: 丹皮酚 干预 气道重构
  • 简介: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用于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复苏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54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采用56.白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各组均-次性给药.A、B组为脂肪乳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脂肪乳剂SmL·kg^-1Sml·kg^-1,行静脉注射;C组为对照组,3mL·kg^-1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观察小鼠醉酒时间及复苏时间.结果:3组小鼠的醉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复苏时间A组和B组均显著短于C组,而A组和B组复苏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20%脂肪乳剂可以促进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复苏,缩短其复苏时间.

  • 标签: 脂肪乳剂 急性酒精中毒 复苏
  • 简介: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一年时间里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2d内持续心电监护24h,2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6:00~18:00,5d后为6:00~12: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易发时间、时段进行心电监护加强护理观察,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 标签: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有效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奥氮平、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氮平(n=42)、喹硫平(n=38)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结果①治疗后,奥氮平组AHI、TS90%增高(分别P<0.01、0.05),LSaO2、MSaO2降低(均P<0.05);喹硫平组变化不显著(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的AHI、TS90%显著高于喹硫平组(P<0.01),LSaO2、MSaO2显著低于喹硫平组(均P<0.05)。②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率为27.5%(22/80);治疗后奥氮平组新出现的OSAHS患者比例高于喹硫平组(分别为6/31、0/27,P<0.05)。③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无显著变化(均P>0.05);而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的MMSE、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AD患者睡眠呼吸功能可能存在不良影响,而喹硫平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呼吸障碍 奥氮平 喹硫平 多导睡眠图
  • 简介:目的研究松花粉对甘油诱发大鼠急性賢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后肢注射50%甘油溶液(10mL·kg^-1)诱发大鼠成急性肾衰竭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谷耽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测定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肾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和BUN的含量明显上升,肾组织中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显著降低,MDA的含量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明显,肾皮质细胞部分脱落,肾小球肿胀,间质炎性侵润明显.给予松花粉治疗后,可显著降低ARF大鼠血清Scr和BUN,升高肾组织中SOD的活性、GSH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同时发现,松花粉可明显降低肾组织中NO的含量和iNOS的活性,并显著降低肾组织损伤.结论:松花粉对甘油致大鼠ARF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的活性,降低体内NO过多产生,降低NO相关的脂质过氧化过程有关.

  • 标签: 松花粉 急性肾衰竭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医院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救治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六类军用化学毒剂对应的典型六种急性化学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对观察组(n=362)与常规方法对照组(n=320)对比的方法,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死亡率、致残率,及无治疗期长短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治疗期时间与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救治急性化学中毒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化学 中毒 模块化 救治流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上下法(UDP)观察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大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毒性反应。方法UDP试验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组,根据AOT425StatPgm设定程序进行试验。健康SD大鼠40只,各组20只。结果静脉注射LD50为8.9mg·kg-1,95%置信区间6.6-17.5g·kg-1,皮下注射LD50为227.3mg·kg-1,95%置信区间166.3-348mg·kg-1。结论牛蒡子苷元注射液静脉注射毒性较大,皮下注射较为安全。

  • 标签: 牛蒡子苷元 上下法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30min,治疗组皮下注射MTX(0.5mg/kg,按体质量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12、24、48、72h进行动物采血和组织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onproteinproducts,AOPP)和蛋白羰基(proteincarbonyl)的含量。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血浆中3-NT的含量以及组织中AOPP和蛋白羰基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72h,治疗组血浆中3-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h,治疗组组织中AOP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中蛋白羰基的含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X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形成有关。

  • 标签: 甲氨蝶呤 脊髓挫伤 急性期 3-硝基酪氨酸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蛋白羰基
  • 简介: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hs-CRP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舒血宁 急性脑梗死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呼吸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 标签: 中药新药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评价 技术指南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方不同有效成分群对冠脉左前降支造成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心肌梗塞范围、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血清SOD,MDA,LDH酶活性及心肌组织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各组均能明显对抗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梗塞范围,降低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升高血清SOD,降低MDA、LDH的含量,保护心肌细胞。结论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组均能够减轻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OD、MDA、LDH,减轻缺血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冠心丹参方 冠脉左前降支 急性心肌缺血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分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yst-C TOAST分型
  • 简介: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头取脑,制作脑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延长(P〈0.05),电位能障(VtsVr)值上升(P〈0.05),动作电位间距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缩短(P〈0.01),电位能障(VtsVr)值下降(P〈0.01),动作电位间距缩短(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组干预后癫痫小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增强,GABA能神经元功能增加可能在癫痫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癫痫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方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有效组分配伍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观察不同配伍药物对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心电图ST段、T波的位移值,急性心肌缺血梗死范围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冠心丹参方中药物不同组分配伍均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T波的变化,能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梗死范围、保护心肌细胞。冠心丹参方组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最佳。结论冠心丹参方中药物不同组分配伍具有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其效应强度为:冠心丹参方〉丹参+三七〉丹参+降香〉丹参〉三七+降香。有效组分配伍的药效结果符合中药方剂配伍原则。

  • 标签: 冠心丹参方 有效组分配伍 垂体后叶素 急性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用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择期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按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略高于对照组为93.10%(P〉0.05);其感染发病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20.69%(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与对照组为18.97%(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感染发病率下降,且不影响·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 标签: 预防性 抗菌药物 急性阑尾炎 手术并发症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人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该病人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从抗菌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及疗程、药品费用等多角度分析其合理性。结果: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联用、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经济是抗感染用药常见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用药问题,对于保障病人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有很好的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腹膜炎 弥漫性 抗感染药/药物疗法 药学服务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112例,入院采血后立即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此后每日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维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变化,随访药物安全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无改变(P〉0.05)。治疗后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肌痛3.6%、无力10.7%、腹泻0.9%),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总发生率31.3%(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4.1%、心力衰竭6.3%、心源性死亡0.9%)。结论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且不影响肝肾功能,除无力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强化他汀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伽玛刀 急性放射反应:复方康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