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与激素替代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子宫内膜癌与激素替代治疗

冉映梅

冉映梅(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4082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175-02

【摘要】子宫内膜癌(EMC)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激素替代治疗(HRT)可以明显缓解由于手术或后续治疗后卵巢功能丧失,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相关症状。考虑到雌激素是EMC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的剂量和药物种类不会引起EMC的复发和死亡率增加,并可对EMC患者起到适当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法以及应用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妇产科医生在评估EMC患者是否需要HRT治疗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用药指征以及禁忌,考虑利弊,进行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MC)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4%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小于45岁,而年龄小于40岁者约占5%。手术后或后续治疗使绝大多数尤其是年轻患者失去卵巢功能,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患者会出现潮热、睡眠障碍、乏力、情绪消沉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症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缓解由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相关症状,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由于雌激素是EMC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是否可以给予HRT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HRT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HRT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以及病死率[1]。Barakat[2]等对123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双盲试验,将其中215例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618例患者给予安慰剂,随访3年后,ERT组的复发率为2.3%,新发恶性肿瘤率为1.3%,0.8%的患者死于子宫内膜癌;安慰剂组的复发率为1.9%,新发恶性肿瘤率为1.6%,0.6%的患者死于子宫内膜癌,提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复发率及新发恶性肿瘤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

1.1子宫内膜癌患者HRT的应用原则

有学者曾经提出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补充治疗的条件是:完全彻底的手术治疗,无残余癌灶或转移灶的早期患者。建议HRT仅能用于经过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Ⅰ期组织学Ⅰ级或Ⅱ级,肌层浸润少于50%。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对于低危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期)患者,在成功治疗基础上,无高危复发因素者,若没有其他应用雌激素禁忌证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HRT。

1.2HRT的分类

HRT治疗主要分为单独雌激素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其目的是减少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如潮热、睡眠障碍、乏力、情绪消沉等症状,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目前大多数雌激素都是口服应用,但由于存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这可能会引起凝血因子和胆固醇合成酶等升高,而经非胃肠途径(如经皮应用)就不会增加甘油三酯,对血压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对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高催乳素血症等患者,建议采用非胃肠途径(经皮)应用。对于仅泌尿生殖道萎缩者,应给予阴道局部雌激素栓剂或霜剂。

1.3雌激素替代疗法

口服途径推荐应用天然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片,尼尔雌醇片及己烯雌酚片等。中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esfradiolvalerate)是口服剂,每片2mg雌激素。倍美力(pramarin)是天然结合性激素,需每日服1片,或在首次服1片一定时间的减半,每日0.3mg/片。尼尔雌醇(nylestriol)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收到良好效果,是雌三醇长效口服剂。非肠道途径可考虑经皮用的贴剂和阴道制剂,如雌三醇栓每粒含雌三醇2mg,每7~10d放入阴道1粒。

1.4术后HRT应用的时机

对于术后HRT应用的时机,现在仍然存在争议。过去大多数学者认为EMC术后两年内进行HRT,会增加复发风险。现在也有学者认为EMC患者应该从术后4~8周就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早期HRT不增加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1.5HRT应用过程的医疗监护

在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过程中,定期与及时的医疗监护是很重要的。初次检查通常在用药后6~8周,以后每3~6个月复查,监测患者的血压体重血脂骨密度肝肾功能肝胆超声和乳腺超声等,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时,要根据肿瘤的期别、类型、分化,病人的身体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决定,要慎重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并且使患者充分了解HRT的危险和益处。在保证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选择个体化激素替代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