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 简介:伊格纳季耶夫的插图高莽普希金200年诞辰的日子即将来临。朋友们告诉我,俄罗斯正积极筹备隆重纪念这一重大日子。普希金———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以其作品不仅把俄罗斯文学推上了新的阶段,而且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范例。我国俄苏专家们已开始以自...

  • 标签: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插图 年诞辰 早期作品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回忆犹如一棵棵大树,树上的绿叶沙沙作响,虽然提醒人不忘往事,回忆总是顺应着希望。回忆好象一片片山林,那里吹拂着往昔的风,那里至今仍频频传来故去人们的笑语欢声。我常悄悄走进这树林,在草地上放牧着羊群,做个风筝或别的玩意儿,往昔在我林中依然留存。在我的林中现在还剩下我那被战争毁掉的祖房,我们玩耍过的茂密草地,只是这里早进行过垦荒。在那林中留有我的亲人,恍忽母亲在,我跟她叙谈。一切随岁月远逝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更清晰地呈现。然而在那林中久而久之,大树是越来越少,树墩却与日俱增,在我的林中树木日见稀疏。可我到林中去得比以前更勤t回忆总是顺应着希望,没有回忆我们便无法生存o:l:冰木对每一块平生踩过的

  • 标签: 库利 铁匠 马蹄铁 回忆 长命 风筝
  • 简介: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我伫立在契诃夫墓前,想到2004年是他逝世100周年,想到他的作品在世界上的流传,想到他的戏剧在各国舞台上的演出,也想到为他的小说作过插图的众多画家,如德·卡尔多夫斯基(1866—1943)、阿·普拉斯托夫(1893—1972)、三人形成一个作画集体的库克雷尼克塞等人。他们每个人的插图都很有特色:有的忠实表达原文,有的强调小说幽默与讽刺内涵,有的突出其委婉幽柔的抒情风格。当我在墓园缓缓漫步,在小径之间瞻仰两侧的墓碑时,突然一块不太显眼的灰色大理石出现在眼前。

  • 标签: 达·杜宾斯基 插图画 契诃夫 审美意识
  • 简介:俄国著名学者乌斯宾斯基是原苏联塔尔图一莫斯科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柄谷行人是日本现代三大文艺批评家之一。在这两位大师的思想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的影子,但是他们又不仅仅局限于结构主义。柄谷行人通过分析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发现了隐藏在日本现代文学当中的“颠倒”成分。而乌斯宾斯基是通过分析西欧中世纪造型艺术的视点结构,发现了隐藏在西欧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作品当中的“颠倒”现象。

  • 标签: 乌斯宾斯基 视点 柄谷行人 颠倒
  • 简介:<正>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并不是文学新人,早在25年前他已步入文坛,但直到最近,他才成为苏联以及国外文学评论界特别注意的对象。他的小说受到广泛欢迎,并被译成多种外文,仅在法国,近两年内就连续出版了他的六本书,目前尚无第二个当代俄罗斯作家能超过这一纪录。这位前些年一直居于“无名烈士墓”中,如今已成为苏联文坛代表作家的马卡宁有着怎样的成长道路,他

  • 标签: 代表作家 文学评论 题材 文学现象 作品 中篇小说
  • 简介:乌斯宾斯基与洛特曼是莫斯科一塔尔图符号学派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乌斯宾斯基是莫斯科最杰出的代表,洛特曼是塔尔图最核心的人物。“如果莫斯科的代表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家,那么,塔尔图的代表则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语言学的文学理论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文学理论家 颠倒 视点 代表人物
  • 简介:1916年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的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是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述的。”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的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阿扎尔》和《人的一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依据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提出的艺术文本结构中的视点理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通过不同层面的叙述“视点”,在“内”与“外”视点的融合中,由“黑”、“红”、“黄”、“蓝”四本不同笔记与“自由女性”叙事的交织,随着时间进程的演变,在意识形态、话语、心理等不同视点中呈现出不同意义,构成了小说复杂而又有序的独特叙述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本结构,形成了小说的对话机制。

  • 标签: 视点理论 乌斯宾斯基 《金色笔记》
  • 简介: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