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长领导力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新时期校长领导力建设探究

邹富江

邹富江重庆市统景职业中学401120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校长要面临来自校内外各个领域的挑战,这给校长的领导力带来严峻考验。这就迫切要求校长不仅应具备相应的个人智力,还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对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的战略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技巧。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学校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更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行者。校长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高效地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做一个终生学习的校长。丰富的学识底蕴,是智慧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础。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求在提高。虽然校长平时工作繁忙辛苦,但“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却是现实,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能力逐步转化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磨砺锤炼,才能卓有成效地改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一名校长,其管理好一所学校仅靠亲身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好校长就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够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才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时刻处于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做一个常实践反思的校长。现在大部分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忙!校内管理事务多、责任重,上级督导检查勤,还有内外的应酬,校长总觉头脑中有根弦绷着,塞满了任务,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规划。校长就成了一个疲于应付的忙碌者,在忙碌中,校长如果不反思自己,便失去了自我,远离了理想,只能模仿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少了反思,更少了自己的思想。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是反思。古圣贤每日“三省吾身”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为一个执掌学校“帅印”的校长,一个关系成百上千师生未来命运的校长岂能不“三省吾身”。校长不但要成为一个学习的实践者,也要成为一名反思的践行者。

波斯纳提出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明反思的重要性,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可见校长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所学的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办出自校特色。思考是最好的老师,思考是成就的过程,校长需要静心思考,方能运筹帷幄。要做一名好校长,反思是他的必备素质和必走之路。每个校长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创新。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经历和个人言行,形成反思的习惯。即使再忙,也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反思,查漏补缺,调整思路,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校长不仅要吸收已有的获得确证的知识,而且要拥有历经自身体验的实践智慧。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第三,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非常重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人格高尚的管理者可以不借助权力的影响而使管理对象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吴晶说:“一个好校长走了,学校还是一所好学校,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的好校长。”这句话引起了校长们的共鸣。是的,校长不在其灵魂在,其倡导的良好校风、导风、教风、学风,已经根深蒂固。整个校园精神已经形成,并凝固为整个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已经得到了传承,学校师生员工在自我实现行动中已经形成了潜意识。其实,这样的学校已经从人文管理、制度管理上升到了文化管理的高度了。这样的校长,不愧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不愧为有魅力的好校长。

提升人格魅力要靠关爱和公正,信任和宽容,真诚和激情,学识和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尤其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教师问题,关注教师的需求,发展教师的优势,挖掘教师的亮点。努力让教师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四,做一个有全新理念的校长。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自身的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科学地确定学校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划、中心和重心,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校长要明确自己在做什么,要立大志、聚大智、明大势、做大事。校长的理念要具有前瞻性、超前性,不能用陈腐的知识,过失的理念,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校长要懂得用运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校长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从育人环境的创新到知识传授、教学手段模式的创新到育人方式的创新、整个学校系统管理的发展到理念的创新。

一位具有较强领导力的校长应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给学校的发展一个清晰的定位;要依据现实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制定发展规划,采取得力的保障措施,努力实践,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沈杨东《中小学校长能力要素与领导能力》.教育管理杂志社,2009,(7)。

[2]李昌龙《怎样当好校长之我见》.教育管理杂志社,2012,(10)。

[3]樊平军《校长在学校文化建构中的角色定位》.校长参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