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我早就想给《炎黄春秋》杂志(以下简称《春秋》)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然而迟迟没有动笔。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手头确实在忙,二是自感积累不足,担心词不达意。但是,当看了第七期《春秋》,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能感动中国吗?》以后,就抑不住激情进发,信口流出了一首拙诗:

  • 标签: 《炎黄春秋》 诗文 良知 《春秋》 知识分子 读后感
  • 简介: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外,内部还有一种“蛇”(或称“蛇声”,“蛇”为地方文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和水源两种,后者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 标签: 粤中地区 客家地区 “蛇话” 性质 得名缘由 心理意识
  • 简介: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注重感悟、体验的直观式的认知态度为特征,这就孕育了中华民族情感丰富、细腻旷远的艺术心灵。人们习惯于用鲜活而情绪化的审美方式去观照自然万物,以求达到心灵与自然相互感应、浑然一体的境界,超越具象的物质形态和时空界限,从中体验到宇宙本原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命题,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对这种传统的审美观照方式和主体应该保持的特定审美心境的认识。

  • 标签: 超以象外 文艺美学 审美心境 《诗品》 审美观照 环中
  • 简介:延续一百余年的盘古神话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因而也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盘古神话的原产地、族属,学界一直有南方说、中原说、西北说以及外来说。盘古神话产生的时间是本土说与外来说之争的重要立论依据;南方说与中原说均充分运用古籍文献、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资料、口头传承与民俗传承进行多重论证,各持其说。在这些论争中牵涉了学界对盘古与盘瓠、盘古与伏羲关系的不同探究。反思盘古神话研究,我们从研究方法上得到很大启示。对于还没有终结的盘古文化研究,我们倡导打破各自为阵的僵局,进行学术对话。

  • 标签: 盘古神话 外来说 南方说 中原说 盘瓠 伏羲
  • 简介:追溯青海的红色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班玛地区,广大红军指战员以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不可磨灭的革命斗志,在青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留下了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精神,是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建设民族团结先进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海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红军长征 “青海班玛精神” 建设新青海
  • 简介: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的作品。它描述一位知识分子乘坐人力车子,见行路的老妇被车把刮倒,车夫主动搀扶,并陪她到巡警分驻所。知识分子却认为是多事,“自讨苦吃”。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纯洁无私的好品德,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渺小。此文结尾原“一九二0年七月”。故不少书籍杂志在引用此文时,根据“一九二0年七月”的日期,判断此文是在西城八道湾11号书写的。因为1919年11月21日鲁迅从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迁住八道湾,一直住到1923年8月。

  • 标签: 《一件小事》 鲁迅 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 短篇小说 新文学史
  • 简介:贵刊1990年第10期《记言与心》一文中,有一段文字说:斯时,韩信已被刘邦罢去齐王王位,封为淮阴侯,刘邦对韩信是有猜疑的,故借戏言以汉六年巡守云梦而擒韩信相警告。汪文所言,好家韩信被罢齐王后,就被改封为淮阴侯了,他是在为淮阴侯时被刘邦逮捕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四年,韩信被立为齐王。垓下之战后,'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

  • 标签: 淮阴侯 记言 袭夺 云梦 垓下之战 汪文
  • 简介:前言从政治角度看,1912到1955年的40多年间,中国完成了“规范语言的政权交替”。这个交替过程包括脱离以文言文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创造更加贴近口语的书面语、制定以北京话话音为基础的汉字发音“标准”以及延续汉字的使用等。这一过程同时也意味着萌发于中国东南部的各地方语言书面语化进程的终止。现在诸多汉语方言中,只有在相对独特的政治、文化空间存在的香港粤语以及台湾闽南语的书面语趋近成熟。

