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

韩作伟

韩作伟(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西藏日喀则857000)

摘要:实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法、学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01-01

1更新教学观,转变老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实改变教师包办一切,剥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权力的做法,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热烈、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因有满堂灌之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受到一些质疑,但它仍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2.2讨论法

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等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法。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如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等等。

2.3辩论法

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可采用个人辩论,小组辩论和大组辩论的方式进行。如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恶魔?东欧剧变是坏事还是好事?等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辩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2.4材料学习法

这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运用材料学习法,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5观察学习法

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关于历史实物与历史图画、表格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主要在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人们对此有新的认识。图表的功能不完全限于其直观性及兴趣性,合理运用图表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因为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历史现象的各种表现显露或折射出来。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

2.6实践学习法

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新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显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历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我们应积极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历史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目前教学实际条件的限制下,接受式学习方式仍有其重要意义,不可一概否定。

4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开放性思考

“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按照历史课程标准有关学生学习成就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

依据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学习模块学分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测验或探究活动、成果四部分组成,占模块学分的60%。终结性评价是指学科模块测试,考试成绩占模块学分的40%。(也可以40:60或50:50)考试类型包括闭卷方式和开放式考试。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不仅考查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避免将历史课程的认知目标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同时,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培军.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

[2]刘品.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