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耳科常用激光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以及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因其前所未有的高能量、高精确性等特点,激光自发明伊始即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耳科学领域,空间狭小、组织功能脆弱等特征使得耳科手术始终充满了挑战。近年来,随着显微设备、激光设备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在耳科学的应用日趋普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耳外科手术(Ot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2激光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行CO2激光治疗的6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8/60)。其中,T1a病变3例,复发率为11.5%(3/26),T1b病变3例,复发率为20.0%(3/15),T2病变2例,复发率为20.0%(2/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21例患者肿瘤浸润至前联合,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3.3%(7/21);39例患者肿瘤未浸润至前联合,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1%(2/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P<0.05)。结论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安全可靠,对发音功能保留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2激光 早期声门型喉癌 治疗
  • 简介:近十余年来,喉癌早期病变(T1、T2级),经口激光手术已经成为除了传统放疗或开放式喉部分切除术的第3种理想治疗选择。德国的WolfgangSteiner教授是此领域的开创者。外科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外科治疗方式,其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正在被探索和研究当中。

  • 标签: 喉显微外科 机器人手术 CO2激光 喉部分切除术 治疗方式 早期病变
  • 简介:目的对针鼓膜穿刺和粗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37例(173耳),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85耳):取坐位,清洁消毒外耳道及鼓膜,奥布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号细长针头于鼓膜前下象限穿刺抽液后,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α-糜蛋白酶注射剂4000u+0.9%氯化钠注射液2ml混合液进行鼓室冲洗,同时口服强的松、抗生素、扑尔敏及针对病因治疗;对照组69例(88耳):治疗方法除穿刺针换成8号长针穿刺外,其余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6例治愈(97.06%),有效1例(1.47%),总有效率98.53%,无效1例(1.47%);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66例治愈病例鼓膜均无疤痕形成或仅有极轻微疤痕形成,无耳鸣等后遗现象,听力完全恢复正常;2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对照组治愈66例(95.65%),有效2例(2.9%),总有效率98.55%,无效1例(1.45%);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3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68例粗针穿刺病例均明显遗留鼓膜疤痕,有40例发生鼓膜内陷现象,3例发生较顽固的耳鸣,45例听力下降10dB左右。结论针和粗针鼓膜穿刺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针鼓膜穿刺者鼓膜、中耳损伤轻,鼓膜恢复好,操作简单,听力可完全恢复正常,无耳鸣等现象,副作用比粗针穿刺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细针 粗针 鼓膜穿刺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 地塞米松 Α-糜蛋白酶
  • 简介:激光诞生于1960年,20世纪70年代末Escudero等,Perkins.DiBartolomeo和Ellis将激光应用于中耳手术并获成功。随后由McGee等,Lesinski等主宰了氩激光,CO2激光及KTP激光在镫骨切除术,镫骨再手术及慢性中耳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中耳炎(Otitis Media)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成为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激光结合内镜技术实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在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72年Vaughan等将CO2激光用于喉癌的治疗,并于1978年首先报道了应用CO2激光治疗喉癌的成功经验,随后这一治疗方法在许多国家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Escudero等将激光应用于中耳手术并获成功。进入上世纪90以来,随着新型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和激光对生物组织作用的进展,激光医学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面,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二者的优越性相互叠加,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O2激光治疗 头颈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技术 医学模式
  • 简介:耳硬化症(otoscler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迷路包囊骨海绵样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又名耳海绵化症(otospongiosis)。其颞骨病理表现为骨迷路包囊灶性骨质吸收,髓腔扩大,血管增多,呈海绵样变,破骨、成骨现象可同时存在。

  • 标签: 耳硬化症 CO2激光 手术治疗 镫骨 海绵样变性 径路
  •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B测量面肌厚度的方法诊断面肌萎缩的可行性,并测量青年人面肌厚度的正常值,分析面肌厚度正常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4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记录所有志愿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头围5种相关因素,用B按设定方法测量每位志愿者双侧的额肌、降口角肌和降口唇肌,对测量结果及5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从34名志愿者中随机选取5名,在1周后和2周后分别重复测量3组面肌,比较3次测量结果有无差异。结果①34名志愿者经B测量3组面肌厚度,双侧额肌、降嗣角肌和降口唇肌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面肌厚度平均值为:额肌左侧(1.60±0.21)mm,右侧(1.62±0.22)mm;降口角肌左侧(2.60±0.50)mm,右侧(2.62±0.51)mm;降口唇肌左侧(1.51±0.23)mm,右侧(1.52±0.23)mm。②随机选取的五5名志愿者重复测量3次,3次面肌厚度测量结果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按性别分组,女性18例,男性16例,组间比较:男性3组面肌厚度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④体重指数与所测量的3块面肌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额肌、降日角肌、降口屠肌与体重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459及0.447;头围与面肌厚度无明显相关性。⑤选定的年龄段内(20-30岁)3组面肌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证明20-30岁年龄段的青年人,面肌厚度不受年龄影响,该年龄段人群面肌厚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结论①B测量面肌厚度具有可重复性和很好的稳定性;②正常青年人(20-30岁)双侧额肌、降口角肌和降口唇肌厚度无明显差异:③不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20-30岁)面肌厚度有明显差异,男性的额肌、降口角肌、降口唇肌均较女性厚;④正常青年人(20-30岁)面肌厚度跟体重指数呈正�

  • 标签: 贝尔面瘫 肌萎缩 超声 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顺磁性壳聚糖质粒(pDsVEGF165Red1-N1)明胶微球(SPCPGM)与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支架在外加振荡磁场下修复颅骨缺损的作用,探讨其成骨效果。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并制成颅内颅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SPCPGM-VEGF165)/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顺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SPCPG)/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多孔磷酸妈骨水泥(CPC)支架,经振荡磁场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通过大体、X线检测、组织切片观察血管化及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求积仪测量对骨缺损处成骨情况进行测定,评估各组成骨的情况。结果在振荡磁场下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SPCPGM-VEGF165)/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组支架开始降解吸收速度、血管化、成骨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振荡磁场下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控释微球局部控释增加了持续作用时间,同时促进了质粒VEGF165细胞转染,从而促进新生骨血管化及成骨的作用,可用于颅骨缺损修复。

  • 标签: 颅骨缺损 超顺磁性纳米微球 振荡磁场 质粒VEGF16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技术3%的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颈浅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传统药物组(n=60例)和超声药物组(n=60例)。传统药物组通过手法盲探定位臂丛肌间沟及颈浅丛应用0.5%的罗哌卡因25ml完成阻滞,超声药物组通过B实时引导定位臂丛肌间沟及颈浅丛应用0.3%的罗派卡因完成阻滞。结果超声药物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传统药物组(P<0.05)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药物组(P<0.05);超声药物组穿刺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药物组(P<0.01);超声药物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药物组,药物浓度低于传统药物组。结论

  • 标签: B超引导 3%的罗哌卡因 锁骨骨折 臂丛-颈浅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