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文章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比较了王船山与王阳明知行的不同。阳明和船山知行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是'心本体'与'气本体'哲学思想的差异。阳明的良知在践履的过程中虽然有扩充,但这种扩充虽范围有扩大、内容有充实,但良知在本质上孩提之时与成年之时并无区别。秉持着'性日生日成'说,船山认为作为起点的心、性,抑或良知,在人生的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变化。这种变化,在船山看来应该不仅仅是用强弱大小等词汇描述的外在形态改变,而且应该是二气?缊神化后的性质改变。

  • 标签: 王船山 王阳明 知行观
  • 简介:中国陶瓷八千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是以器皿为主要形式存在着,它的灿烂与辉煌举世瞩目。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陶瓷文化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本文阐明了在泛全球化的今天,优秀的陶瓷器皿艺术必须从浑厚的本土文化出发,呼吁现代陶瓷艺术家重视建设陶瓷器皿这一艺术形态,将现代艺术理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在纷杂的艺术空间里,显示具有异质性的中国现代陶瓷器皿艺术,重建昔日的辉煌。

  • 标签: 陶瓷 器皿 重建
  • 简介: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华兹华斯创作全盛时期的50首诗歌进行了语篇分析,通过词频统计、生成主题词表、观察索引行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诗歌研究中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研究结果验证了华兹华斯诗歌中普遍传达的自然思想,反映了诗人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烈愿望。

  • 标签: 威廉·华兹华斯 语料库 自然观 意象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 简介:摘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知识。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以及家长开始意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理论知识,而是更侧重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毕竟,在当今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人才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而本文则主要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这一内容展开研究。

  • 标签: 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 展开研究
  • 简介:<正>杨女士与联合国译员不久前,在纽约与阔别十年的杨贵平女士重逢,她那如莲的眼神和嗓音依旧,岁月老人似乎把她忘了。她的职业是纽约苏玉柏高中的数学老师。上午7点出门,晚7点多到家。晚餐常在夜里9—11点进行。剩下的饭菜就搁在桌上。她夜里的时间属于滋根基金会。在她家住过的朋友说:"常在凌晨还看到满桌的剩饭剩菜,到第二天清早起来,就发现盘子大多空了。"杨贵平出身名门,父亲曾是台湾文化大学的校长。她本人是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双学士、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修满了学分尚未完成论文的国际教育与发展博士生。20世纪60年代末,杨贵平从台湾

  • 标签: 台湾文化 数学老师 柏高 杨女士 国际教育 康奈尔大学
  • 简介:摘要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国,从文化层面为日本殖民侵略推泼助澜。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是伪满洲国时期日系代表女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满洲”人民生活状况及在满日本人心理状态的小说、随笔。本文力求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考察、分析牛岛春子的生平经历与作品,从文化层面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还原历史真相。

  • 标签: 牛岛春子 &ldquo 满洲&rdquo &ldquo 民族协和&rdquo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实基础,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今天。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我们认识现代社会提供正确的世界和方法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基础 基本精神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
  • 简介:一、从"作品"走向"文本"纵观西方两千多年的文论发展史,在形式主义文论之前,大致经历了摹仿论和表现论两大阶段.摹仿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文学;表现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学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在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寻找文学;形式论则要研究文学的语言形式问题,在文学自身的形式中寻找文学.

  • 标签: 二十世纪 西方形式主义 文艺理论 “作品” “文本”
  • 简介:摘要自由主义思想作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传入近代中国,虽得到一定发展,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为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从近代中国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近代中国缺乏自由主义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近代中国广大民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思想保守、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自身存在缺陷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自由主义 近代中国 失败原因
  • 简介:一、由观念的认同与疏离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以此分析马尔克斯在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之原因主要有二: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 马尔克斯 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
  • 简介:超验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重要性,正如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亦是超验主义领袖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言"相信你自己"。19世纪以爱默生、亨利·戴维·梭罗等人为代表的一群拥有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的人发起了一次"超验主义思潮",其根本源于对社会的不满,美国受其影响遭遇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推动美国思想文化达到繁荣的巅峰,随着思想的逆转美国文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促使美国文学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标签: 美国文学 超验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西方主义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的结果。新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主要有四种。第一、视西方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把当代西方文学看作颓废的艺术,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末日,对偏离现实的、不采用通俗形式的文学持否定态度。第二、将西方看作理想的乌托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其制度比较民主,充分肯定他们的个人奋斗,高度赞扬其怀疑和思辨的精神。第三、带有普世性质的西方主义:断定西方文化具有普适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只能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第四、将西方看作文化帝国主义:认为普世主义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操控,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普适性,贬低了本国的文化。

  • 标签: 西方主义 文学研究 新中国
  • 简介:谭恩美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探讨谭恩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谭恩美 《喜福会》
  • 简介:《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融合,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美感享受。严格来说,《倾城之恋》不是一个悲剧,但是在其西方"酒神精神"的意蕴下,却带给人喜中带悲的快感体验。无论是貌美的白流苏为了生存而追求婚姻,还是不羁的回国浪子追求真爱却屈服现实,都在浪漫中带着反讽的意味,其中的荒诞色彩,让小说的美学价值凸显。本文从小说的悲剧美、意蕴美、语言美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发掘张爱玲特有的美学创作精神。

  • 标签: 《倾城之恋》 美学 悲剧 人物
  • 简介:论文学价值的客体性敏泽一、价值客体与文学价值价值是人的创造的原则出发,在论述了文学的主体之后,紧接着就需要探讨文学价值的客体性问题,因为主体和客体是指构成实践—认识运动过程的关系中两个其本的、互为依存的因素,根本不存在没有客体的主体,也不存在没有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主体客体化 文学创作 唯心主义 论文学 唯物主义
  • 简介:<正>最近几年,“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也有专著出版.但目前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哲学、社会学领域,对它的归宿——美学、文艺理论的介绍和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冯宪光同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美学思想 发展马克思主义 卢卡契 文艺理论 马尔库塞
  • 简介: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的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的,它也是关于世界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的。

  • 标签: 批判理论 齐泽克 阿尔都塞 法兰克福学派 一个问题 黑格尔主义
  • 简介:论《抉择》的成就和社会意义力群我是中年作家张平小说的一个忠实读者,其所以爱读他的作品,就因为在他的笔下,既不描写那些无聊的男女恩怨,也不描写那些社会的闲情淡事,他的笔始终关注着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命运,读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法撼汾西》如此,《孤儿泪》...

  • 标签: 《抉择》 共产党员 反腐败斗争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 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