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例,随机分为VR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VR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之D区、E区评分、MAS评分、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VR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MAS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VR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虚拟现实训练 痉挛型双瘫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 简介:目的建立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8家单位)接受康复干预的1~4岁的脑瘫(CP)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视觉和听觉障碍的CP儿童。通过分析现场操作评价和录像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Mini-MACS的重测信度;分析不同评估者间[主要照顾者、作业治疗师(OT师)、物理治疗师(PT师)]的评价结果确定Mini-MACS的评估者间信度;以脑瘫儿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的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为效标确定Mini-MACS的平行效度。结果76例CP儿童进入本文分析,其中我院康复中心18例,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单位共58例;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2.5±0.9)个月,1~2岁组25例,~3岁组23例,~4岁组28例;痉挛型四肢瘫29例,双瘫11例,偏瘫27例,手足徐动型2例,共济失调型2例,无法分类5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7例,Ⅱ级27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OT师现场评价与录像评价结果间重测信度ICC值为0.96(95%CI:0.94~0.98);OT师与PT师间的ICC值为0.97(95%CI:0.94~0.98),OT师与主要照顾者ICC值为0.92(95%CI:0.86~0.95);1~2岁组、~3岁组和~4岁组重测信度ICC值0.95~1.00,~4岁组评价者间信度低于1~2岁组和~3岁组,尤其是OT师与主要照顾者间的信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ICC=0.64)。Mini-MACS与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之间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6。结论中文版Mini-MACS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和平行效度,适用于对国内脑瘫幼儿进行手功能分级。

  • 标签: 脑瘫 幼儿 手功能 分级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吸吮棒棒糖对促进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6例阑尾切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6h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肢体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于术后12h开始早期下床活动;试验组除上述处理以外,术后6h开始吸吮草莓味棒棒糖,每4h吸吮1次,每次20~30min,直至恢复进食为止。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阑尾切除术后患儿早期吸吮棒棒糖有助于恢复肠蠕动,缓解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胃肠活动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刺激配合作业疗法诱发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作业治疗,治疗7、20d时进行腕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对比疗效。结果治疗7、20d时,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扩大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疗法穴位刺激与作业疗法相结合,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 标签: 脑性瘫痪 腕关节背屈 穴位疗法 儿童
  • 简介:目的DD(disposablediapers,DD)是指一次性纸尿裤(尿不湿)、尿片、尿垫等婴幼儿用品。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婴幼儿尿不湿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3~6岁儿童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及排便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6个区30个幼儿园的6030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使用DD和使用时长、是否可独立完成排便及开始时间、是否存在排便功能障碍(便秘、大便失禁、直肠脱垂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DD使用情况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使用DD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的年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46份,DD使用率87.9%(4522/5146)。使用DD组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年龄分别为(31.13±9.62)个月和(27.18±8.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P〈0.001);调查发现共有337名儿童有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为6.54%,其中使用DD组的患病率为7.08(320/4522),未用DD组患病率为2.72%(17/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01)。377名排便功能障碍患儿中,便秘201名(259.64%),大便失禁93名(27.60%),直肠脱垂43名(12.76%)。随DD使用时长增加,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9,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常见,出生后长期使用DD和缺乏排便训练是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关注。

  • 标签: 排便功能障碍 回顾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肾积水患儿术后肾形态及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二科收治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致肾积水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B超检测肾盂长径和前后径、肾体积、肾皮质厚度,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患儿患侧肾皮质厚度术后2周明显增加,术后24周趋于稳定,肾皮质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肾体积术后2周明显缩小,术后8周趋于稳定,术后32周患侧肾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长径术后4周明显缩短,术后8周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前后径术后逐渐缩短,术后32周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患儿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儿肾积水术后肾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47%(82/85),恢复良好。结论肾积水患儿术后肾体积无变化,患肾皮质厚度、肾盂长径、肾盂前后径形态明显改善,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趋于稳定,术后6~8个月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术后患肾功能及形态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积水 术后 肾形态 肾功能恢复 儿童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综合征患儿的睡眠结构,睡眠中痢性放电及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情况;比较ADHD各亚型问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利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门诊就诊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58例ADHD患儿及30名正常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结构监测。结果ADHD组58例,其中4例睡眠监测未完成,实际完成54例。ADHD组中混合型(ADHD—C)31例(57.4%,31/54),注意缺陷型(ADHD-I)15例(27.8%,15/54),多动/冲动型(ADHD.H)8例(14.8%,8/54)。①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快速动眼期(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HD-C患儿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HD组PLMS发生率为37.0%(20/54),对照组PLMS发生率为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HD组和对照组EEG未见痢性放电。结论①ADHD患儿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②睡眠Ⅱ期百分比的增多可使ADHD-C较ADHD-I有更多和更重的症状;③ADHD患儿睡眠过程中PLMS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LMS也是导致ADHD患儿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C)浓度在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9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病例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又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病例组分成肾功能正常组、代偿组、失代偿组和衰竭及终末期组。检测各组血清CystC、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BUN、Cr及CystC均显著增高(P〈0.01),GFR显著降低(P〈0.01)。②随着肾功能的减退,GFR下降,血CystC、BUN和Cr逐渐升高,CystC和GFR在各病例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和Cr在肾功能正常组与代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病例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ystC与BUN、Cr呈显著正相关,与GF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CystC是一种比BUN和Cr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检测血清CystC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肾脏功能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肾功能损害 胱抑素C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FVC、FE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明显抑制哮喘缓解期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且效果相当于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不同亚型运动功能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4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张力障碍型、舞蹈-徐动型、徐动-痉挛型3种不同亚型患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舞蹈-徐动型、张力障碍型、徐动-痉挛型组间比较GMFCS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徐动-痉挛型级别最低。舞蹈-徐动型最高(F=71.596,P〈0.001);徐动-痉挛型在GMFM--88量表各功能区均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张力障碍型在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能区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结论舞蹈-徐动型脑瘫患儿多在4岁前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张力障碍型患儿部分可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徐动-痉挛型患儿运动功能较其他类型明显落后,较难获得自身行走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型 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 外固定器 骨牵引 儿童 学龄前 交叉感染
  • 作者: 杜玉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3-11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1期
  • 机构: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新疆伊犁州835000
  • 简介:目的:探析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采取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的价值。方法: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时段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小儿中选取326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各163例。对照组采取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加之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临床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各临床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小儿采取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治疗效果显著,甲状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儿;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高压(PPHN)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PPHN患儿吸入NO6h后血小板在肾上腺素、胶原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的聚集率.结果3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均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0.39±0.11)%vs(0.48±0.10)%;(0.41±0.19)%vs(0.69±0.22)%;(0.32±0.12)%vs(0.50±0.1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PPHN患儿吸入NO后,血小板聚集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存在加重临床出血的可能性.

