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定义对称轮轨系统对称性分岔的概念,由数值积分得到系统的时间响应并建立对称轮轨系统的离散动态Poincare映射截面及其对称截面,提出“合成分岔图”的构造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一两轴转向架系统运行与理想平直轨道上的对称/不对称分岔行为和混沌运动进行分析.在研究速度范围内,发现系统存在大量的对称运动形式,也存在很多的不对称运动形式,系统的对称性刚开始是通过不可捉摸突变而破坏的.

  • 标签: 轮轨系统 “合成分岔图” 对称/不对称 分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文蛤肉为原料,探讨了胰蛋白的加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pH值及液固比对文蛤肉水解液总氨基氮含量和水解得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文蛤肉解的最优条件为解温度50℃,加量4000U/g原料,pH值为(8.00±0.05),水解时间5h,液固比3:1。再以文蛤肉水解液的水解度、水解得率及风味评分值为指标对该解优化条件下获得的产品与精制中性蛋白水解优化条件下获得的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胰蛋白水解文蛤肉最适宜的蛋白,其解所得文蛤肉水解液的水解度、水解得率及风味评分值分别为42.44%、82.86%及205.92。

  • 标签: 文蛤肉 胰蛋白酶 水解 最适蛋白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GlyPro自动分析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探讨GSP的临床应用。方法评价genzymeGlyProGSP检测试剂盒的不精密度、分析范围、参考值与干扰实验。对50例正常健康个体、88例胰岛索抵抗(IR),1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47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GSP检测,并对1275人进行了社区健康调查。结果GlyProGSP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天间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66%,2.38%(低值),1.42%,3.35%(高值)。GSP正常参考范围(204.32±35.41)μmol/L,95%可信区间为194.25~214.38μmol/L,线性检测范围至836.6μmol/L,能抵抗溶血及黄疸,24h内平均变异为10.49%:(1)胰岛素抵抗组,糖尿病组的GSP水平分别为(260.55±66.91)μmol/L,(393.74±154.8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水平(P〈0.01),且IR与DM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糖控制不佳的DM患者在平均16.6d治疗后,GSP由(407.65±137.48)μmol/L降至(314.72±83.56)μmol/L,GSP平均下降了20.4%(P〈0.01),它与FPG,2hPG的相关性达r=0.43I(P=0.005),r=0.515(P=0.001),同比HbAlC,GSP的下降更快、更直观,也更经济;(2)对某社区1275人进行的健康调查中有47例代谢综合征及65例DM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3.69%与5.10%,将他们的性别、年龄、FPG、2hPG、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CHO、HDL—C、LDL-C及GS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性别、年龄与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别,其中MS组与DM组的GSP浓度分别为(359.98±138.67)μmol/L,(392.63±153.76)μmol/L,(P〈0.05),单独比较MS组与DM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SP与FPG,2hPG,TG,收缩压,舒张压,CHO显著相关,r依次为0.817,0.801,0�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尿病(DM)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利用不同活性组分的纤维素及木聚糖酶对废旧报纸(ONP)的脱墨和纤维的性能改善进行了研究,并筛选出了适合废旧报纸的脱墨用.结果表明,单一组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ONP的脱墨和纤维性能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Novozym342和木聚糖酶HC的协同作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脱墨浆的白度有了很大提高,尘埃度大大降低.另外,脱墨浆具有较好的可漂性,后续漂白脱墨浆的白度可提高9.0%ISO左右.

  • 标签: 酶法脱墨 旧报纸 脱墨浆 白度 尘埃度 可漂性
  • 简介: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双法制备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提取条件:α-淀粉用量0.4%,α-淀粉解时间50min,蛋白用量0.2%,蛋白解时间50min,此时麦麸膳食纤维得率81.28%。

  • 标签: 麦麸 膳食纤维 提取 正交试验 淀粉酶 胰蛋白酶
  • 简介:以草鱼鱼鳞为原料,采用解法提取鱼鳞中的胶原蛋白,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了鱼鳞的基本组成成分和鱼鳞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标签: 鱼鳞 胶原蛋白 提取 工艺
  • 简介:目的探讨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与胃癌细胞凋亡以及P13K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系列二步检测63例人胃癌组织和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K-3β和P13K的蛋白表达。结果GSK-3β蛋白在63例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9.21%。GSK-3β的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在63例人胃癌组织中,GSK-3β、P13K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7,r=-0.300)。结论GSK-3β低表达抑制了胃癌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在胃癌的发生发展GSK-3β与P13K可能有拮抗作用。

