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栗园是由李申甫的七世孙李大纪、李大缙所创,内的人都是他们的血脉后裔。岁月流转,几百年之后,李申甫在龙南开基已传28代,他的第七世孙李大纪、李大缙在栗园开基21代,

  • 标签: 文化探究 宗族 客家 李申
  • 简介:2016年2月,梅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客家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客家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客家龙屋是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从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等方面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只要具备六项条件之一的即可获得批准,而梅州的客家龙屋符合其中四项,完全具备“申遗”条件。

  • 标签: 客家文化 围龙屋 梅州市 申遗 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形式
  • 简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圩西南1.5公里的大万世居,是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汉族民居建筑五大特色之一的典型的客家屋,建于清乾隆年间,世居一百多户曾姓人家。“大万”的来历,源出《汉书·刘向传》:“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唐颜师古注疏:“大万,亿也;大,巨也。”

  • 标签: 客家围屋 刘向传 建筑学界 深圳市龙岗区 期日 邑居
  • 简介:本文对梅州龙屋和福建土楼这两种代表性客家民居,分别从数量与类型、结构与特点、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以及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无论哪一种民居均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对其保护利用必须在科学研究、旅游开发以及居民生活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 标签: 围龙屋 福建土楼 比较 “申遗” 保护利用
  • 简介:广州大学城的基建工地上.在推土机、挖土机的翻掘下,意外地发现了小谷岛的地下秘密,蓦然间使人目瞪口呆。分布在岛内各处的几十座东汉墓葬群.真实地纪录了一千八百多年前先民在这块土地上频繁活动的痕迹。据1995年版《番禺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在该岛就建有规模宏大的佛教丛林资福寺,可见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就有人定居了。

  • 标签: 小谷围岛 族权 农村 广州大学城 推土机 墓葬群
  • 简介:孙天放其人孙天放,生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安徽寿县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年经同盟会老会员管鹏(1927年安徽省政府主席)介绍加入国民党并推荐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6月进入广州黄埔军校一第三队学习,

  • 标签: 孙天放 将领孙 爱国将领
  • 简介:<正>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后依次由穆赤赞普、定赤赞普、索亦赞普、梅亦赞普、达赤赞普、赛赤赞普继位,他们就是史书所称的“天赤七王”。关于那个时期的文化尚不见史料记载。此后由智贡赞普继位,他跟一位大臣斗武时佩有胄甲,据说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胄甲。此后由布德贡嘉继位,由“七良臣”中的第一位,如烈杰大臣佐政这时开始铸造犁铧,引水灌田,农业有所发展,并随着金属资源的开发而发明了冶炼技术;桥梁交通亦有发展。此外还有“本”、“仲”、“德”也可算是这个时期的文化。此后由耶肖雷继位,其大臣拉乌果嘎是“七良臣”中的第二位,此时开始丈量土地,确定牲畜的计算单位、

  • 标签: 御医 藏族文化 佛教 藏文 西藏 拉拖
  • 简介:一唐宋时期中枢体制的变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枢密院作为五代、两宋、金、元时期中枢体制的一部分,也持续受到学界的关注。就唐宋时期枢密院的研究来说,大多数成果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除了梁天锡《宋枢密院制度》之外,主要集中在唐五代,对作为中枢体制存在最重要时期的宋代的枢密院关注反而较少。唐前期的三省制确立之后,很快就随着使职差遣的发展发生变化。

  • 标签: 唐宋变革 枢密院 20世纪80年代 李全 唐宋时期 体制
  • 简介:博物馆建筑的合系统分为水平、垂直、连通三种,它们塑造了陈列空间的尺寸、比例、布置和空间容积。水平和垂直合系统的组合界定了陈列空间的范围;连通系统则打破了原有空间的划分模式,重建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了解每一建筑合系统对陈列空间的影响,能够让我们对陈列空间设计有更准确的把握。

  • 标签: 博物馆建筑 围合系统 陈列空间
  • 简介:盐池冯记圈明墓位于盐池县城以南约1公里的花马池镇冯记圈村。1999年7月19日。一场特大暴雨,让3座明墓得以面世,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和盐池县博物馆联合在此进行了9天抢救性发掘。先后清理明代砖室墓3座,出土了包括丝织品、锡器、铜器等珍贵文物上百件。3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锡器及丝织品等珍贵文物,尤其出土的服装,质地精美,保存完好,在宁夏甚至西北地区都是不多见的。

  • 标签: 盐池县 出土 关联问题 墓志 杨钊 珍贵文物
  • 简介: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 标签: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 简介:<正>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5年组建满洲八旗之前,是否有过一个四旗的发展阶段?目前史学界见解不一。有的先生主张:1615年八旗(即八固山)建立之前,并无黄、红、蓝、白四旗(即四固山);也有的先生仍认为八旗之前建过四旗。我同意在八旗之前建过四旗(即四固山)之说,但在四旗建立的时间、方式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又与持同一观点的先生有所不同。本文拟略述管见,参加讨论。

  • 标签: 固山 牛录 八旗 努尔哈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