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的应用

李洁李娅芳丁颖赵晶张瑞艳王贵桃*

李洁李娅芳丁颖赵晶张瑞艳王贵桃*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3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2%,低于对照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胸外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胸外科手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首选治疗方案[1-2]。但由于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大,导致患者术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较差,且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加强术前的呼吸训练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4-2015年间我院胸外科手术的3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3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以患者术后选择的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划分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区间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5.68±2.33)岁;患者的手术类型如下:行肺部手术患者87例,行食管手术患者37例,行脓胸手术患者36例,行纵膈肿瘤手术患者2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区间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6.11±2.35)岁;患者的手术类型如下:行肺部手术患者88例,行食管手术患者35例,行脓胸手术患者35例,行纵膈肿瘤手术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同时,对患者进行的常规咳嗽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综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呼吸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指导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深呼吸、缩唇式呼吸等有效呼吸训练,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腹式呼吸:练习时放松颈部、肩部,膝下垫一软枕,使腹肌放松;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用最大力气经鼻吸气,吸气时胸部不动,腹部鼓起;吸气后屏气1-2秒,使肺泡最大限度充盈,达到肺扩张;然后缓慢呼气,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可以轻压腹部,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抬。深呼吸:患者处于坐位或半坐位;双手放在第5、6肋间隙,吸气时感觉胸部扩张,闭嘴,用鼻尽最大力气吸气;然后屏气1-2秒(默数1、2);用嘴缓慢呼出(同时默数1、2、3、4)。缩唇式呼吸: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吸气后屏气片刻1-2秒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

第二,呼吸功能训练器应用(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然后将呼吸训练器和吸气软管相连,一只手平托呼吸训练器,平静吸气后让患者用嘴含住吸气软管,尽量的吸气,动作深而缓慢使活塞慢慢提升,在达到一定刻度时保持呼吸5-10秒钟,在慢慢呼气。

第三,给予患者咳嗽、咳痰训练,每日3次,每次5分钟。病人吸气,腹肌肋间肌用力收缩,使膈肌抬高,增加胸内压;屏住1~2秒,关闭声门;腹部收缩用力,开放声门;咳嗽,使气体冲出排出痰液。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肺活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肺不张、切口感染、肺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7天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经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以及肺活量等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7天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3讨论

胸外科手术虽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受到患者自身疾病因素、护理方式不当、手术麻醉效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出现下降趋势,极易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呼吸训练只能在患者住院期间暂时改善其呼吸功能和肺部功能,此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不明确,护理人员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常规呼吸训练的临床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报道的研究发现[3],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通过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针对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培养其呼吸能力,并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呼吸训练方式,治疗有效性得以保障,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2%,低于对照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5],可见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玉华,朱蔚仪,许燕杏,等.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05-407.

[2]尚勤.呼吸机集束化策略预防普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66-68.

[3]唐小宇,郑瑞强,颜怀安.集束化管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重症感染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01-6003.

[4]杨秀玲,郭红,周霞,等.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78.

[5]宣翠香,魏东燕.集束化护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3):40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