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QRS波时限/Q&ndash Tc间期/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胃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6例胃出血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组间数据。结果通过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性改善,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胃出血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超诊断早期瘢痕妊娠及评价疗效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瘢痕妊娠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5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包块型29例,孕囊型21例。经阴道超声检出孕囊型18例,包块型30例,未检出2例,符合率为92.0%(28+18)/50。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包块型主要表现为形态多样,质地不均,界限不清,内膜形态失常,回声强弱不均。外周回声强,而中央以弱回声为主,部分患者中央可不见回声。峡部局部增大,与包块分界不清晰,和膀胱间肌层变薄,血流信号以低阻性为主。子宫下段切口有血流丰富的回声团块呈杂乱分布,回声紊乱。孕囊型主要表现为子宫下段切口有典型孕囊声像,子宫峡部前壁内出现明显血管搏动或明显的血流迹象。孕囊外周回声高,中央无回声,部分患者的孕囊较大,宫颈形态正常,且未发现妊娠物。结论经阴道超声可以准确检测瘢痕妊娠,观察妊娠囊位置、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为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瘢痕妊娠 包块型 孕囊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者中120例(在2016年10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疼痛评分(1.05±0.6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者运用舒适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健康体检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励式护理在自然分娩护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9-2016.9期间住院治疗的自然分娩产妇48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给予激励式护理,分析两组SAS评分及VAS评分等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SA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41.7±5.3)分、(3.9±1.1)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在自然分娩护理中应用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产妇疼痛指数。

  • 标签: 激励式护理 自然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空坠落伤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高空坠落伤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伤急救,观察组实施综合创伤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经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对高空坠落伤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急救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空坠落伤患者 常规创伤急救 综合创伤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94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7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优质护理,47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环境、入院介绍、生活照顾、工作态度、护士长管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传染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传染病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诊断时分别采用不同影像学手段,观察诊断结果。结果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相比于MRI、DS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CEUS具有更高的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利于及早实施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癌 复发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本次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DR以及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分别是87.5%和67.5%,DR诊断检出率较CT诊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是7.5%;1例出现漏诊,漏诊率为2.5%。结论在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过程中,DR诊断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CT诊断检出率更高,其可以为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CT诊断 DR诊断 不典型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合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心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 100名进行本次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护理实习生平均分成对照组 50名,按照传统心外科护理教学方法进行带教,观察组 50名,在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探究式学习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理能力优良率为 82%,对照组护理能力优良率 58%, P< 0.05;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综合素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 94%,对照组满意度 78%, P< 0.05。结论:探究式学习理念用于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也能明显提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外科 护理教学 探究式学习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科开展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8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并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护理、护理能力、护理安全以及综合评分等指标评分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推行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对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年人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01月至2017年0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5例青年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125例患者中,男性76例(60.80%),女性49例(39.20%),男性多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96例(76.80%)有明确病因,其中高血压42例(33.60%),动静脉畸形35例(28.00%),内科疾病12例(9.60%),血液系统疾病6例(4.80%),妊娠状态2例(1.60%);29例(23.20%)原因不明。125例患者中,饮酒因素76例(60.80%),吸烟因素36例(28.80%)。125例患者中,显效34例(27.20%),有效49例(39.20%),无效22例(17.60%),死亡20例(16.00%)。结论高血压、动静脉畸形是引发青年人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经恰当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所以,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镇痛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8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则不进行分娩镇痛,同时两组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分析护理后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焦虑评分、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焦虑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h的出血量和新生儿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对于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镇痛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促进产程进程,减少产妇危险的发生,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位护理 剖宫产 妊娠分娩镇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应用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84例小儿肺炎患儿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入院接受治疗,随机将其分两组,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化痰止咳与抗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的有效率对比上,对照组为92.86%,研究组为95.23%,无明显区别(P>0.05);但研究组在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及肺部阴影等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且治疗费用也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选用中医综合疗法,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可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治疗的费用,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小儿肺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植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于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白内障行人工晶体移植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硅凝胶人工晶体的60例患者(82眼)设为实验组,将采用水凝胶人工晶体的60例(8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结果60例患者82眼,进行治疗前视力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2周、6个月以及18个月,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视力在0.5以下、在0.5——0.9之间及在1.0——1.2之间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生物相容性良好数量为58(70.73)眼,多于对照组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数量35(42.68)眼,即硅凝胶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优于水凝胶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差异明显,P<0.05.结论硅凝胶人工晶体和水凝胶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力变化的影响无异,但硅凝胶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优于水凝胶人工晶体。

  • 标签: 眼科 植入材料 临床应用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61例。在手术进行前,试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进行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应用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5min以及麻醉后10min的SBP,DBP,HR,SpO2。结果试验组麻醉后5min及10min的SBP,DBP,HR,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层级培训方法,观察组是在层级培训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比较两组的培训成绩差异。结果接受实施目标管理的层级培训后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比接受常规层级培训方法的护士高,两组护士的培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护士层级培训之中运用目标管理,可以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护士学习的参与性及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护士分层级培训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 标签: 目标管理 护士 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对88例中风偏瘫患者通过分成44例观察组的患者和44例对照组的患者的方式进行了疾病的研究工作。并且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继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之后其肢体运动能力评分(89.98±3.14)分和生活质量评分(44.56±2.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70.11±3.01)分和生活质量评分(30.48±2.21)分,并且对照组患者77.27%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93.18%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所增强,生活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患者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中风偏瘫患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保胎成功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且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全面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