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遵义方言的助词"来"其意义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来1"用于句子或先行分句末尾表过去时—动作行为发生并完成于说话之前,同时兼有"归来"的实义,有离开某地实施动作后又回到原地或向原地移动的意思。"来2"用于分句或句子末尾,表示先完成某种动作、出现或实现某种情况或者到了某个时间再进行另一动作。

  • 标签: 遵义方言 助词 来1 来2
  • 简介:经过几年的普通话教学,发现保定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保定方言的几个基本问题。方言说法和口语说法有时很难分清,本文目的不在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为了简便,文中许多地方把方言说法和口语中较俗的说法称为方口说法。一、关于语音保定下辖二十三个县、市。按李荣先生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保定方言的隶属关系及内部分片为:

  • 标签: 普通话教学 方言语调 三个方面 保定市 语音 韵母
  • 简介:忻州方言的人称代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在晋语中罕有其匹。文章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翔实的语料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忻州方言的人称代词: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忻州方言所有的人称代词;分析了人称代词的语音特征和单复数构成方式;深刻论证了人称代词的特点和用法。

  • 标签: 方言 人称代词 构成方式 特点和用法
  • 简介:凉州方言属兰银官话河西片。本文描写凉州方言方言的语音系统,内容包括:①凉州方言的声韵调;②凉州方言同音字汇。

  • 标签: 凉州方言 声韵调 同音字汇
  • 简介:本文分类描写了河南确山方言中的代词,把确山方言代词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内部特征分为若干小类,并比较了与普通话代词用法之间的差异.

  • 标签: 确山方言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 简介:金华方言蚯蚓的称谓有三种词形,分别为蟮面、水面、食面。蟮面是金华方言利用汉语的语素、根据汉语的造词方式造成的具有方言特色的词,水面和食面是由于语音近似和语义联想形成的通俗词源。语言地理学在考释方言词源时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蚯蚓 蟮面 水面 食面 语言地理学
  • 简介:郴州方言中“把”字句的四种用法:表处置、表给予、表被动、表致使。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辨析了表被动的“把”字句造成歧义的情况,并将郴州方言中的“把”字句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进行比较。

  • 标签: 郴州 “把”字句
  • 简介:遵义方言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词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些探讨,通过比较,探究其本源。

  • 标签: 遵义方言 本字 探源
  • 简介:固始方言中大量存在的“子”后缀词,和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南方方言的部分后缀在语法和语用上存在着相似性。固始方言“子”后缀词的形成和地区内部语言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也很大程度上和人口的迁徙、民族语言的交融,也就是语言接触方面息息相关。把固始方言中的“子”后缀词和北方方言儿化音现象、南方部分地区的子后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中国目前逐日消退的方言得到重视,更好地发挥方言的魅力。

  • 标签: 方言 “子”后缀 民族融合 语言接触
  • 简介: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昌”;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η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 标签: 梅县方言 本字 考辨
  • 简介:以京、阪、神三市为中心的区域,统称日本关西地区.关西方言的表达形式或语音语调(?)方面,均与东京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以大阪方言为脉络,东京语为参照,简单对比其日常用语的表达特点.

  • 标签: 简单对比 表达特点 三市 社会语言学家 仕事 说大
  • 简介:传统的训诂学都是从典籍到典籍,用一种不甚礼貌的说法,就是在故纸堆中转来转去。其实在我国各地的方言中或多或少都保存了一些古汉语词汇。如果用它们来证诂就大大增加了对古汉语训释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举例如下。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历...

  • 标签: 方言研究 举隅 陶渊明 训诂学 《桃花源记》 汉语词汇
  • 简介:摘要影响方言差异的最大因素是地理条件,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笔者就影响方言差异的因素做了介绍。

  • 标签: 方言差异 因素
  • 简介: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从方言所体现的民俗现象、语言的分区流变及传承、海外词的吸收和转用等方面可透视方言与丈化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方言 文化 反映 社会现象
  • 简介: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区分尖团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调查显示:尖团音的分合,既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词频、语境等语体因素息息相关。尖音向团音扩散的特征是:从年轻人逐渐向老年人扩散,从丈化程度高的人逐渐向文化程度低的人扩散,从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扩散从书面语向口语扩散,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扩散。

  • 标签: 尖音团 临沂方言 社会语言学
  • 简介:选取部分龙岩方言常用字,就其源流、读音、释义作较深入扼要的探究考释,列出各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书证,举出龙岩方言通行例句。

  • 标签: 龙岩 方言字 音义 考释
  • 简介:杭州方言中存在“AA类”和“四字格类”两大类动词重叠式,包括“AA、AABB、ABAB、AA看、AA在先行分句、XAA、AA儿、A记A记、A法A法、AA+补语”共10种常见的次类。其中前四种也见于普通话,“AA儿”则是杭州方言中特有的。这些重叠式大多是吴语中常见的,反映出杭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吴语特征。

  • 标签: 杭州方言 动词重叠 类型 吴语
  • 简介:新宁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宁方言的领属结构有三种类型,具体表现为:领有者+被领有者、领有者+个ke35+被领有者、领有者+指示词+被领有者三种类型。其中“个”标记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领属标记,无标记和指示词标记,有一定的使用条件。本文对新宁方言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 标签: 新宁方言 领属结构 领属标记 “个”
  • 简介:摘要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一直是汉语研究不断讨论的重点之一,宁洱县城、乡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比其他词类较为丰富,与大多西南官话一样,单纯重叠形式有AA式,双音节动词形式有AABB式。其中还有“VV瞧、V来V去、V了V”等四字组的方言动词重叠形式。

  • 标签: 宁洱方言 动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