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机能紊乱导致男女性不育、不孕是男女性常见病症。其大致,无知、偏见、性交技巧不当所造成功能性障碍导致机能紊乱产生不育、不孕。非药治疗较为鲜有或散见其它文中,笔者参考文献论述、结合临床。整理管见于下:一、传统医学早有论述传统医学虽没有明文指出机能紊乱导致男女不育、不孕。但“房中”很早就有记载。如“孤阳、寡阴即不

  • 标签: 非药物治疗 性机能紊乱 不育 不孕
  • 简介:报告1例儿童大疱类天疱疮,患儿男,6岁。3个月前躯干和双下肢皮肤出现紧张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示:IgG、C3沉积于基膜,间接免疫荧光示抗表皮基膜抗体阳性.诊断为儿童大疱类天疱疮,口服泼尼松治疗后效果良好.

  • 标签: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报告1例持久发疹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男,48岁。颈、躯干及四肢出现丘疹、斑丘疹4年余。皮肤科检查:领、前胸及四肢可见红褐色丘疹、斑丘疹,间杂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背部可见褐色丘疹,摩擦后出现风团(Diarer征阳性)。皮损级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有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染色:真皮浅层肥大细胞浸润。诊断为持久发疹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色素性荨麻疹。

  • 标签: 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持久性 发疹性 色素性荨麻疹
  • 简介:近年来,在男性性病患者治疗中,部份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消失,各种检验如涂片、培养阴性,但病人仍然自诉有各种类型不适,自觉会阴不适,尿道灼热、灼痛,尿频尿急,下腹胀痛睾丸坠胀,晨起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等。针对这类病人主诉,结合前列腺肛检和化验,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慢性前列腺炎典型表现,据此进行前列腺专科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淋菌性 慢性前列腺炎 诊治体会 前列腺注射 男性性病 衣原体
  • 简介: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后天性色素脱失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ICAM-1与白癜风之间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白癜风发病机制。

  • 标签: 白癜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黑素细胞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皮肤病。成年人发病率为2%~3%,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患者在18岁之前发病。在儿童期,该病发病率呈线性增长。从1970年至2000年,儿童银屑病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多。尽管对许多轻度银屑病患儿而言,局部治疗已足够,但对更多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重度或顽固银屑病患儿,则往往需要系统治疗。

  • 标签: 系统性治疗 银屑病 儿童期 药物治疗 安全性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家族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淀粉样变性,特征为淀粉样物质系统沉积,周围神经受累尤为明显,常表现为严重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常不同程度伴发心肌病、肾病、玻璃体混浊及腕管综合征,疾病晚期常出现营养性皮肤病变。作者对142例患者皮肤表现进行分析,较常出现皮肤症状依次是:干燥症(81.6%)、脂溢性皮炎(21.8%)、外伤及烧伤样损害(19.7%)、痤疮(18.3%)、神经营养性溃疡(14%)及甲癣(10.5%)。

  • 标签: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 皮肤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自主神经病变 营养性溃疡 淀粉样变性
  • 简介:尽管对系统红斑狼疮(SLE)研究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然而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还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药物、饮食等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打破免疫系统平衡,导致细胞凋亡频率增加和凋亡物质清除效率降低、免疫细胞异常分化活化等,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损伤。因此,本文对现有的发病机制在基因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SLE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SLE诊治提供新途径和靶点。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学 表观遗传学 免疫学 环境因素
  • 简介:尖锐湿疣(CA)在全世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成为STD中最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12.94/10万,病例数仅次于NGu和NG,占第三位。由于CA易于复发特性,它临床治疗有较大困难。难治CA是指经过3次以上CO2激光或电灼或其它方法治疗后3~6个月内复发患者。我院自2000~2006年治疗有300余例阴茎、阴道、宫颈及肛周CA患者,其中有66例为难治患者,均坚持综合治疗而治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发性尖锐湿疣 综合治疗 难治性 CO2激光 常见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 标签: 针刺 勃起功能障碍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T细胞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霉菌等引起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一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严重难治患者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有关疾病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一种或一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改善(PASI50),且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改善(PASI75)。有效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药物监督和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风险。

  • 标签: 中重度银屑病 单抗治疗 难治性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外生殖器疣治疗中一个日渐突出问题是其潜在复发风险。但几乎所有评估复发性研究均为3个月随访。鉴于人类乳头瘤病毒潜伏期较长,而随访3个月时间太短,不足以检测出真实复发率,作者进行一项研究,对用5%咪喹莫特乳膏(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外生殖器疣患者进行评价,并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月。方法:在法国51所私人或开业医院进行开放式、非比较、多中心研究。应用5%咪喹莫特乳膏3次/周,直至外生殖器疣消退,应用时问最长为16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月。

  • 标签: 外生殖器疣 乳膏治疗 5%咪喹莫特 随访 安全性 咪喹莫特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