  • 标签: 胃癌 GSK-3Β P13K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抗合成抗体综合征(ASS)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以其他CTD起病,病程中发现合并ASS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及转归情况。结果6例中4例为女性,发病年龄34~72岁,首诊至诊断ASS间隔4~59个月。首诊为SS 2例,RA 1例,MCTD 1例,SSc 1例、未分化CTD(UCTD)1例。首诊时5例有干咳和(或)气喘表现,发热4例,关节炎和雷诺现象3例。ANA、抗SSA 52 000抗体阳性5例,ANA以胞质型多见。6例患者首诊时高分辨率CT(HRCT)均已发现肺间质病变(ILD),均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型。病程中,患者因出现反复肝或肌异常3例、新发技工手3例、肺间质病变进展4例反复就诊。进一步完善肌炎抗体检测,发现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结论ASS可在其他CTD病程中或与其他CTD同时起病,首诊时ILD呈NSIP型、胞质型ANA阳性,抗SSA52 000抗体阳性者需警惕,治疗中如果出现反复肝和(或)肌升高、技工手、肺间质病变进展,需考虑合并ASS可能,肌炎特异性抗体有助于临床ASS诊断。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诊断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碳源对芽胞杆菌碱性纤维素(CMCase)合成的影响,揭示的阻遏合成规律。方法:采用分批培养,改变培养基中基质种类及浓度,定时取样测定CMCase活(DNS)和菌体干重(DCW),以比合成作为产水平的指标。结果:碳源种类对合成水平影响不大。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4%浓度时合成水平最高,≥5%的高浓度下合成才有部分被阻遏。ATP、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合成有一定的阻遏作用。结论:芽胞杆菌EV23产的碱性纤维素为组成型,的抗阻遏合成有一定限度。

  • 标签: 碱性纤维素酶 碳源 阻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合成综合征(ASS)患者肌肉病理特征及其与抗氨酰tRNA合成(ARS)抗体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收治的AS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肌肉病理切片均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CD3、CD4、CD8和CD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肌肉病理特征将ASS分为如下6种病理类型:病理DM(pDM),病理PM(pPM),非特异性肌炎(USM),坏死性肌病(NAM),仅肌细胞膜MHC-Ⅰ表达(MHC-Ⅰ)和正常组。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患者血清中抗ARS抗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ASS患者共77例,平均年龄(50±12)岁,病程9(3~24)个月。抗组氨酰tRNA合成(Jo-1)抗体、抗苏氨酰tRNA合成(PL-7)抗体、抗丙氨酰tRNA合成(PL-12)抗体、抗甘氨酰tRNA合成(EJ)抗体和抗异亮氨酰tRNA合成(O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7%(36例)、29%(22例)、12%(9例)、13%(10例)和0。所有ASS患者中,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USM型(37例,48%),其次为pDM型(14例,18%),正常型(13例,17%),NAM型(10例,13%)和MHC-Ⅰ型(3例,4%),没有病理特征表现为pPM的患者。病理类型为pDM的患者在各抗ARS抗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5,P=0.028),其中抗EJ组的比例最高(40%),抗PL-7组最低(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5,P=0.024)。此外,肌组织中表达CD20+B细胞阳性的患者的比例在抗EJ组中最高(30%),抗Jo-1组最低(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7,P<0.01)。结论ASS的肌肉病理特征呈现多形性,与不同的抗ARS抗体相关,在临床上开展肌活检病理检测和区分病理类型对ASS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合成酶综合征 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以L-半胱氨酸和吲哚为底物,利用色氨酸基因工程菌WW-11合成L-色氨酸。方法:以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色氨酸表达,将活最高时的工程菌游离细胞作为转化反应的源,通过纸层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测定转化液中L-色氨酸的含量,结果:80mL反应液(L-半胱氨酸0.75g,吲哚75g)37℃反应48h,可积累L-色氨酸1.18g,L-半腕氨酸转化率为93.2%,吲哚转化率为90.1%,经分离纯化所得的L-色氨酸晶体,在熔点,旋光性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与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色氨酸基因工程菌能有效地催化L-半胱氨酸和吲哚合成L-色氨酸,这种合成法是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L-半胱氨酸 吲哚 酶法合成 L-色氨酸
  • 简介:将纤维素和脱墨剂共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的脱墨中,研究了用量、时间、温度对脱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多组分纤维素Novozym342相比,两种单一组分的内切Novozym613和Novozym476对油墨粒子的脱除更有效,其中含有纤维素吸附区(cellulosebindingdomain,CBD)的Novozym476对混合办公废纸具有最好的脱墨效果,经0.1ECU/g的Novozym476和脱墨剂共同处理后的脱墨浆的尘埃度比传统的化学脱墨浆的尘埃度降低50%,其物理强度相差不大.

  • 标签: 纤维素酶 混合办公废纸 酶法脱墨 造纸
  • 简介:制备金刚石薄膜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燃烧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膜的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板温度、氧/乙炔配比、基板至内焰距离等对合成的影响很大。

  • 标签: 燃烧法 金刚石薄膜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在用溶媒合成氨苄西林钠的过程中,水分的量影响到氨苄溶解液的质量,从而对氨苄西林钠的质量产生影响。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氨苄西林三水酸溶解过程中脱水时间、脱水温度、无水硫酸镁的厂家及用量进行了考察,并认为用溶媒合成氨苄西林钠的最佳组合应为邢台无水硫酸镁(加量12.5g)在10℃搅拌脱水20min。

  • 标签: 氨苄西林钠 溶媒法 正交试验
  • 简介:羟基磷灰石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应用广泛,形貌控制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以Ca(NO3)2·4H2O、KH2PO4·3H2O为Ca源和P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产物为长径比不同的片状、带状及花状羟基磷灰石(HA),其长度为1-100μm、宽1-5μm、厚约100nm、长径比为1-100,并从晶体生长动力学方面探讨不同合成条件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机理。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水热法 形貌控制 长径比
  • 简介:分析并得出了氟化氢铵气相合成的反应机理,由此得到了具体优化的工艺条件。通过实验得到了合格的无水氟化氢铵产品,为进一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气相法 合成 氟化氢铵 工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