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3

浅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杨文芬

杨文芬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小学

【摘要】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教师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可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违反学校的校规,损害班集体的荣誉,辜负家长的希望,我认为关键是孩子缺乏责任感。责任感分为学校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从小抓起。

【关键词】责任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家庭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97-02

连任几届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体会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难点。虽然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但有一部分学生仍然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损害班集体的荣誉,辜负家长的期望。我觉得存在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责任感。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他们熟视无睹,缺乏对家庭的责任;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损害班集体的荣誉,缺乏对班集体的责任;在社会,缺乏对社会的责任。而且,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江泽民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不难想象,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同时,具有责任感是做人应有的良好品质,一个有责任的人就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承担责任。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或家庭度过的。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从两方面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一从学校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呢?

1.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感。《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责任感是指:“把份内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责任感分为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主人翁责任感等,如果只是这样说,孩子显然不易接受。教师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例如:“医生给病人治病,详察病情,认真诊断,对症下药,是他们责任感的表现;教师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是他们的责任;作为小学生,认真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小学生责任感的表现。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使学生明白自己有什么责任,责任感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2.目标明确,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离不开学校、班级这个集体。集体的目标中反映了班级和学校的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要让每个孩子明白集体的目标,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努力,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如学校举行课间操比赛,我们的目标是在本次比赛中获高段组第一名,落实到个人的任务是每个学生在近期需积极自觉地训练,注意动作的协调与到位,这样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锻炼,促使每个学生和集体步调一致,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3.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个人的力量很薄弱,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往合作中完成的,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如:我们六五班一个墙报主编李双露认为,他作为一个班长,就应该主动承担这个责任。于是他说:“我愿意担任主编,虽然我的作文在班上不是太好,绘画也一般,排版也知道得不多,但我有信心,只要有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协作,一定能完成任务。”他担任主编后,经常发现和收集好人好事,及时登载在墙报上。有的同学收集到富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给他,作为数学园地的题材;有的将剪辑的优美诗文送来,让全班同学受到美的熏陶;有的利用课余时间,绘制刊头、插图、勾勒花边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墙报一次比一次办得好,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

4.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只有有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才有机构的各种职能;有了评价的标准,才有管理的内容、方法。在班集体中有班委,才有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班干部,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内事,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监督班级的整体情况,学习委员起学习的带头作用,这位学生必须学习优秀,热心帮助后进生;劳动委员必须要热爱劳动,要保证班上的清洁,起到劳动榜样作用等,每个班干部肩上都有责任。不是班干部的学生,就应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这是他们的义务。如:每天认真完成作业,遵守班规班纪,说好普通话,不说粗话、讲文明等。这是每个学生的义务,学生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责任心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是四位老人、父母、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小皇帝”、“小祖宗”,孩子在四位老人的隔代溺爱下成长。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技能,爷爷奶奶背书包陪孩子上学、外公外婆给孙子端碗送水....孩子不会戴红领巾,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鞋带;挑三拣四,学会穿名牌;吃饭挑食,不想吃的东西宁愿饿死也不吃;怕困难,怕受挫折,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他人毫不关心,缺乏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这些现状的存在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对塑造良好人格;建立和睦幸福家庭、造福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家长应转变观念

