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们从启发式认知偏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税收显著性概念,由此修正了传统的税收模型,并将对税收显著性的研究结论运用到税制设计中。运用启发式认知偏向对税收理论进行修正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究方法上,初步运用了实验研究,对税收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效应进行了考证和分析;(2)在研究视角上,将启发式认知偏向结合运用到税收理论中来,对一些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给出了新的有效解释;(3)在政策研究上,根据理论研究的最新结论,对实际的政策制定提出建议。这一研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税收显著性的视角研究最优税收的文献尚未形成一个研究体系;针对纳税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研究比较广泛,但与税收理论的结合程度还比较低。

  • 标签: 偏向税收 启发式认知 显著性研究
  • 简介:依托“大学生数字平台运用现状”的调研结果,以及新浪、腾讯高校微博典型案例的数据统计和样本分析,归纳当代大学生信息行为中的接受偏向.探讨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引导效果的创新模式,构建“四微一体”的高校“微平台”.

  • 标签: 微博 信息接受偏向 思想引导 模式创新
  • 简介:55名被试者学习含有形容词的同字同义词、异字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词表(积极词和消极词均各半)后,对关键诱饵词、学过词和无关词进行再认测验。结果发现:汉语形容词学习中存在错误记忆现象;汉语形容词的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均存在消极偏向

  • 标签: 错误记忆 汉语形容词 消极偏向 同义关联 反义关联
  • 简介: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所以中国式标尺竞争就表现为“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锦标赛。论文基于政治委托代理的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来研究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一方面,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地方政府官员必然追求本届政府或个人任职期限的短期政绩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了能使自己在政治锦标赛中获胜,各个地方政府在配置财政资源时会竞相模仿从而使财政支出出现“结构趋同”,这种趋同性会随着政治锦标赛的升级而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所以.地方官员自利行为是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标尺竞争 地方官员自利行为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 简介: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对高、中、低吸引力面孔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和脑电结果发现:在位置和吸引力面孔判断中,相对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图式组对低吸引力面孔的反应速度更快,P1和N170幅值更大,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反应速度更慢,P1和N170幅值更小;而对照组在位置判断中的三类反应均无显著差异,在吸引力面孔判断中对高吸引力面孔存在偏好。结果表明,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低吸引力面孔存在认知偏向,为负面图式理论提供了脑机制证据。

  • 标签: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 面孔 P1 N170
  • 简介:对我国传统民居所反映出的家文化偏向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归纳出下面几点结论:传统民居选址、布局的风水模式,反映出了一种家之环境文化偏向;传统民居的对称组群封闭式布局,反映出了一种家之伦常文化偏向;传统民居材质的'当下存在'和祠堂的'永存不灭',反映出了一种家之'弃祈'文化偏向.

  • 标签: 传统民居 家文化 偏向
  • 简介: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本文的研究挑战了90年代共识的悲观论点,并丰富了有关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对于工资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 标签: 教育 教育升水 工资不平等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 简介: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思想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是精神激励上要防止以"利"代"义""利"是用物质或经济手段."义"则是管理和公德。单靠经济手段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部分人甚至因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人的渴望与需求

  • 标签: 思想教育 极端个人主义 违法犯罪 良好思想道德 思想觉悟 心灵深处
  • 简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转型和时代创新,整体而言是在'正道'上前行,但亦现未能'守正'之端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唯现代化''去政治化''泛娱乐化''偏移植化'等偏向问题。管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偏向的症候,洞察其危害,剖析其成因,探讨守正之策,对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偏向 守正
  • 简介:总的说来,传统处世之道主要表现在古典女性气质的阴柔偏向上.历史地看,它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的女性世界的心理原型;在现实心理需求中,这一偏向则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控制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体现.而就其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言,制度决定论者从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出发,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 标签: 传统处世之道 阴柔偏向 心理学分析 创造性转换
  • 简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财政能力、配置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城市偏向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对2004年~201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程度客观上会强化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而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不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改变现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扭转政府官员公共决策中的城市偏向

  • 标签: 财政分权 城市偏向 晋升激励 公共服务 均等化 城镇化
  • 简介:德国一年前全面放弃核电能源转型之路“步步精心”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全面放弃核电计划,将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领域加大投资研发。一年后,默克尔吹响“集结号”,召集多名政府部长及全部16名州长在柏林召开能源峰会,商讨德国“能源转型”何去何从。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补贴、建筑物节能改造等成为峰会焦点议题,但资金投入、政策规划和各方博弈让德国能源转型之路艰难前行。

  • 标签: 核事故 日本 可再生能源 色变 核电计划 清洁能源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与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能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这种对能源的高依赖性,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1.32亿吨油当量,位居全球第一,单位GDP能耗3.1吨油当量/万美元,在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费国中位居第三,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60%,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分别占比19%、7%、14%。可见,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但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以煤炭等低成本高污染的能源为主要能源,天然气消费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23%的水平。现阶段,虽然一些发达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已逐渐从煤炭等非清洁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但大部分地区仍以煤炭等作为主要能源投入要素,引发雾霾天气频繁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此,降低能源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及弱化经济增长对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依赖,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技术进步 能源偏向性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强度
  • 简介:受劳动分工中的性别角色定位、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气质期待、性别平等政策落实不到位、性别意识的错误的主观认同和大众话语中的性别歧视等历史、社会和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教育中普遍存在隐性的性别意识偏向,如教材体系所体现的男性中心价值体系,教师性别观念中的思维定势,学科中的性别霸权,学校性别教育的缺失等。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从“第二性”的角度来审视和反思教育中的性别意识偏向,旨在重新理解性别意识的三个层面,即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和协调意识。

  • 标签: 教育 性别意识偏向 哲学反思 第二性
  • 简介:体育教学与康健教诲,体育与康健教诲融为一体是体育专业革新的偏向体育与康健教诲融为一体是体育专业革新的偏向,但始终没有管理体育与体质、康健的关连

  • 标签: 专业革新 体育专业 体育康健
  • 简介:根据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媒介不仅是承载信息传输的中性管道,而且每种媒介都有其各自的偏向。基于这一理论,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构筑了集体空间和个人空间两种不同的媒介环境,这两种媒介偏向对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也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受众目前已经更倾向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的需求。

  • 标签: 媒介环境学 电视 互联网 媒介偏向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