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 标签: 糖尿病母亲 新生儿 皮肤损伤 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健康教育指导。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眼科复诊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后在眼科复诊率及生化指标的评估比较上,健康教育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进行眼科复诊治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 效果
  • 简介:选择T2DM患者120例,探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hsCRP等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并发症组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CRP方面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提示:大血管并发症应强化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并发症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攀升,骨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比率也大幅提高,糖尿病患者不良手术结局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该文拟就骨科手术的特点,探讨骨科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血糖控制不佳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骨科手术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该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的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前清蛋白(PA)、WHR、FPG、2hPG、BMI、Hbg、HbAlc、ALB、TG、TC、LDL-C、UA、BUN、Cr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与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以及Hbg、BUN、ALB、TC以及Cr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回归分析后得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Cr和TC。结论糖尿病病程、Cr、和TC与早期或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中要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被人们重视。部分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较无糖尿病者增加2-3倍,提示糖尿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T:DM)患者中以发生胰腺癌的患病率最高。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是胰腺癌、直肠结肠癌、原发性肝癌、卵巢癌、肺腺癌的主要标志物,其中以胰腺癌升高最为明显,但CA199是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很多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疾病也会导致CA199升高。近来发现提示CA199升高与高糖毒性有一定关联。故收集了2010年-2013年8月份我科60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T,DM血清CA199升高的相关因素

  • 标签: CA199 2型糖尿病 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 血清 肿瘤相关抗原
  • 简介:对230例T2DM患者其中166例并DN(包括早期及临床期肾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DN组的病程、收缩压(SBP)、平均血压(MA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HOMA指数(HOMA-IR)均较非DN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病程、高血压、高血糖、血脂、CRP、胰岛素抵抗是T2DM患者并D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肾病(DN) 危险因素
  • 简介:随机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脑电图表现,用χ^2检验统计分析性别、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程、糖尿病肾病等因素与脑电图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73.13%。性别和糖尿病肾病因素对脑电图异常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程等与脑电图异常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对脑电图正常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与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程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性别及糖尿病肾病与脑电图异常率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电图
  • 简介: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分为A组,106例非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糖尿病病程、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B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临床上应强化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以提高阿司匹林对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阿司匹林抵抗 危险因素
  • 简介: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按照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将其分为非低血糖组(102例)和低血糖组(34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住院时间、体重指数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二甲双胍使用比例明显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联用比例、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比例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低血钾症发生率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程〉10年、果糖胺〈2.5mmol/L、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肾功能受损、白细胞升高均与严重低血糖相关。结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行降糖治疗时应认真评估上述各危险因素,以避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老年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T2DM患者79例,根据UAER分为A组,n=30(UAER〈20ug/min)、B组,n=27(UAER20~200ug/min)、C组,n=22(UAER〉200ug/min),所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并测定UAER、A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收缩压(SBP)。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GFR逐渐下降(P〈0.01),ACR逐渐升高(P〈0.05),GFR与UAER、ACR呈显著负相关(P〈0.01);C组的HbA1c、SBP、Scr、BUN较A组及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FR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的敏感指标,结合UAER、ACR能更准确更全面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肾病(DN) 肾小球滤过率(GFR) 尿白蛋白排泄率(VAER)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 简介: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72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将患者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和生化指标上的差异,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72例患者中,61例(10.7%)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组与不伴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高甘油三酯水平更高(P〈0.05)。不同年龄段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检测54例2型DPN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活性;随机分为GSH组和CON对照组。GSH组予谷胱甘肽1.8g/d,静点14d,CON组常规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MDA、SOD及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TH、HDL,HbA1C,ALB,分析对MDA、SOD、SCV的影响。结果HbAlC、TG、HDL对MDA均有相关性,其中HbAlC影响较大(R=0.0718);HbAlC对SOD也有一定相关性(R=0.0443)。在糖尿病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相关因素中,病程、HbA1C、HDL、ALB对SCV均有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对SCV的影响最大(R=0.0796);病程对SCV的影响最小(R=0.04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PN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氧化应激状态,这可能与HbA1c、血脂相关。同时,HbA1c、血脂、ALB以及病程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体内氧化应激程度,加重了神经病变的发展。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 氧化应激 尿微量白蛋白 血脂 HBA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