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机构基本上实现了全院的信息化,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其信息化也在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疗养院的检验科主要负责了对外体检及疗养客户的化验工作,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客人服务的质量,而检验科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检验科的工作效率。

  • 标签: 疗养院信息化 检验科管理 细菌分阶段报告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损伤机制、诊断及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今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3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明显;(2)手术患者术前Cobbs角与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应以挽救脊髓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前提,手术应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警惕术后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合并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适用症 跳跃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医学生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快速掌握口腔医疗相关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方法实习医学生二人一组,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充当主诊医生和护士的角色进行临床实习。结果在牙体牙髓科半年的实习中,实习医学生掌握并达到实习大纲要求和培训标准。结论口腔医学生实习阶段采用护士角色体验教学方法,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补充和加强医学生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

  • 标签: 医学生 角色体验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对ICU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探讨有效的临床培训方法。方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进行阶段性教学法,包括专人岗前培训、临床实践一对一带教、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贯穿全过程。结果进行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培训的ICU新护士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顺利完成岗前培训计划目标,岗前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平均62.55分,岗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1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8分,经过6个月阶段性目标教学后测试,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6.4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94.57分。结论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使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地提高临床培训效果,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 标签: 新护士 培训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19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接治的健康孕妇19例作为对照组,监测所有孕妇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分娩后四个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较健康孕妇,各阶段的凝血功能均有增强,两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监测妊娠期糖尿病者各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对母婴安全意义重大。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各阶段 凝血功能 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不同阶段的阴道彩色超声声像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Logiq3型、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5-7.5MHz对80例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脓性、血性分泌物的盆腔炎患者进行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结果80例病人中,以盆腔积液为主要声像图的33例(占41.25%),声像图上一般无特殊表现28例(占35%),声像图主要为盆腔包块19例(占23.75%)。结论不同阶段盆腔炎的声像图尽管变化多端,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对盆腔炎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盆腔炎 阴道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药品安全事件中药品缺陷产生各阶段药品生产者的刑事责任,明确药品生产者在此类事件中所可能涉及的常见罪名。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结合法理基础研究、法学基础理论来分析药品生产者在药品安全事件中所应承担的常见刑事责任。结果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应适用刑法学理论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在专门设置的涉药犯罪条款尚不充分的情形下,在药品安全事件中适用其他条款,可严密涉药刑事法网。结论正确认识药品安全事件中的刑事责任有利于惩治违法药商、规范药品市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药品缺陷 产生阶段 药品生产者 刑事责任
  • 简介:摘要总结分阶段培训在产科病房母婴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效果。将新入产科病房母婴专科护士分4个阶段进行培训,确定各阶段的培训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培训期间定期考核。分阶段培训后分娩室专科护士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优于往年,促进她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专业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 标签: 母婴专科护士 分娩室 培训 分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剖宫产患者分为研究组(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护理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且能促使术后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干预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Pilon骨折围术期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70例Pilon骨折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的80%,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lon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中采取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Pilon骨折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ilon骨折 围术期 中医分阶段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阶段性镇静用药,两组均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显著,配合综合优质护理,控制惊厥效果更好,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阶段性镇静用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饥饿疗法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现阶段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营养不良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实施饥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口臭在3天后消失,7天肌张力开始出现缓解,9天后流涎减轻或是消失,13天后屈曲的上肢伸直,16天饮食正常,20天晚上睡觉安稳,白天玩的好。25天哭声有力,29天易惊消失或是减轻,四肢开始有力.35天吞咽正常,抬头有力,扭转灵活。40天视频记录治疗前后效果比对明显,尖足,对眼,剪刀步,斜视消失或是减轻。3个月后轻的孩子学会走路。18个月后不会说话的孩子自己突然开口说话。24个月中度重度的孩子及时治疗学会走路。而其他的轻度,中度,重度的孩子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恢复期延长到2至5年而且还要一些康复来辅助治疗。结论饥饿疗法在治疗脑瘫患儿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脑瘫 儿童 饥饿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更加关注。然而医疗服务中的问题还是存在,特别是涉及到医疗设备方面,主要表现在医疗设备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设备质量问题等方面。本文通过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几个案例,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医疗设备 管理 问题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8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阶段性持续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舒适度以及安全感。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为(35.33±4.34)分、舒适度为(90.17±10.62)分、安全感为(75.68±10.23)分,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为(64.98±5.27)分、舒适度为(64.35±7.74)分、安全感为(63.38±8.60)分。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状态、舒适度以及安全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产妇手术的安全性,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成批烧伤患者心理护理方法,明确心理护理对烧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我院烧伤科自2009年至2013年的住院三批26例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患者,根据不同病情、不同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成批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都出现了不同心理障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结论心理护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治疗中应得到重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其早日康复。

  • 标签: 不同年龄段 成批烧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已慢慢迈进低生育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要求当前的计生工作必须统筹解决人口结构问题,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既给计生宣教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影响,并初步提出了应对这种新常态的计生宣教工作的创新举措。

  • 标签: 计划生育 全面二孩 宣教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阶段性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观察分析65例脑卒中急性期过后转入我康复科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三阶段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采用三阶段心理疏导护理,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所需时间缩短,康复效果好,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期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1。方法按照入院编号,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8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具体探究;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具体探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具体探究,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其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短(22.12±3.12)周、伤口感染例数少(1.06%)、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比较少(2.13%),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效果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尽早恢复,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分阶段 股骨近端骨折 临床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是医疗行业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但近年来我国药品,尤其是疫苗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疫苗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旨在为把好药品安全质量关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疫苗 药品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注射胰岛素阶段性教育指导,提高患者注射技术及知识教育效果,改善患者自我注射管理的遵医行为。方法将114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注射教育指导,观察组分阶段按标准教育计划,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在出院前对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评价。结果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改善患者自我注射的依从性。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教育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