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银钱之争”向被学术界视为廓尔喀侵藏战争的重要经济原因,但对其来龙去脉有所忽略.本文就“银钱贸易”的前因后果、是非公断、西藏地方政府因应对策自铸银币进行了深入考察辨析,给予了恰当定位,补正了作为证据的关键史料,并从政治高度论述了西藏币制改革和“乾隆宝藏”诞生的意义.

  • 标签: 西藏 尼泊尔 银钱贸易 自铸银币 宝藏币
  • 简介:18,教授科学知识的讲座活动成为英国地方城镇普通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中长期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这时的讲座以城市生活为背景,以逐渐生长发展的消费市场为前提,以并不从事学术工作的业余人员为受众,成为面向公众传播与自然有关的学术知识的重要方式.讲座中教授的内容脱离了传统精英群体内部的纯粹思辨,理论知识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不断得到发掘和强调.这种地方讲座活动在从市场中汲取自身发展的养分的同时,也因为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与行动,将自身影响力扩展至传统精英群体之外的整个社会,从而为此后技术革新的出现和应用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

  • 标签: 18世纪 英国地方 科学讲座 市场化 工业革命
  • 简介:1757年,清政府开始实行一口通商的贸易紧缩政策,在征服孟加拉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时却发现喜马拉雅地区长久以来就存在进入中国腹地的商路。当东印度公司明确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后,廓尔喀的崛起和中廓战争关闭了开通北方商路的一切可能,东印度公司逐步制定控制廓尔喀和掌握地区霸权的北部边疆政策。

  • 标签: 东印度公司 北方商路 西藏 廓尔喀
  • 简介:在圣彼得堡郊区普希金城的亚历山大花园和卡捷琳娜花园的交界处,有一处完整的中国风格的建筑群。皇村的中国建筑群包括:中国村(Китайская деревня)、中国剧院(Китайский театр)、十字形桥(Крестовый)、大变幻景点(Большой калриз)、小变幻景点(Малый каприз)、风鸣亭(Скрипучая беседка,也叫中国亭,Китайская беседка)和两座跨越运河的铁桥。

  • 标签: 中国风格 皇家园林 18世纪 俄罗斯 亚历山大 圣彼得堡
  • 简介:我讲的18中叶,具体说来,就是1750年。这一年是清朝乾隆十五年,离现在已有250多年,两个半世纪之多了。这两个半世纪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盛、衰、兴、亡,可以说变化无常,时起时落。用它们与中国相比较,可能会得到一些认识,得到一些启发。

  • 标签: 18世纪 世界 中国 国力
  • 简介:摘要:威尼斯是欧洲防疫所最早建立的地方。此后威尼斯防疫体系成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典范,并成为几个世纪以来广泛检疫控制的基础。欧洲其他防疫所的规则和关税显然是从威尼斯制定的规则借鉴的。威尼斯卫生署及其治安法官对于公共卫生具有特定职权,在清除和隔离来自疑似疫区的商品或乘客方面制定了条例和规章制度,规定防疫所所长、保安、信使、搬运工的职责,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如何接收来自疑似疫区船只的方法,包括接待船长、检疫旅客以及在防疫所净化货物等。

  • 标签: 隔离规章制度,防疫所
  • 简介:我国十三五之后提出“大健康”建设,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根据“规划”,群众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世界范围内生活方式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约有15%是健康人,15%的非健康人,70%的亚健康人;而10%的人群不会主动去进行自身的健康管理。但是,健康观念和态度决定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决定是否能阻断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进程。人们不同的健康观念和态度,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结局。

