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何红仙

贵州省松桃县第二中学何红仙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和加强新闻记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材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学师为主导”的三为主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点心得:

一、设法激发阅读兴趣。数学教学重讲练、轻阅读的现象已习以为常,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靠老师讲,学生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缺乏学习自主性,如何谈得上学生有阅读数学书的兴趣呢?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考虑的焦点。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可以这样入手:(一)用榜样引路。激励学生读书,让学生懂得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新知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广泛地阅读有关的数学资料,才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二)创设渴求阅读数学书的情境,变要学生阅读为学生要读。如有理数减法的数学,老师可创设“12-30”这一问题,提问:“够减吗?怎样计算?”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有理数减法则的推导过程,在使学生弄清有理数减法法则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产生兴趣。(三)及时表扬,增强兴趣。经常接触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的成功点滴,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有理数除法有内容时,有些学生理解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些学生悟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些学生懂得有理数除法中的除数也不能为零道理,我都一一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阅读数学书,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盲目地读,我们应指导阅读方法。(一)课前预习读,读中生疑。即要求学生弄清下一节课讲什么内容,疑难之处用笔圈注,重点用着重线划上。(二)课中指导读,读中质疑,释疑。例如指导阅读“有理数的乘方”一节,首先提问:什么叫乘方?在乘方中什么叫底数?什么叫指数?什么叫幂?乘方运算法则是什么?学生边读边思考,或同桌、小组讨论,然后老师讲解,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三)课后复习读,整理、强化知识,形成知识点。引导学生阅读,把阅读与动手、动脑、动口紧密结合起来。边读边想:新旧知识有何联系?把知识连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归纳、概括,形成知识面。例如学生学完初中几何“三角形”一章后,通过复习题,让学生明白该章有三角形的定义、类型、性质、定理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点串接起来记忆理解,形成知识线。再总的归纳概括三角形的所有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整体印象,把知识线组成知识面。这样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知识线组成知识面,能使学生领会新旧知识问的相互衔接和联系,在大脑中构建起有机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数学新闻记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靠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养。在指导阅读中将做到。(一)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领悟力。(二)理解重要概念及术语,并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新于旧地进行知识迁移,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三)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力。(四)冲破教材的束缚,大胆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象重视语文、英语的阅读那样重视它,真正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数学教学中重讲练、轻阅读的做法,为学生学会学习而努力,为学生离开老师也能深入数学异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