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李爱莲

山西省洪洞县城关古槐小学041600

摘要: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以识记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只有在数学阅读之后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意识,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先导和深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材料是阅读的起点

穿插的数学阅读材料,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及它在教材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及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

2.动机是最好的老师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见解,首要阶段几乎都是动机、求知欲的激发。数学阅读动机的激发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使学生体验数学美和增强学生阅读信心等办法不断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动机。

3.精心设计阅读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一切数学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好的问题可引出好的数学活动。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针对性、探究性,要尽量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

4.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心理障碍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般的应用题有较长的文字表述,使得部分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更不能正确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中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成长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条腿,二者不可偏废。打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圈养,而课外的自主阅读就是放养。但放养绝不是放任自流。牧者要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它们吃饱吃好,管着它们别打架、别让饿狼伤着。教师的作用类似于这种牧者:“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丛书和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期刊、报纸,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把他学习到的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等知识讲给老师、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发现、探索的喜悦。

如此的课外阅读学生何累之有?相反还会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呢!正如刘国正先生言道:“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面对作品和学生平等对话,允许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围绕学生提的问题展开研讨,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开阔了数学视野,还使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三、精读重点、难点

精读法就是抓住重点反复阅读,边读边思考,深入分析比较,深刻理解其实质。其特点是“求深”。数学课本的重点通常就是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的疑点,“疑”是探求理解的开始,也是探求理解的动力。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反复读“疑”,想方探究,设法解“疑”,最终使“疑”消失。

四、“由厚到薄”复习课中抓阅读

复习课也是提高数学阅读的好时机。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看书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应用”是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因此,我有时会出示一些具体的题目,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题目进行梳理、分类、整合,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

教学生爱看书,勤看书,会看书,看懂书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这是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必备能力。有效的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从而成为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让数学阅读在我们的课堂上展现魅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培养绝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坚持实践就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兴贵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