请看下面几个事例。例一,早上孩子上学的时间到了,闹铃催了几次,可孩子还是没有动静。妈妈慌了,眼看坐校车的时间要到了,一把拉起孩子,给他洗脸、穿衣服,喂他吃早饭,然后拉起孩子,背上书包去上学。例二,某幼儿园,接孩子的家长将大门口围得水泄不通。一位外婆快步走向刚到门口的孙女面前,双手将五六岁的孙女抱起:“来,外婆抱,今天累不累?饿了吧,给,甜牛奶,喝吧。”孙女接过奶,递给外婆,外婆摇头:“外婆不喝,你爸爸妈妈也不能喝,只有你才能喝。”这样的言行难免会造成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的霸道心理。例三,某一年级的小学生站在母亲面前:“妈,今天我们大扫除,老师说要拿张帕子擦桌子、玻璃。”母亲忙说:“做大扫除尘土飞扬,吸入肺里不好,擦玻璃,会有危险的,你就说你今天不舒服,老师就不会让你做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诚然,作为父母、长辈,对孩子关心爱护是应该的,但与此同时,却忘记了孩子是要学会负责任的,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怕孩子为难,怕孩子有闪失,于是有的家长在无形中对孩子的关心过分了。作为家长,我们要转变观念,应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承担应有的责任,家长不应包办代替,让孩子具备一些生活技能,将来才能适应社会。

2.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孩子是需要关心和照顾的,但绝不是像老母鸡似的寸步不离地照看。应该让孩子知道能够独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千万不要小看了孩子自己挤牙膏、自己洗脸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其实这正是孩子责任心的萌芽,家长这时要注意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不要因为“爱”而随意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要求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时孩子一定会觉得很茫然,因为一直以来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人承担的,他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这个时候你想去改变恐怕是不可能了。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小处着手,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做家长的不要总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其实,孩子的潜力很大,你越放手他就越能干。我做家务时总要让儿子帮忙,如晒衣服时叫他拿衣架、吃饭时让他摆碗筷等等。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楼下小商店去买油盐酱醋之类的,每次回家后,我会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有时候还让他说说买东西的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进了亲情交流。由于孩子小,刚开始做事难免有些不顺。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发脾气,不要责怪孩子,而要及时鼓励孩子,增强孩子做事的信心。记得儿子第一次学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当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关心地问他有没有伤到手,然后说:“没关系,刚开始做事时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只要经常做,就一定能做得又快又好。”经过锻炼,他很快掌握了洗碗的技能。从此以后,饭后帮我洗碗便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说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其实这样的事做得多了,习惯了,孩子的责任心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3.让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给老人洗洗脚,陪老人散散步、聊聊天,经常嘘寒问暖。要求孩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孩子对亲人和家庭的责任感。有一次,孩子的父亲外出,只有我和孩子在家。由于我突然生病不能起床,孩子看到这种情况,悄悄到药店买药,端水让我服药,还不时地问:“妈妈,好点没有?”我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到了中午,家里没有人做饭。我说:“儿子,妈妈今天不想吃饭,你到外婆家去吃饭吧。”儿子却信心十足地说:“妈妈,不吃饭不行,我给你做鸡蛋面。”孩子从来没有做过饭,这怎么能行呢?不一会,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端到了我的床边。尽管这顿饭做得一般,但孩子想到了照顾我,我甚感欣慰。平时,我还教育孩子,每逢周末,给长辈打一次电话,问候关心他们。每到亲人的生日时,让他送出自己做的一份生日礼物。孩子在生活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

4.还可以让孩子亲自开展一些种养活动

如养金鱼、乌龟、小兔或种一两种花草。养小动物要喂食、换水、清洁,种花花草草要浇水、施肥、松土。在这样的种养过程中,孩子只有极其负责任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使动物健康长大,使花草茁壮生长。如果小动物不吃东西了,花草枯萎了,孩子们都会表露出担心焦虑的情绪,这种“担心焦虑”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感;相反,当孩子的劳动取得成功后,那种“劳动最光荣”的喜悦感又能使孩子感受到善始善终的成功感,更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这样的种养过程应该让孩子独立承担,家长只需从旁指点就行了。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为孩子创造了条件之后,不要一味地希望看到好结果,因为孩子既然已经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承担了责任的过程。纵使失败了,家长也应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再次给孩子创造机会。

总之,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内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至少为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做了更人性的尝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任何教育研究都是勤勉而细致的,当中甘苦不做是不能品尝到的。温室中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孩子得到锻炼,正是为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出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