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雾化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治疗药物,包括IL-6单克隆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1/2抑制剂、细胞治疗药物等,可能对COVID-19有效,值得大家关注。本文将就这些药物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本采集点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20.1-2月医院标本采集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感染因素包括人群免疫力低下、防护措施不到位、采集手段不完善等。坚持依法家纺织,对防护及消毒要求合理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论: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成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控制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采集点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3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15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人类新发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此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与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脓毒症休克或急性呼吸窘迫症而直接死亡,且目前临床并无特效药物,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此进行报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2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探索怎样加强对该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严密监测儿童状况,提出合理的排痰和良好进食及其他护理,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最高限度人文关爱。并积极协助大夫给小儿实施抗病毒治疗。结果:经过16天的治疗,患儿终于痊愈出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以来对人类整体健康水平、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均有所降低,但患者仍存在诸多症状,且康复后长期的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需要配合护理加以改善。护士在本场抗“疫”战争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项护理措施,分此类疾病的干预提供参考,旨在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从分子层面分析石家庄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此次传播链的源头,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2—8日来自石家庄市第五医院17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共计404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靶向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深度测序获得病毒一致性序列。采用PANGOLIN分类系统对170个毒株序列进行分析,采用T-tes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04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中,356份获得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95%,100×测序深度),剔除重复取样,得到170株全基因组序列,所有样本均属于B.1.1分支。病毒突变数18~22个,大部分突变不改变氨基酸信息。根据基因组突变个数和种类,所有毒株分为48个亚型,其中2个毒株占主导(分别为66株和31株)。结论本研究中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来自单一源头的境外输入性病例,病毒在社区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PCR测序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受体入侵细胞,导致ACE2破坏,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失衡。RAS失衡可通过诱导炎症、介导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等过程参与到多个器官的急慢性损伤过程中。2019-nCoV并不仅仅引起肺损伤,亦引起多器官损伤。我们推测,RAS失衡在2019-nCoV引起的多器官功能不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调节RAS失衡可能成为防治2019-nCoV相关器官损伤的新手段。进一步研究明确病毒感染和多器官损伤与RAS失衡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器官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临床症状特征,提高新冠肺炎病例的识别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方法对2020年1月5日至4月7日五个地区报告的559例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研究,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59例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平均年龄为43.54岁,核酸阳性者320例,核酸阴性者239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50.31%)、咳嗽(44.69%)、乏力(14.06%)和咽部不适(1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者中有基础疾病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2.70倍(95%CI: 1.52~4.98)。首发临床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4.82倍(95%CI:2.29~11.41)、2.59倍(95%CI:1.09~6.84)和9.34倍(95%CI:1.74~173.18)。≥60岁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60岁人群的8.78倍(95%CI:4.12~19.73)。男性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女性的2.52倍(95%CI:1.21~5.47)。有基础疾病者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3.56倍(95%CI;1.55~8.24)。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2.91倍(95%CI:1.34~6.65)和3.79倍(95%CI:1.47~9.65)。结论首发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要警惕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意识和病例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感染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首发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研发的快速推进,数十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数种不同类型COVID-19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始终是专家和公众都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此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公开发表或官方发布的COVID-19疫苗上市前后安全性数据,为全面理解疫苗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安全性监测和信号挖掘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癌症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风险人群,多国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和癌症相关学术团体均建议优先为癌症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目前获准紧急使用的COVID-19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均可以用于癌症患者。稳定期患者可以随时接种COVID-19疫苗,进展期或正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治疗方式/癌症类型等)决定疫苗接种时间。癌症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益处可能大于风险,但免疫应答率可能低于健康人,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 作者: 赵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9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610000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以武汉为首,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人群普遍易感,已陆续报道儿童感染病例。以发热、乏力、干咳和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少数感染者伴鼻塞、咽痛和腹泻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而就诊。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2019-nCoV核酸。疫情流行时期,为更好的保障患儿,我们儿童消化内科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外,还做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心理
  • 简介:摘要患儿 女,7岁,因“发热、呼吸困难1 d”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监护病房,未吸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0.9,呼吸35~45 次/min,影像学两肺散在淡斑片、条片状渗出影,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经高流量氧疗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第6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为危重型,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冲洗、高频胸壁振荡、机械咳嗽辅助设备等气道廓清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第7天后拔除气管插管,入院24 d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伴有多种皮肤表现,主要包括血管性病变如冻疮样皮损、网状青斑、紫癜、瘀斑、肢端紫绀、坏疽以及炎性病变如弥漫性红斑、麻疹样皮损、急性荨麻疹、水痘样疹。部分皮损类型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或唯一临床表现。

  • 标签: 皮肤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冻疮 网状青斑 紫癜 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继非典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于 2019年末爆发。疫情的扩散给居民生活与国家经济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各地政府都在全面推进疫情防控,防控力度持续加大,但疫情仍然复杂且严峻。面对高暴露风险和心理压力,管理工作较为困难。结合实际的工作,文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与护理进行探讨,旨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区管理 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4日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11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为普通型,平均发病时间为(3.8±2.4) d,其中8例发病前14 d内有湖北旅居史或接触史;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1例为咽痛,1例无任何临床表现。11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11例患者中9例SAA升高,6例CRP轻度升高,PCT均表现为正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间质性改变。所有患者均以干扰素α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口服为基础治疗方案,3例患者予抗菌药物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本研究中COVID-19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普通型,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治疗后均病情稳定。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