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当今时代,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首先,要教会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其次,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第三,历史课堂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历史课堂教学应该贯穿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在大力宣传和极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当今时代,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历史课改已走上了历史教育教学新的议事日程,实施历史课改迫在眉睫。掌握历史知识和灵活应用历史知识是关键。《历史课程标准》相对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更适合当今知识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高度,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现在的历史教师在课改上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还应着力研究和创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不能沉湎于传统的应试模式,不能怨天忧人历史是永远的副科。长期的历史教育教学,是乎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说教与填充,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师既主导,又主体,学生袖手旁观,无滋无味。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新路来,另辟奚径,找方法,找兴趣。教师兴趣去教,教得轻松,教授自然。学生开心学,学得愉快,乐意接收,老师分秒必争,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生在课内时间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增长学问,发展素质。教师讲究教学艺术,不断变化教育模式,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环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要求,深刻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技巧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培养,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增质不超量,变教学一般化为教学的艺术特长,变传统型的说教式应试教育为应用型的科学素质教育。抓好教历史与学历史上的主体与主导,主观与客观,主动与被动,厌倦怠学与积极求知等的协调及合作关系。兴趣教学,学而不迷,素质教育,育而不乱。从会学知识中去学会知识。变沉甸甸的历史书本里的浩瀚知识为学生所有,为学生所用。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科学与技术》 2012年3月
出版日期 2012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