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李名富

李名富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中心小学342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时代的挑战。本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利用新的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要求,统筹策略,并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及良好素养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有效的课堂提问与教师的课堂感染力也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二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传统老套的教学观念仍存留在大部分学校中,学生刻板沉闷压抑毫无创新性。因此,深入解剖这些问题并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课标影响下的重点要求。

一、新的课程背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同时也为教师的提问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首先,在课堂上学生答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作为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其次,教师可以进行幽默提问,充分调节课堂的压抑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此外,语文本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目,教师可以在课前10分钟讲一些与讲课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事迹,或者阅读一些励志类的刊物等以此延伸到课本具体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荆轲刺秦王的篇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秦统一七国的事情介绍给大家,同时讲述荆轲刺秦和承担救国使命的原因,其中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获得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更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让学生质疑。质疑,实为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思维,而且更加注重学生思考性与创造力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即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地讲解课本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提出更加实质性的问题,多把一些为什么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坚决杜绝一味地手把手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去了解。只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多地体会学习的意义。

3.营造情感课堂。语文教学的基本点在于“人文知识”的学习。我们所学习的文化、礼仪、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礼仪,社会的和谐等都延伸并来源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倾注的情感越多,学生感受到的越多,才会更好地明白爱与幸福的定义。教师可以将历史实例穿插于语文教学中,例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引用晋朝的王祥,幼年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经常在父亲面亲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开始慢慢地不喜欢他,在继母生病想吃鲤鱼时,王祥不顾严寒天气的恶劣,脱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王祥的孝心连鲤鱼都感动了,冰裂开了,两条鲤鱼一跃而出。通过这个故事的详细讲述,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们懂得了其中的哲理,学生们受到王祥的熏陶,用实际行动向王祥学习。

二、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几点意见

1.课前预习。学习方式是学习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在传授新的篇目时要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预习,做好课前准备,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往往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课堂内容不知所以,更没有办法集中课堂注意力,从而影响听课效率,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这一恶性循环的产生。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交流,以聊天的形式教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感觉一节课时的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很漫长,这就在于注意力的集中和课前预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关联式学习。教师在讲到一个新知识点时,可以充分联系并延伸到以前的知识,通过一定的复习或动手翻阅书籍等方法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明确的对比,找出异同点,在脑海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是关联式学习的一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既要看到它的表面,又要着重于对知识内涵的理解,这就是关联式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结束语

新的教育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学习方式的创新,使学生思想更活跃,从而更好地接收新知识。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时俱进。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求,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全面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秀芬浅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J].长三角,2009,3,(13),22-23。

[2]何新民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一代(下半月),2011,07,(11),18-19。

[3]潘岳喜朱慧琴小学语文高段有效策略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1,1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