  • 标签: 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疾病 医疗费用 健康行为 健康观念 健康人
  • 简介:摘要英国法律教育制度是英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基础之一,对英国法治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法律教育制度在18、19发生转型,奠定现代法律教育制度,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对此都有一定的研究。本文从国内研究的论文、论著分析英国法律教育制度转变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英国法律教育制度转变,研究现状,国外研究,国内研究
  • 简介:论及18英国诗歌,人们往往把它与感伤主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废墟、古迹、墓地、长夜等自然景色联系在一起。然而,这只是诗歌的表象。有的诗歌读起来似乎在吐露某种情怀,但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发现某种负面存在的痕迹,令读者生发出感伤之情。本文认为,之所以说这个时期诗歌的主流是感伤的,是因为这些诗歌都隐含某种能够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感伤特质,即人被抛入到某种特定境遇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存在形态,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孤独、悲悯与焦虑的虚无情感。

  • 标签: 18世纪英国诗歌 孤独、 悲悯与焦虑 感伤特质
  • 简介:以全球视角重读对外关系史已成为当下学界潮流。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17—18作为区域体系领袖的中国,尤其是自我定位和总体外交关系的构想。中国当时领导的朝贡体系,存续关键在于经济支持和文化认同,比较17—18朝贡体系与其他区域国际体系,从"东亚—周边—全球"三个层次可以说明全球化早期大国对外关系的共性与特性。通过比较分析明清易代时的朝贡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者势力的消长,可以发现,两大体系几乎同时存在,关联十分密切:很早就开始正面的竞争和较量,最终朝贡体系并非输在落后,而是维持成本拖垮了清廷财政。此外,由于耶稣会士往来于东西之间,两种国际体系也始终存在着直接互鉴,这同时影响了东西方大国国内政治的发展。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史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区域国际体系
  • 简介:自2080年代以来,妇女史成为一个新兴的史学潮流,吸引了众多历史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究。在英国妇女史的研究上,性别关系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历史学家的格外垂青,而妇女自身的经历和文化,如她们的婚恋、生育状况和母性情感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史料的缺乏,

  • 标签: 单身母亲 18世纪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评介 伦敦 可怜
  • 简介:13—18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人、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教“不正统”的特点。

  • 标签: 伊斯兰教 王权 苏菲派 东南亚
  • 简介:本文主要以法国18的文本为基础,试图利用语义学的分析路径,同时结合对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变化的实证陈述,追溯一种被称为"公众舆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在此时的法国。"公众舆论"的出现以及当时文人对它的意义认知和阐释,表明18中期之后法国的政治思想氛围已悄然转变。公众舆论,这个同样带有绝对主义特征的新权威,在观念的世界里取代了传统的绝对主义王权,并成为后来法国历史以那样激烈的方式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公众舆论 绝对主义 政治争论 政治文化
  • 简介:“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 标签: 重庆 会馆 公所 神会
  • 简介:本文结合该时期的历史分析与造园特征,研究英国园林艺术的符号特点,解析每一时期的区别及其产生原因。由于当时的英国园林受到了中国造园影响,文中还会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中国园林符号元素。

  • 标签: 园林 符号 英国
  • 简介: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热 中国学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 简介:若安·米罗1893—1983若安·米罗·非托1983年4月20日生于巴塞罗那。14岁时,米岁进入了巴塞罗那的拉罗尼亚美术学院学习,在将近完成3年学业的时候,米罗获得了一个办事员的职位,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挫败之后,米罗放弃了生意而重新回到艺术的道路。

  • 标签: 艺术史 作品 巴塞罗那 美术学院 罗尼亚 办事员
  • 简介:18中国漆器文化被广泛传播至欧洲,引领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时尚潮流,并经历了从溢进到耦合,从体认到想象的历史展开进程。显赫的海洋议程与延伸至全球的海上丝路开通为促成这种进程提供契机,法国东印度公司商船贸易为推动中国漆器文化在法国的展开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耦合视野下,溢出的中国漆器文化参与了法国文化的时空变化,尤其在法国宫廷刮起的“中国风”使欧洲宫廷的奢华风气迅速蔓延;同时,被溢出的漆器文化也沾溉了法国诸多文化领域,展现出一种全新的世界文化融通景观,并引发了法国人的深度阅读、体认与想象。

  • 标签: 海上丝路 漆器文化 溢进 耦合 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