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只有知道何种制度是一种好制度,借由它对现实情况做出准确判定,其后采取的行动才可能是系统、合理的。'好制度''好生活'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判准,一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取决于它对个人好生活的实现是否有所裨益。诚如列奥·施特劳斯所主张的,所谓'好生活'就是人们尽其本性,出类拔萃的过程,是人之为人,非为禽兽的生活——德性生活。(1)那么,好的制度就是保障该过程得以实现的制度。这样的好生活的实现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作为过程的法治、作为目标的法治和作为目标的德治。(2)其中,法治作为一种制度须观照到人的全面发展,需德治相互配合,并而重之。关于如何并重,自由教育是一个可行方案。

  • 标签: 作为过程的法治 作为目标的法治 作为过程的德治 作为目标的德治 自由教育
  • 简介: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现象多有发生,人们普遍感到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的,所以有的同志觉得,法治更是权威性和强制性,治理国家只要依靠法治就行了。德治看重的是道德教化,似乎不如法治的作用来得明显。

  • 标签: 法治与德治 有法不依 普遍 违法犯罪 执法 国家
  • 简介:世界各国社会控制系统的建立,并无固定模式,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任何一种有效的、较为理想的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和建立,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德治”并重,应是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

  • 标签: 法治 德治 社会控制 模式 社会秩序 法律
  • 简介: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时他还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法治国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个理念,并强调指出必须把它们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法治德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本质上一致性的论述,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深化。

  • 标签: 依法治国战略 道德建设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权力机构 权力监督机制
  • 简介: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处理好法治德治的关系事关国家建设、社会治理全局。目前学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法治德治关系的论述主要有吸收论、并行论、并重论三种观点,但这三种观点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从法治德治的理论界定入手,分析当前学界关于二者关系的相关观点,法治德治的关系应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坚持法治为主德治为辅,法治德治的支撑点,德治法治的辅助和补充手段。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 德治 法主德辅
  • 简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标签: 依法治国德治国 德治国辩证关系
  • 简介:社会显秩序是指用权力法规命令推行的秩序,隐秩序是指由自发的适应性交往构成的秩序,它使人们理性决断成为可能。正像在资源配置上,单纯的计划经济企图用显秩序取代隐秩序招致失败一样,在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控制上,单纯依靠显秩序也必将导致“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政府失灵现象。应当通过法制来加强德治,改造社会隐秩序以创造依法治国的道德环境,建设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秩序。

  • 标签: 德治 法治 社会隐秩序 社会显秩序 社会秩序 政府失灵
  • 简介: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影响到全国大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以及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推进,各类社会矛盾相对多发、交叉叠加。桐乡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员、物流往来频繁,社会领域的一些问题早发先发,传统的治理机制和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2013年以来,桐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简称"三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社会治理模式 法治 德治 自治 经济社会发展 沿海发达地区
  • 简介:乡村自治,古已有之;村民自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地生根的有益探索。通过系统梳理乡村自治到村民自治的历史衍生脉络,以回应农村法治建设的时代召唤,发掘重塑乡土文化传统民间道德信仰;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力求探索推动村规民约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构设农村案例指导制度的法治进路;努力发掘传统乡贤文化和“尚教化、重调解”的息讼传统,发挥乡贤能人和民间调解的作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法治德治助力村民自治的一体两翼共同发展的治理路径的软着陆。

  • 标签: 乡村自治 村民自治 法治 德治
  • 简介:法治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 标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治国方略
  • 简介: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中所含的诸多内容,如共同理想、坚定信念、公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等,都不是仅仅依靠法治所能实现的,必须把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统一起来,才有可能。特别是对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德治更是起着主要的作用。因为,第一,思想道德在素质的构成因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决定着人的素质的发展方向,对素质的其他构成因素起着统率的作用;

  • 标签: 坚定信念 公民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 客观要求 思想建设 法治与德治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以这一指示为指针,在概括总结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讨论情况的基础上,抓住以下三个问题:“以德治国”思想的精髓在于把依法治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德治国相结合构成完整、科学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没有主次之分;关于依法治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有助于把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 标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结合 途径
  • 简介:江泽民同志以法治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而且是德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交换性需要道德来协调;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需要道德来约束;市场经济开放性需要道德来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制性需要道德作基础、相补充.

  • 标签: 市场经济 法治 德治 道德 法制经济 德治经济
  • 简介:反对把法治德治相对立的观点,认为政治民主、社会正义、保障人权、公民平等自由等原则的确认,并成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维系社会合作、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这是这个国家或社会进入法治文明状态的表现。而法治文明价值寻问的重心在于人并非作为法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永远是法治的目的,法治总体现着独特的人性立场,表达着对人的基本价值、人的生存意义、人格尊严的人文关怀,这说明法治文明一定的德治是相通的,法治文明中所表达的德治内容包含如在处理人法的关系上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性在法律生活中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价值追求等。

  • 标签: 法治文明 法治价值 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