  • 标签: 一氧化氮 肺高压 血小板聚集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血载脂蛋白H(apoH)基因表达在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可能伴肾功能损害的新生儿在入院48h内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H基因表达、肌酐和尿素氮与尿NAG酶活性、RBP及尿常规两次,两次间隔12~24h。结果60例新生儿中第1次尿NAG异常率83.3%,RBP异常率76.7%,apoH阳性率为73.3%;第2次尿NAG,RBP及apoH异常率分别为66.7%,76.7%,70.0%。以上3个指标第1次及第2次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个指标同血尿素氮和肌酐异常率比较,除第2次尿NAG与血尿素氮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血尿素氮和肌酐异常发生率。结论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尿RBP和血apoH基因表达与NAG酶的诊断价值相同。血apoH基因表达和尿NAG及RBP较血肌酐和尿素氮在肾小管损害早期更敏感。

  • 标签: 载脂蛋白H基因表达 视黄醇结合蛋白 NAG 肾功能损害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衰组;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衰组(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4,-0.67,均P〈0.01);二者水平与LVEDDI均呈正相关(r=0.58,0.76,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无明显相关性;血浆LogNT-proBNP水平与LVEDDI呈正相关(r=0.35,P〈0.05)。分别以BNP≥149.8pg/mL,NT-proBNP≥820.1pg/mL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阈值,二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7.0%,91.3%,特异度分别为91.7%,97.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87。结论BNP和NT-proBNP均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评估,并可用于该类患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BNP比较,NT-proBNP诊断心衰的价值更高。

  • 标签: 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入氧气治疗,持续机械间歇正压通气,根据患儿血气变化及时调整通气参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PaO2、血PaCO2、平均气道压,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搏指数、心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5.23±1.88、PaO2(52.29±2.86)mmHg,低于对照组8.64±1.75,(66.34±1.57)mmHg;PaCO2(45.67±2.38)mmHg,平均气道压(12.95±1.27)cmH2O,左室射血分数(79.83±1.35)%,心搏指数(.364±0.15)L/(min·m2),心率(79.36±1.11)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35.61±2.29)mmHg,(9.53±1.37)cmH2O,(74.25±1.52)%,(3.15±0.38)L/(min·m2),(75.27±1.1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效果较好,且能明显改善患儿心功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氧性呼吸衰竭 外源性 一氧化氮 心功能 婴儿 新生
  • 简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已成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发病第5~10天应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退热,并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但有报道发现部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对丙种球蛋白的初始治疗无效,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治疗应用 肝功能损害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心功能异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脑钠肽(BNP)、氨基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异常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左卡尼汀治疗组(左卡组),每组60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抗病毒等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左卡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转归;检测对照组儿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BNP、NT-proBNP水平,以及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缩短分数(FS)、心脏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BNP、NT-proBNP水平及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F、FS、C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左卡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d后,左卡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组LVEF、FS、C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5),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左卡组血清BNP及NT-proBNP水平,以及LVEF、FS、C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左卡尼汀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早期有效降低血清BNP、NT-proBNP水平,改善异常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临床转归。

  • 标签: 手足口病 左卡尼汀 脑钠肽 氨基末端前脑钠肽 心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功能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54例初诊、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合并鼻炎组与未合并鼻炎组,并以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治疗,于治疗初始以及治疗3、6、9、12个月复查肺功能及FeNO水平;对照组测定一次肺功能和FeNO。结果规范治疗1年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最大呼气25%、50%及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25、MEF50、MEF75)均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PEF、FEV1等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9个月后MMEF、MEF25、MEF50、MEF75等小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1年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NO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初始及3个月时,合并鼻炎组的哮喘患儿FeNO均高于未合并鼻炎组(P〈0.05)。治疗初始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规范化治疗过程中,肺功能参数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下降,大气道功能的恢复早于小气道功能,另外也要注意鼻炎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 标签: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支气管哮喘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