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及作用机制分类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瘢痕疙瘩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疙瘩(Keloid,K)形成的中医体质基础。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24例K患者进行体质类型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K患者与正常对照、痤疮患者间体质类型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K患者属气虚、阴虚、痰湿、湿热、瘀血、特禀质的百分比增加;男性K患者、女性K患者及17~45岁K患者属湿热质的百分比增加;此外,男性K患者、36~45岁K患者属阴虚、痰湿、瘀血、特禀质的百分比增加,17~25岁K患者属阴虚、痰湿质的百分比增加。与痤疮患者比较,与痤疮相关K患者属阴虚质的百分比增加(P〈0.05)。结论K形成与某些中医体质类型的偏颇有关。

  • 标签: 瘢痕疙瘩 体质类型 临床分析
  • 简介: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原因。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系多个成员患病、双胞胎同时患病、有色人种发病率较高等现象。有关瘢痕疙瘩基因表达、遗传易感性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研究理想的防治策略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遗传特性
  • 简介: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美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研究认为,目前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是难治性瘢痕疙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其复发率。但对于术后射线种类、放射时机、总剂量及分割剂量、疗程等尚无统一标准,现就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的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是单纯的放射治疗。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未用于〉5cm的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辅助放射治疗 丝裂霉素C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多形性 Meta分析
  • 简介:58岁男性患者,项后增生性斑块15年,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我科行部分切除治疗,术后病理符合项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术后予促进伤口愈合和活血化瘀中药,以及强效激素软膏和加压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毛囊炎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瘢痕瓣结合90锶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依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成A,B组,A组采用瘢痕瓣结合90锶放射治疗;B组采用完全切除结合90锶放射治疗,随诊1年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62.50%,有效率87.50%;B组治愈率38.89%,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瘢痕瓣结合帅锶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肯定,耳外观恢复满意,瘢痕疙瘩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瘢痕瓣 90锶 耳部瘢痕疙瘩
  • 简介:目的:评价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疤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2940nm点阵铒激光对70例痤疮疤痕患者进行治疗,分别用疗效判定标准和ECCA权重评分对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结果:疗效判定标准显示,用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后平均有效率为91%,ECCA权重评分显示,面部凹陷性痤疮疤痕由治疗前平均权重分值的49.5减低为28.4,减少约43%(T=3372.50,P<0.05)。结论: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疤痕疗效确切,安全且副作用小,术后恢复快。

  • 标签: 点阵铒激光 痤疮疤痕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