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研究

赵嫣然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一个引领的作用,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高校的德育之中,这样的目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具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的能力,而这不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高校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两者在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高校德育为具体的舞台,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的对象。不断推进当代高校德育取得新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对于国家精神风貌、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而善于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丰富高校德育内容,是推进现代教育的新选择和新途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可行性

开设德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德性,而价值观正好具有导向性和规范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高校德育沿着一个科学、有效的轨道开展。它是高校学生在价值困境中的指明灯,引导高校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校学生,进一步发展成为“四有”公民。高校德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它能弥补德育的不足。因此,发展高校德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现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因而对融入工作的重视不够。片面认为价值观教育只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就可以了,对在大学生中培育价值观的规划设计缺乏深思熟虑,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要求比较低、缺少创新的能力。

有关教师存在的认识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培养存在误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缺乏自信,严重缺失责任感;对中华民族文化缺乏优越感,对党和国家缺乏深刻认识;不敢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宣扬和传播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尚未形成融入的制度和机制。部分高校尚未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尚未制定出适用本校实际、为大学生量身定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融入工作存在“口号大、落实难”、“声音大、行动小”和“理论强、操作差”等问题。

保障条件不足。许多高校在融入工作中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学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影响,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与我们国家是相互违背的。另外,社会变革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会给高校德育带来严峻地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舆论氛围不浓。首先,主要的领导部门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在培育和学习实践氛围营造方面存在盲区和黑点,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对此了解较少,甚至对此毫无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经验不足。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不断去完善和丰富它。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融入手段、实践途径和保障措施还比较少,具体实施的效果、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网络阵地建设欠佳。如果缺乏对网络的管理,忽视网络监管,将面临失去与大学生对话和交流的主动权,这将影响我们如何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和陷入困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策略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谨记培养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

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效德育不仅要尊重教育规律,而且与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化要紧密联合,在了解了高校学生的规律和特点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工作。

坚持舆论引导、标本兼治。舆论引导是灌输观点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舆论导向的重要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思想、观念领域的范畴,把它融入高校德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引导强烈的舆论导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环境。例如在下课后,可以看到的是校园里面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手抄报,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导,这些都会让高校学生在无意间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舆论环境。不同的社会舆论反映出各种社会情况,应在不同的舆论背景下找到主旋律,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

创建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践行德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价值判断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保障条件

培养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高校党组织在融入工作中的组织领导。

加强融入的物质保障。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直是高校德育的重中之重。今天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这其中的三个层面带来的重要意义,并且正确认识基本内容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杜向民,杨永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效德育全过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0(02).

作者简介:赵嫣然(1994年3月—),女,辽宁朝阳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