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职校德育课的思考

刘楠

(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宜宾644400)

摘要:新时期新理念,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层出不穷的各种教学方式,让人眼花缭乱,教学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一般情况下一个德育老师要教几个班级,几乎老师都是采用同一“教案”来施教,教材是唯一的真理,亘古不变。新课改理念难以体现,故而我对本校如何实施德育的高效课堂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见解,与大家来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师改变;高效课堂

不管在那种教育思想的指导,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认清什么是德育,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德育以及它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从中获得经验。

那么什么是德育呢?德育是修身正己的一个标杆,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道德文化水平,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国外德育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管理的民主化。正是因此,我们才需要学习德育。

明白了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便来为大家简述下现在我校周边农村德育教学的现状!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家庭氛围的缺失,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就没有那么强烈,同时因为网络的不断普及开来,十几岁的学生本来就缺乏自控力让他们在网上学习,这个便需要有极强的自律性,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基本上去都是为了玩,而不是学习,这是一个。再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的学生家长及一些领导浅薄的认为德育学科只用识记,只要一些时间就会取得效果,而忽视了德育教学的归纳、教化等作用,因而德育学科作为小众学科的代表被人诟病,课时少任务重,很多老师就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德育教学就显得相对单一,效果就相对差强人意了。

在新课改理念之下,我们如何打破这种桎梏便成为了关键,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变这种现状:

1、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三个面向”里面就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故而做为新时期的德育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身份,从以前单一的教书匠转变为博才多识的人才。讲德育史,就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通晓古今;讲道德,就要了解世界和我国的道德现状。旁征博引、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用诙谐幽默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

2、把现代化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教学的生命和灵魂,而德育教学的难题在于如何让这门课程展现新的生命及影响力。

我认为现在德育教育应该朝着“提升教师素养、塑造良好师生关系、贯彻减负措施、增强德育素养”这个方向而进行,故而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重点,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知识、人格、精神等各个方面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虽在教育中的职责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同样的学生虽然在个性和成绩存在个体差异,但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塑造民主的氛围,把课堂由老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的学习,自由讨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对错但不可以有善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要学会欣赏,在他们身上找闪光点并把他扩大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中获得自信,用“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指导自己,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3、懂得用现代化技术吸引学生

现在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德育教学最佳教学手段之一,德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素材的丰富:德育图片,影视作品,政策法规案例信息都是制作多媒体的好素材,德育教师整合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升德育课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并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能更感官,更直接给学生视觉和心灵进行冲击,帮助他们明白所学,感悟所学,激发爱国情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明确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老师一句不讲,也不是学生杂乱无章的哄吼更不是徒有其表哗众取宠的“形式课”,而是既有内容,又丰富多彩的高效课堂,既要有知识的储备,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泼、紧张、有序、有趣、有料(知识),这才是我们要求的课堂。同时又能把德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他们关心的事都融入到教学中,使他们有强烈的德育认同感。同时要明白德育学习不是简单的背诵,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有序的串在一起,串在一条线上,德育学科是可以通过归纳记忆来说深化理解的。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进行串联训练,有了主线就可以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串线的过程中,要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这样就能进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效德育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天就可以成功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改革要面对层层的难关,克服种种的阻力,让学生在实际中提升,在提升中体验、感悟德育,并逐渐形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全的人格。不仅对自己的成才帮助很大,而且能成为自己人生升华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德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李子震.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0期

[2]职业院校德育课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叶永鹏,许启新.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0期

[3]关于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做法和反思[J].周文芳.好家长2015年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