  • 标签: 地方话 客语 书写 政治角度 汉字发音 书面语
  • 简介:两年前,我提出了编纂一部《中华民族史》的倡仪,引起了海内外——特别是台湾的学者的热烈回响。应台湾淡江大学的邀请,我于1992年10月上旬赴台讲学,作了四次有关编纂《中华民族史》的学术报告,得到台湾史学界的支持。我深切感到,海峡两岸在学术交流上有许多共识,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华民族史 台湾淡江大学 学术交流 海峡两岸 台湾光复 民族大义
  • 简介: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前些日子遇到本刊编者对我说;今年8月是本刊出刊满百期,希望我能为本刊写点纪念的东西。屈指算来,这本刊物从1982年12月创刊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九个春秋,其中虽数度易名,由《云南地方志通讯》、《云南方志》、《南中》到现今的《云南史志》。

  • 标签: 中国 云南 方志学 发展历程 工作队伍
  • 简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艺术领域,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表现形态:明朗的清晰之美和神奇的含糊(朦胧)之美。苏轼的著名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两种表现形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西湖景色,在晴天红日之下,“水光潋滟”明朗而清晰;在雾雨迷漫之中,“山色空濛”,神奇而含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妙思逸想,情感愉悦。但是,审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那种奇幻神秘含糊之美,却更为人们所喜爱,黄山云海,钱江潮头,庐山烟霞……灵幻飘缈,朴朔迷离,常常钩人魂魄。明人浦祊在《游明圣湖(即西湖)日记》中写道:“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细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分明,模糊中别

  • 标签: 文艺美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色空 明圣湖 黄山云海 审美价值
  • 简介:中共十六大报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十六大报告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旗帜,是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纲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四次提到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这与历届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

  • 标签: 甘肃 宗教工作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
  • 简介: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由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作品,它们“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诗薮》),“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镜》),“文温而丽,意悲而远”(《诗品》),被钟嵘称作“几乎一字千金”,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内容颇杂,主题不一,分析其作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类人物形象——思妇和游子。其中思妇诗计有十一篇,所占

  • 标签: 《青青陵上柏》 《古诗十九首》 出游 赏析 五言诗 文人创作
  • 简介:笔者目前在校点全国高教古委会古籍整理资助项目《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清朝李铭汉、李于锴编辑,光绪二十九年武威李氏家藏木刻本)的工作时,经常借鉴中华书局校点本《续资治通鉴》,获益匪浅。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发现其中有些关于辽人姓名异所产生的错误。今将笔者校点部分中此类情况择其要者,订正如下。

  • 标签: 校点 姓名 举例 订正 错误 情况
  • 简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活动。敦煌汉文文献S.2711、S.7945、P.3205、S.6028即是对经坊同一次经活动的记录,再现了寺院抄经生选派流程和经坊运作程式。藏文文书Ch.73,xv5则反映了经坊经生的另一重要来源:部落百姓。

  • 标签: 吐蕃 写经 敦煌
  • 简介:明代哈密卫的残破除了周边土鲁番政权崛起所造成的直接威胁外,其自身由于忠顺王王位继承问题上危机不断,历代哈密忠顺王无力控驭哈密三大部族,最终导致哈密卫部族分裂,哈密危机不断加深。而哈密卫回回部都督亦虎仙之死折射出哈密危机不断加重过程中的内在因素。

  • 标签: 忠顺王 哈密卫 写亦虎仙
  • 简介:今年5月1日,四川省洪雅县东岳镇大安村村民们兴高采烈地祝贺《大安村志》出版了。他们的高兴和感慨,更因为《大安村志》是一位74岁的老人,在病中坚持三年半的时间,夜以继日编纂出来的。

  • 标签: 村志 老人 洪雅县 四川省 出版
  • 简介:鸳塘源自兴宁龙田苑塘地区,主要在龙田苑塘地区的罗姓各房宗族内流传。通过人类学调查,并结合地方志、民族志方面的材料,笔者考察了鸳塘的形成、发展历程和性质,及其宗族的一系列变迁。通过对在苑塘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对鸳塘的看法、认知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来分析鸳塘对宗族认同所起到的作用;并试图探讨鸳塘到底是如何发明和宗族小学对鸳塘在宗族内部的普及和对下一代有关鸳塘的教育、继承等的作用。

  • 标签: 鸳塘话 宗族 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