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所检出的高风险因素,以提高个性化指导,降低出生缺陷。方法选取2016年广汉市计划生育服务站5474例(女性2748例、男性2726例)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服务对象,检查内容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妇科超声常规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早孕和妊娠结局随访。结果高风险人群占24.30%(1330/5474),女性占36.28%(997/2748),男性占12.22%(333/2726)。高风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女性〉35岁(含与其他因素共存)占22.16%(609/2748);体质量指数异常占7.27%(398/5474)(女性233例、男性1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占3.49%(191/5474)(大三阳24例、小三阳131例、其他36例);男方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占1.43%(39/2726);女性生殖系统异常占1.20%(33/2748);中度以上贫血(含地中海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占0.55%(15/2748);不孕不育占0.42%(23/5474);分娩过出生缺陷儿占0.36%(10/2748);不良妊娠结局占0.36%(10/2748);内科疾病占0.27%(15/5474);自身缺陷占0.25%(7/2748);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占0.07%(4/5474);精神疾病占0,07%(4/5474);Rh阴性占0.07%(2/2748)。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被检出的高风险因素较多,并且女性高龄、体质量指数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偏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高风险 个性化指导 出生缺陷 健康
  • 简介:目的通过mtea分析方法评价使用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安全使用IU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OPLINE、CNKI、CBMDisc等数据库检索与宫铜300因症终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OpenMeta-analys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合并。结果共检索到6062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涉及宫铜300IUD因症终止的文献19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RCT或准RCT,共计20414例观察对象,其中宫铜300IUD组6017例。mta分析表明: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随使用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人群在12个月时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高于农村对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宫铜300IUD后12个月时,月经间期放置组的因症终止发生率(4.3%)高于人流术后即时放置组(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报道宫铜300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建议医务人员应注意宫铜300IUD使用后的定期医学随访,对IUD使用对象应加强宣教和随访,以减少因症终止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因症终止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癌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 TNM分期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1995~2015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VTE的患者48例作为VTE组,并将其根据发病孕周分为3个亚组(〈12周组14例,12周~28周组17例,〉28周组17例);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选择同期产检、住院分娩且无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产检及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结果(1)VTE组孕次多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红细胞(erythrocyte,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压积(hematocrit,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TE亚组分析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RBC、HB、HCT、PT、APTT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D-Dimer、FIB均有升高趋势,但不同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体重增长幅度,Hb、HCT、RBC低,稽留流产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病史是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稽留流产病史是妊娠期合并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妊娠期的Hb、HCT、RBC减低对于VTE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妊娠 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59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痊愈组(329例)和治疗失败组(30例)。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产后时间、年龄、脓腔位置、脓腔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仅脓肿位置是否位于中央区这个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8,P=0.001)。产后时间、年龄、脓腔数量、最大穿刺脓液量、感染细菌、白细胞计数情况以及初次穿刺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666;x^2=1.006,P=0.316;x^2=0.113,P=0.737;x^2=0.677,P=0.410;x^2=0.123,P=0.726;x^2=0.017,P=0.897;x^2=1.097,P=0.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位于中央区是引起穿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3.607,95%CI:1.606~8.103,P=0.002)。结论对于脓肿位于中央区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首选穿刺抽脓治疗应慎重考虑。

  • 标签: 乳腺疾病 脓肿 超声检查 穿刺术
  • 简介:<正>本文于2012年6月发表在《AmJObstetGynecol》杂志上,作者研究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间经选择性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术(selectivelaserphotocoagulationofcommunicatingvessels,SLPCV)治疗TTTS的26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分娩后应用新生儿脑显象技术检测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和类型。262例激光治疗后的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中有427例胎儿可存活至生后30天。根据出生孕周可分为:①<32周,常规行头颅B超或其他脑显象检查的例新生儿;周,有临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新生儿脑损伤 高危因素 激光治疗 吻合血管 激光凝固
  • 简介: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脱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 标签: Prolift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用预制的调查表收集2017年6~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在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2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及麻醉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及低血压的处理情况。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212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低血压108例(50.9%),其中经体位调节加单次升压药物处理可纠正的低血压67例(31.6%),另需多次升压药物及其他措施处理的难纠正低血压41例(1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28kg/m^2、宫高>36cm、手术开始麻醉平面>T6、麻醉3min后平面≥T8是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危险因素;此外BMI≥28kg/m^2、多胎妊娠、麻醉3min后平面≥T8是产妇发生难纠正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应重视识别BMI、产妇宫高指标及多胎妊娠等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及上升过快,合理预防和处理低血压,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腰麻 低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引起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锁骨下穿刺人路、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血栓形成有影响(P〈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及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是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时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最大限度发挥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锁骨下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 简介:<正>《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9年第170期第622~631页报告,胎盘/胎儿出生体重高比值是成人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胎儿不良宫内环境可能会导致远期的心血管不良结局。挪威特隆赫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在1934

  • 标签: 胎儿出生体重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胎盘 成人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N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年龄、孕次、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行单因素分析,并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病变残留3例(5%);复发6例(10%)。单因素分析显示,CIN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与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因素存在相关性(均P〈0.05);而与年龄、孕次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均不属于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宫颈锥切术的CIN患者出现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因素多样,临床可行针对性干预,降低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促使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病变残留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PCO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RP水平,同时应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PCOS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0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根据体重指数(BMI),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48例(BMI≥25kg/m^2),非肥胖组42例(BMI〈25kg/m^2)。结果①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Iog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PCOS患者IogCRP明显高于非肥胖PCOS患者(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ogCRP与BMI、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DL-C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P〈0.05)。排除BMI影响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IogCRP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慢性炎症状态;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2型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C-反应蛋白(CRP) 慢性炎症
  • 简介: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1300名女工进行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观察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47名愿意接受干预模式为观察组,653名不愿接受干预措施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孕前保健系统知识培训、系统化管理模式及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前保健依从性情况,分析统计参加孕前保健和未参加孕前保健的女工计划妊娠率、不孕不育发生率、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300名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是影响孕前保健参与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孕前保健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参加孕前保健者的计划妊娠率高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低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做好孕妇信息跟踪,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孕妇孕期保健的依从性,为优生优育提供基础。

  • 标签: 孕前保健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