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病患者60例(61眼)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119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60例(61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特征,该特征代替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视网膜出血,视网膜的形状主要是火焰状,视网膜眼底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各个血管,视网膜出血数量是比较大的,在119例(121眼)患者当中,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9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发病率为2.52%。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是比较常见的,会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阶段,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特征,而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并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眼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5日至2014年4月7日期间,这10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0%(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视网膜光凝术围术期给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数,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9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名。常规组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组予以芪明颗粒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常规组中痊愈15名(33.3%),显效12名(26.7%),有效6名(13.3%),无效12名(26.7%);治疗组中痊愈21名(46.7%),显效10名(22.2%),有效11名(24.4%),无效3名(6.7%)。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3%(42/45)显著高于常规组73.3%(33/4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非增殖期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芪明颗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PD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PDR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两组视力恢复、眼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视力恢复优良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视野缺损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术应用于治疗PDR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黄斑区功能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功能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凯洛格眼科中心的Comblath教授在2007年美国眼科学会(AAO)年会上介绍,暴露于卒中风险中的患者往往能在一般的眼科检查中,被发现眼底的警示信号,其可作为劝告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依据。这些信号可能向检查眼睛的医师表明,患者有其他全身的健康问题,而且可能是其他严重医学事件的高危对象。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风险 卒中 美国密歇根大学 预示 眼科中心
  • 简介: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央临床学院糖尿病系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眼部也存在免疫细胞。这一发现有望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疗法。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病功能的免疫细胞——调节T细胞存在于人的视网膜中,而调节T细胞可以修补受损的视网膜血管。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免疫细胞 眼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性视网膜病变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通过正确的预防,有利于减轻并发症引起的损伤。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2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运用实验室检测、眼部检查、进行诊断,采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及运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使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发展得到控制和缓解,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临床基础,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儿视功能,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不断发生变化。冷冻治疗因其实施的可行和并发症,目前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激光治疗仍是黄金手段,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在与ROP发生相关的众多因子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疗效令人满意,药物选择及最佳注射剂量是重点关注问题,对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就ROP发病机制及几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ROP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 简介:美国密歇根大学凯洛格眼科中心的Cornblath在2007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往往有普通眼科检查即可发现的眼部警示征象,并可作为劝告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依据。这些征象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其他全身性健康问题,而且可能是其他严重医学事件的高危对象。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风险 卒中 美国密歇根大学 预示 眼科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助于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R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3例)与光凝组(43例)。光凝组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联合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黄斑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DVA)、视神经纤维层(RNFT)厚度、视网膜循环情况、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光凝组的81.40%(35/43),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BDV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光凝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方、下方、颞侧RNFT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高,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低,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光凝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bF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DR患者可提高疗效,下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改善视网膜循环,减轻黄斑厚度和RNFT厚度,改善视力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 简介: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72眼)PDR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36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观察组35例(36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网膜完全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虹膜新生血管、囊膜混浊、黄斑水肿、一过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视力可得到有效改善,视网膜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增殖DR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3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因素。结果348例增殖DR患者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有25例患者存在虹膜新生血管现象,发生率为7.18%;两组性别、年龄、联合术式、联合填充物性质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虹膜新生血管组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等占比均高于无虹膜新生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控制术后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虹膜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高眼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高眼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