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国民党理论界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探讨,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决定了其形而下的三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

  • 标签: 孙中山 民生史观 精神实质 国民党理论界 仁爱说
  • 简介:中国法律近代化是指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其主要表现在: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专制神圣到民主共和;由君权至上到法律至上,由人治到法治;由等级特权法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权;由行政与司法不分到司法独立;由司法中的专制主义、报复主义、惩罚主义、威吓主义到人道主义;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诸法合体到诸法并存,建立“六法”体系。

  • 标签: 孙中山 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法律近代化
  • 简介: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暂厝西山碧云寺。1929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工程完工,葬事筹备就绪,国民党中央决定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灵榇移葬南京。这一大奠,举世瞩目。南洋新加坡前中国同盟会会员林义顺代表各会员,专程由新加坡归国参加盛典。

  • 标签: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 新加坡 会员 实录 先行者
  • 简介: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毛泽东的人民共和国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提出的三个救国方案。这三个方案,都以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和独立富强为宗旨,其深厚的源泉和基础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由于阶级性,世界观和实践积累不同,三个方案依次扬弃、补充和完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救国方案,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又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反复检验和修正,因而全面完成了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救国方案的再否定和再发展,最终实现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奋斗救国的艰巨任务,并为中华民族揭开了社会主义历史新篇章。

  • 标签: 孙中山 洪秀全 救国方案 毛泽东 近代中国 天朝田亩制度
  • 简介:孙中山先生认为“建国之基,端在民心”,因此,他将“唤醒民众”作为其四十年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与根本追求。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一个以“揖美追欧”为目标的新型民族民主国家,孙中山高度重视民族心理建设,他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近世文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民族意识与民权意识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教育思想。孙中山国家认同教育思想秉承知与行、古与今、中与外的有机统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它是国民党革命与建国的重要理论基础,对后来中国政治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孙中山 国家建构 国家认同 教育思想
  • 简介:<正>一、辛亥革命对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地区人民和亚洲人民一道进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革命风暴的阶段。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随着1905年的俄国运动,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荡是在增长着。”“辛亥革命是这次革命的高潮中爆发的,而且一经爆发成功,无疑地便反过来促进这次高涨,使其达到更大的高涨。下面通过各国的一些历史事实,叙述辛亥革命是怎样影响,在那些方面影响二十世纪初期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的。

  • 标签: 孙中山思想 辛亥革命 印尼 东南亚民族 越南人 越南革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意义]全面梳理国内外《鲁迅全集》版本的发展历程.[方法/过程]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首次出版《鲁迅全集》20卷本),多次重印和再版.由于时间仓促,难免遗珠,后来出版有三编《〈鲁迅全集〉补遗》.建国后,1956-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的《鲁迅全集》.从1956年到文革结束前出版的《鲁迅全集》,虽在设计排版上各有不同,但内容基本延续了1956年版的风貌.文革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对《鲁迅全集》进行重新编辑,“增补不足,修正错讹”,于1981年出版了16卷本,2005年又出版了18卷本.1981年版出版后,台湾谷风出版公司、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和日本东京学习研究社以它为基础出版了各自的《鲁迅全集》.[结果/结论]国内《鲁迅全集》的出版,大致可按新中国的建立为界限划分为两个时期.2011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大全集》33卷本),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个版本.除日文版外,海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鲁迅全集》,都是选集.

  • 标签: 《鲁迅全集》 版本
  • 简介:<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以及众多革命党骨干先后亡命日本。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计议未来,就成了他们的中心议题。他们的国事观如何?当时的报刊曾作了这样的报道:“民党自赣宁败绩后,相率走日本。对于国事之观察,颇分两派:一派恐败呼之后团体涣散,宜有以结合亟图进行,以系国内民党之热望,而振偷惰之人心,此派孙文实主之;一派则以袁世凯方得势,进步党又拥之以为

  • 标签: 孙中山 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 黄兴 关系辨析 经验教训
  • 简介:陶季邑先生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等同于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混淆了"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

  • 标签: 孙中山 社会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证明政权的正统性,在教科书中强力塑造孙中山的“国父”形象,构成了以孙中山崇拜为核心的多重乐章。“孙中山”“总理”和“国父”成为国民党执政后出现频度最高的政治符号,通过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规整,起了稳固政权的作用。分析这一特定时期教科书中孙中山国父形象的建构路径,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孙中山,另一方面也能为当前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 标签: 国民党 教科书 孙中山 “国父”形象
  • 简介:摘要: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单元教学,可以为“以史育人”寻找途径和方式,推动历史教学从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过渡,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身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可以达到以史育人的功能。

  • 标签: 核心素养,以史育人,大概念,单元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喜欢看书,比如《鸡皮疙瘩》、《哈利·波特》等等。妈妈总是认为我看的书不好而对我大吵大叫。而我认为这些书很刺激,这种感觉是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不,现在我又看起《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了。

  • 标签: 福尔摩斯 全集 《鸡皮疙瘩》
  • 简介:科学界一直有个假设或说是思想实验,就是猜想:如果让没有高级思维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敲字键,猴子下代的子子孙孙也照样敲,虽然大多数时候只能敲出毫无意义的乱码,但只要当它们敲了足够多的次数之后,那么在亿万年以后,最终它们会意外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来。

  • 标签: 莎士比亚 猴子 思想实验 打字机
  • 简介: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推广。而在推广的过程中,因受到时间、空间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探究式教学法必须与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结合,既要发挥学生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创设好教学情境,恰当地组织好课堂,使它既热烈又不显得浮躁,做到形散而神合。

  • 标签: 探究式教学法 授受式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孙中山“中国梦”
  • 简介:[摘 要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为例,具体探讨立德树人的培育。一、究孙中山救国缘起,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品孙中山的救国方案,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三、思孙中山的救国之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悟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 标签: [ ]立德树人 思想史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