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面向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孙华1宋教华2

1.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山东省烟台市264000

2.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烟台市26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深入推行校企合作项目,在高校汽车教育工作当中的深入展开,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汽车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由此,相关企业和教学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度实施,为该项目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施用共同努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而这些教科书是不是在最近几年,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太快,很多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专业,专业需要掌握的技术是最重要的先进的,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学生与教师的现状脱节,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能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汽车的重点是专业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技能,可用于汽车的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在校期间将重点学习理论知识,对实际应用甚至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不能白费它的合理使用。在目前的高校里,很少有专业的汽车专业学生配备专业的培训设备,而且汽车是非常多样化的,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负担,所以与汽车相关企业合作是必然之举。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高校需要的是“双师型”,但这种类型的教师是缺乏的,很多教师不必遵从专业的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只要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教师就可以获得考试锻炼的机会,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会给汽车行业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只有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2.1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操作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学习汽车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有着实践性强的特点,因为对于高校来说,当前,教学理念的革新和重视,实践操作是已经刻不容缓的一个现实要求了。在传统的高校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和学校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往往将学生在考试当中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本身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那些案头功夫比较强,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考试节奏的学生往往会在大学的考试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学校主导的评价系统当中就会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不过事实上,由于汽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如果一味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就会使他们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所偏废。这就会导致学生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学校学习之后,一旦进入到汽车行业中从事汽车制造和设计等相关工作,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恰当地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这一方面对于学生过往的学习和努力是一种辜负,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会增大用工成本,减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2.2围绕校企合作,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促成高校的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深入实践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行,当前应该围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实践经验的提升,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进入到企业当中来进行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开辟应有的绿色通道要让学生在兼顾学校文化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当中。应该认识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问题,学校以往的管理只是针对学生在学校范围之内的学习和生活展开的,往往相对僵化,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与企业当中的员工领导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管理学生和进行学生的安全保护方面面对了更多的挑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健全管理体系,围绕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遇到的种种安全方面的障碍,设置相关的规范性要求,严格规范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本身的个人行为。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行有力有效的保护。在管理过程当中,学校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生的行为管理,一手抓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习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协议,要让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个人安全,并向企业争取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待遇不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经济上的负担。

2.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

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行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学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考量,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和个人的意向,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汽车专业能力。从汽车制造行业的本身来看,它是一个讲究相互配合的协同整体,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个体,改革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国高校的汽车专业不断地为汽车工业输入具有不同特长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倡导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与其协同合作,不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助力增辉。

2.4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

在面向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的流程。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整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也就是说,高校需要在充分了解校企双方的个性化诉求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力的规划,力图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交错进行,来得到综合素质的成长。具体而言,学校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进行交错的安排,一方面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于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有一个大体宏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操作,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机械操作来了解机械的性能,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行规律,接着学校要基于学生在校企合作进行过程当中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种交互式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论

在当前的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能够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之间有效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的机会,为学校减轻教学成本上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目的性的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对此展开论述,以当前亟需的汽车专业人才为例,真正的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还有学生与员工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谷玉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风,2016,02:255.

[2]王朝帅.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在汽车专业建设中的应用[J].职业,2016,12:75-76.

[3]沈杰.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106-107.

[4]崔夏菁,王华猛.校企合作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