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性舌炎(RTG)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性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1cm×1cm范围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对战损舰艇拖带方案优化决策作了一些探讨,包括优化决策理论选择,影响舰艇拖带安全相关指标及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并根据多目标决策理论建立了衡量拖带方案优劣综合指标,从而建立了战损舰艇拖带方案优化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可行性较好,并已编程实现.该决策模型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更多供决策相关指标,进行扩展,对实施战损舰艇拖带方案优化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优化决策模型 方案 舰艇 决策理论 相关指标 计算方法
  • 简介:摘要:地形测量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与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测绘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DEM是通过测量、遥感或其他技术手段获取地表高程数据数值表示。它在土地规划、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标签: 地形测量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测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测模型,以期降低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预后。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248例开腹手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高血压、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急诊手术、备皮时间、麻醉方法、手术切口类型、切口长度、血液pH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10 min、全身麻醉、切口长度≥12 cm、手术时间≥2 h是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全身麻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应用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测评估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04~0.979)。结论年龄≥60岁、BMI≥28 kg/m2、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10 min、全身麻醉、切口长度≥12 cm、手术时间≥2 h是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上述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有较佳预测价值。

  • 标签: 感染 切口 开腹手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短期预后差脓毒症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减少病死率。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900例脓毒血症(入院后诊断为脓毒症)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及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4 h内第一次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及入院当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与脓毒症患者30 d(短期预后)内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予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变量二次筛选,最后将有意义变量建立诺模图,用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判别能力,用GiViTI校准图评估模型校准度,用递减曲线分析(decline curve analysis,DCA)判断评估预测模型临床有效性。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AUC为0.846,校准图P值为0.886,Brier scaled:0.092,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5,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bootstrap法验证AUC为0.854,校准图P值为0.944,Brier scaled:0.090,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9,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结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为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模型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有较好意义。

  • 标签: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模型 预后 短期 bootstrap法 诺模图 逐步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颈前区显微解剖特点,安全、高效显露颈部血管技巧及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显微解剖实验室对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成功后沿颈前中线切开,分别进行颈部组织分离并显露双侧颈外静脉(EJV)、颈总动脉(CCA)及其分支,分别测量游离CCA长度、双侧CCA间距、CCA及EJV直径,总结外科解剖特点、操作技巧,针对提高神经外科搭桥手术技能建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端端、端侧、侧侧吻合),观察并记录术后半小时吻合口通畅性、吻合口漏血及狭窄等并发症例数、围手术期大鼠死亡例数。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双侧CCA之间、EJV之间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只大鼠均成功完成颈前区重要解剖结构显露,测量游离CCA长度(18.0±2.5)mm,双侧CCA间距(11.0±1.5)mm,CCA直径(1.3±0.2)mm,EJV直径(2.5±0.3)mm。双侧CCA之间、双侧EJV之间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完成CCA端端吻合10例、CCA-EJV端侧吻合5例、EJV-CCA端侧吻合5例、半环端侧吻合10例、CCA侧侧吻合5例。本组发生吻合口漏血5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不通2例,围手术期无大鼠死亡。结论大鼠颈前区是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理想部位:大鼠颈前区解剖分离过程有助于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充分显露血管获取足够操作空间是进行多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前提。

  • 标签: 显微血管吻合 颈部 脑血运重建 动物模型 大鼠 显微技术培训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宫腔手术操作、感染等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妇科疾病。IUA发生机制、疾病进展过程至今尚未阐明,具有较高复发率、预后较差,也缺乏有效预防粘连药物。IUA动物模型建立对揭露IUA发病和药物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建立模型动物有大鼠、小鼠、兔子、犬类等,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热损伤法、机械损伤法、机械损伤联合感染法。本文分析各模型优缺点及对临床模拟性,为探讨IUA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预防粘连等提供有效动物模型参考。

  • 标签: 宫腔粘连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作者: 高建新 单毅 孙荣距 钟兆明 赵阳 黎檀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9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9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280,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48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破片模拟弹致长白猪肝脏穿透伤模型,评估深部组织损伤特点。方法根据瞄准点不同定位方式将12只健康成年长白猪分为A组(瞄准点与描记线上体表最高点相对高度h设为5 cm)和B组(高度h设为6 cm),超声定位法确定破片投射方向,使用实验用弹道枪向瞄准点投射高速破片致伤动物。监测两组长白猪生命体征并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对肝脏与临近器官损伤情况以及出血量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整体分析结果显示,破片模拟弹打击设定部位肝脏命中率为100%(以右前叶及右外侧叶损伤),腹腔其他器官命中率为25%(3/12),血胸或气胸发生率为8%(1/12)。肝脏创面主要表现为线状肝脏裂伤,肝叶远端全部或部分离断。A、B两组间创面长度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创面长度(cm):9.8±1.7比11.2±3.8,出血量(g):597.0±477.1比1 032.0±390.3,均P>0.05〕。瞄准点更靠近前正中线B组破片模拟肝脏实质裂伤深度明显大于A组(cm:2.8±0.4比1.9±0.6,P=0.015)。实验动物被破片击中后,平均动脉压(MAP)、pH值、动脉血碱剩余(BE)、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伤后1 h达谷值〔MAP(mmHg,1 mmHg≈0.133 kPa):87.0±33.6,pH值:7.26±0.15,BE(mmol/L):-6.65±8.48,Hb(g/L):9.86±1.10,HCT:0.309±0.029,均P<0.05〕;而血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随时间升高趋势,在伤后1 h达峰值〔Lac(mmol/L):10.21±4.40,LDH(U/L):1 417.0±223.3,AST(U/L):234.5(162.5,357.5),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血总量与肝脏实质裂伤深度相关(r=0.684,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组3 h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5/6)比33.3%(2/6),P>0.05〕。结论采用破片模拟弹在更靠近前正中线处打击长白猪方法建立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模型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具有可控性,适用于肝脏火器伤相关研究。

