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至2012年临床大肠埃希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监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送检的分离235大肠埃希菌菌株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ATB系统,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试条,药敏结果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判读。将2010年到~2012我院临床3年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35例株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3年总计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35例,对大肠埃希菌最为敏感的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三年来几乎无细菌耐药性,但也检出耐药菌株,应引起重视。头孢菌素在我院使用较为普遍,耐药性特别严重。氨基苷类耐药性也特别严重,但阿米卡星相对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医院对用药频度高的药物(前十名)要加大耐药监测力度(100%),超过警戒线的抗菌素要及时停用,至少三年内本院不得使用,可有效防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抗菌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胃十二指肠患者手术后采用不同阶段饮食调护护理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对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手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后给予不同阶段饮食调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疾病不确定感为42.63±7.85分,满意度为100%,其中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患者在手术后给予不同阶段的饮食调护,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减轻其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胃十二指肠 术后 饮食调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患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机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期间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人。康复组实行阶段性患肢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术前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告知患者所要注意的信息,坚持早期适度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原则,分阶段、系统化、个体化的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指导;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训练,只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后,由患者自行锻炼,出院时对患者上肢机能进行评价,所得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康复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阶段性个体化患肢功能锻炼可明显降低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上肢机能障碍 功能锻炼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患者13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65例。对照组采纳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试验组采纳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可有效改善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障碍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呼吸机 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各个阶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75.00%)高于观察组(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个性化护理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各个阶段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血液净化 应用
  • 简介:摘要ICH-Q10中技术转移包括新产品从研发阶段转移至生产以及已上市产品在生产与检测地点内部或之间转移。本文浅谈制剂新药从研发阶段转移至商业化生产需注意的问题,属于技术转移的一部分。以下从产品性质、处方工艺、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探讨制剂药品从研发阶段转移至商业化生产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技术转移 商业化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椎动脉不同阶段的血流参数值,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方法对临床126例拟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椎动脉探查,同时对126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异常,主要为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较健康人减慢(峰值流速<30cm/s),并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呈峰值流速递减通常表现在进入第4横突孔之后,少数表现在进入第5横突孔之后,颈5-6段及颈外段峰值流速基本正常。RI与P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受取样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单一选区一个取样位置很难客观反映椎动脉血流的动力整体情况。2、126例患者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变直、棘突连线不一致、钩椎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颈椎改变,但其影响程度不成正相关。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不同阶段 峰值流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探讨。方法以风险管理方法中的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处置为基础,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进行质量风险评估。结果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中质量管理风险进行排序。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生物等效性 质量风险管理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行为转变理论在孕产妇围生期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孕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在阶段行为转变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阶段行为转变理论在孕产妇围生期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阶段行为转变理论 围生期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及分阶段超声图像。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与都江堰市405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选择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时,临床诊断准确率高,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在不同阶段常规护理措施的干预下,结合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观察组在术前2周和术后第3天,开始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照组仅在术后第3天,开始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观察两组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2个月的差异及控尿能力的差别。结果在术后第一个月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率5.8%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一个月的发生36.7%在术后第二个月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二个月的发生率1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易行,利与推广经济价值高。尽早实施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效果更明显。

  • 标签: 不同阶段 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肝感染者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和其免疫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研究与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6例,将其分成不典型状态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其采取HBsAg对PBMC进行刺激后,检测各组研究对象IFN-γ斑点水平,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各组患者IFN-γ斑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典型状态组与免疫耐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清除组与免疫耐受组、不典型状态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存在差异,这对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 IFN-&gamma 斑点水平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阶段使用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均配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前阶段使用外固定架,后阶段改用石膏外固定;对照组全程使用外固定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5.5±3.1)显著早于对照组(20.9±3.6)周(P<0.05);试验组愈合总优良率97.5%(3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例)(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5%(9例)(P<0.05)。结论分阶段使用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早,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将60例实习助产人员(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实习助产人员采用常规性教学方案,观察组实习助产人员在常规性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作为教学方案。结果观察组实习助产人员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作为教学方案后,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运用的价值。

  • 标签: 阶段目标教学 情景模拟训练 助产士实习带教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发性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16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8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用力时间、产道损伤、产后出血量及产后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疲劳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发性用力可缩短初产妇用力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疲劳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第二产程 分阶段体位管理 自发性用力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康复以及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过1年随访观察,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的强化病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期 阶段性健康教育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以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间在我院行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的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护理后,该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住院18d后出院。结论在行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实施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进行,效果可观。

  • 标签: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 分阶段肝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融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在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带教提供参考。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在我科进行护理实习护生共102名,实施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融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在产科进行教学,将实习分三个阶段,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此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具体,重点突出,不仅增加了护生对实习的兴趣,还激发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和灵活多变性,而且能提高各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标签: 分阶段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缓解后维持治疗阶段中三氧化二砷(ATO)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措施。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完全缓解的21例APL患者采用ATO维持治疗方案10mg.d-1×21-28d,共巩固5个疗程,记录患者发生的毒副作用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发生了心脏损害(61.9%)、肝脏损害(28.6%)、中性粒细胞减少(66.7%)、低钾血症(9.5%)、高脂血症(9.5%)、胃肠道反应(4.8%)、皮疹(9.5%),但毒副作用轻微、可逆。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APL的维持治疗阶段采用ATO安全有效。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维持治疗阶段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式精细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精细化护理。比较护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血糖控制情况,健康教育依从性(饮食、运动、遵医嘱)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遵从医嘱等健康教育的依从例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多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标签: 阶段式精细化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 依从性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