  • 标签: 破片 肝脏穿透伤 火器伤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重度哮喘仍是临床治疗难点。深入剖析重症哮喘发病机制,从而研发有针对性新药并评估其疗效,亟需建立理想重度哮喘实验动物模型,这对模拟重度哮喘患者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研究重度哮喘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建立重度哮喘小鼠模型方法和实验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 标签: 疼痛 外科手术 预测模型
  • 简介:一、前言摄影测量是数字成图关键,因此,对摄影测量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摄影测量立体模型建立方法。主要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空三加密方法研究。

  • 标签: 摄影测量 立体模型 立方 数字成图 相对定向 加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探究干预效果。方法:以9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探究。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即N-甲基-N-亚硝基脲组、卡介苗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BCG+MNU组)、阿霉素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ADM+MNU组)。定期采用膀胱灌注方式给药,持续给药10周,按照实验要求处死大鼠。观察三组大鼠膀胱癌发生率,分析不同药物影响。结果:90只大鼠只有88例完成了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实验,2只死亡。MNU组30只大鼠,全部存活,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96.67%;ADM+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66.67%;BCG+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43.33%。结论: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阿霉素、卡介苗等药物进行干预,表示两种药物具有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重要价值,但卡介苗膀胱癌抑制效果较之阿霉素抑制效果高。

  • 标签: 大鼠膀胱癌 模型建立 N-甲基-N-亚硝基脲 阿霉素 卡介苗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implantableventricularassist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mm,重量158g,体外转速可达9000r/min,流量可达8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h,最短存活时间0.5h,平均存活时间20.28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动物模型
  • 简介:利用蒙古沙土鼠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NCTC11637株胃内感染模型。感染方法有两种,方法Ⅰ是沙土鼠禁食18h后用50%酒精0.5mL预处理,6h后接种Hp,间隔12h、24h分别再次接种。方法Ⅱ接种方法同方法Ⅰ,但接种后每日口服雷尼替丁(5mg/kg体重)。胃内接种Hp后,于第7天、15天、35天、45天分别用Hp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细菌培养和胃组织切片方法观察沙土鼠胃内细菌感染情况和胃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给沙土鼠胃内灌服酒精以损伤胃黏膜并每日口服雷尼替丁,在人工接种35天后,胃内见有多量Hp生长,胃组织病变与Hp自然感染病例相似。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蒙古沙土鼠 疾病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建立判断发生死亡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例数据用于建立死亡风险模型,2014年1~6月病例数据用于模型验证。以入住PICU首次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乳酸、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CK、CK-Mb、LDH、Mb)、PCT、CRP检查结果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界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以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各项实验室指标的β值作为原始赋分,同时对β值取整后作为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考察不同总评分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62例数据纳入死亡风险模型建立,男230例(63.5%),女132例,年龄(24.0±14.8)个月,死亡25例(6.9%);验证数据共171例,男111例(64.9%),女60例,年龄(24.3±13.5)个月,死亡11例(6.4%)。1血NT-proBNP、乳酸、WBC、血糖、心肌酶谱和PCTROCAUC均〉0.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乳酸、WBC和血糖是死亡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0.67(3.64~258.68)、5.22(1.22~22.33)、10.04(2.12~47.53)和10.56(1.88~59.27)。3WBC〉16.5×109·L-1、血糖〉7.8mmol·L-1、NT-proBNP〉10ng·mL-1、乳酸〉3.2mmol·L-1、NT-proBNP1.3~10ng·mL-1分别赋2.31、1.65、3.42、2.36和1.98分,简化赋分分别为2、2、3、2和2分。4使用原始赋分和简化赋分,以验证数据预测死亡ROC曲线AUC均为0.99;简化赋分以4分为界值时其预测死亡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结论4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有较好价值,总评分≥4分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风险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成石效果好小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法增加小鼠尿草酸和/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酸钙增加尿钙排出量,比较小鼠24小时尿草酸(Ox)、尿钙(Ca2+)、过氧化氢H2O2、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肾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CD68蛋自在肾脏中表达位置并用灰度值法计算其表达水平,评价小鼠草酸钙肾结石造模效果。结果单独诱导高草酸尿或高钙尿小鼠肾内氧化应激指标增高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但未见结晶,同时介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小鼠肾内氧化应激损伤指标增高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且有较多结晶。结论单独诱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不足以使小鼠肾内生成结晶,同时诱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成石效果好,巨噬细胞可能在肾结晶形成和/或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草酸钙 肾结石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第二双尖牙不同程度冠根折后行牙冠延长术并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将获得二位图像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图像.将三维图像数据导入ANSYS软件.运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划分网格形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6个下颌第二双尖牙不同程度冠根折行牙冠延长术并桩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M0、M1、M2、M3、M4和M5。结论用此方法建模方便快捷,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和生物相似性。

  • 标签: 双尖牙 冠延长 牙折断 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