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分析

黄楠张婷婷余卫东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黄楠张婷婷余卫东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WJK

前言

医院是传染源的聚集地,院里的检验科室是各类抽样的检测必经之路,标本内大量的病毒,就是可怕的传染源,所以医学检验人员的健康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大前提。据数据显示,我国各个城市的医院,不分大小,每年发生感染的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避免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以下,结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总结我们当下面临的情况,进行解决和分析。

1医学检验人员感染的关键因素分析

检验人员感染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职业暴露、环境污染、接触污染、粘膜受损四种。

职业暴露。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在检验科室中,被针刺伤或者是被一些锋利的划伤,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将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进行间接传播,传播后可能引发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在采血过程中被扎伤;仪器运行或维修时被器械所伤;标本消毒灭菌时被烫伤。这些损伤都是突发性的,伤口处受到细菌感染的风险较大。由于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十分忙碌,外加防护意识欠缺,所以极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感染。洗手是预防职业暴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每次接触患者、患者的污染物品后都要对手部认真清洁。研究数据表明,在机械性损伤的情况下,如果检测的血样本里面所含的乙肝病毒较高,这个时候,哪怕容器上只残留了0.004ml,伤者也能被很快感染上病毒;如果不小心被带有病毒的针头刺伤,患病的危险约为1/5。这些看似渺小的数据告诉我们,医学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注意医院的噪音因素以及辐射因素,很多检验的仪器都自带这些因素,会影响检验人员工作时的状态。长期暴露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人员会出现记忆衰退、心血管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等症状。应当妥善安放检验科室里的设施,且加强检验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的发生。

环境污染。送往检验科室里的各种样本以及医疗用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会被不同程度的感染。例如检验人员的基础防护工作没有做好,戴着一次性手套用手机的现象也一直存在;被污染的血液标本、使用过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处理不当等。会直接导致检验科室这个大环境被全部污染,再间接感染检验人员。

接触污染。医学检验人员每日都会接触大量的带有传染病毒的样本,且样本的感染性通常较强。部分含菌载体除了要用手接触以外,还要经口、鼻等近距离暴露接触。在使用仪器进行检测时,一些致病因子会在过程中在空气中散发,这时检验人员会很容易吸入病毒,进而被感染,受感染的人可以免疫病毒的几率仅为0.1%。这类污染物隐匿较深,经常被忽视,所以检验人员遇此情况应及时处理,仔细做好消毒工作。

粘膜受损。检验科室是患者们血液、尿液和分泌物相聚一团的地方,是各种传染病毒的源头。如果检验人员在自身皮肤破损的情况下,没有穿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以及采取一些隔离措施,直接接触这些样本,会极大程度的受到感染。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时所用到的甲醛和氰化物等都是具有毒性的,甲醛会刺激粘膜让检验人员顷刻间中毒,亦可引起肺水肿,初期会伴随着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后期严重的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2对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措施分析

⑴强化检验室里的规章制度:送检的每一种标本均视为含有传染性物质的标本来对待,在采集、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中,采取标准的防护措施,防止自身,检验室环境因此受到污染。对所有工作人员加强感染性病毒的相关知识宣导,提高他们对此类疾病的了解。大多数传染物质都是以手为传播介质,将病毒悄然无息的蔓延到人身上。各种防护用具应在正式工作前都佩戴好,比如口罩、手套等。在检验过程中,如被细菌不慎污染到其他要使用的容器,应立即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如果使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消毒时间在30分钟左右即可,消毒完成后,不要忘记再次清洗,最后以烘干结束。任何时候,检验室都应该保持清洁,各类检验仪器在使用完毕后放置妥当。

⑵规范各个工序的操作要求:检验室制定的卫生防护制度应严格遵守,例如,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非工作时间,检验室内都不允许吸烟、吃东西以及触摸手机等;不允许把与工作无关的报纸、物品等带入检验室。不用的物品要及时焚烧,对于一些废弃的医疗器具,应该分门别类,经过安全消毒后,才可以让清洁人员拿走。微生物类的检验用品一定要进行高压灭菌,不用的针头要放置在专门盛放这种锐器的容器,如果是废弃的液体,则应该找一个密闭的容器放置在里面,一些普通的其他污染物品要用消毒液浸泡,2个小时后,才可以认为它是无害的,再归置到废物收集车内。

⑶意外机械化损伤的处理:检验人员在遇到意外刺伤、划伤时,应先在伤口附近轻轻按压,然后把伤口处的血液尽可能的挤出来,然后立即用肥皂冲洗干净,清洗烘干之后,还要对损伤的部位进行消毒,如果伤口过大应进行包扎。口、鼻等部位被污染可直接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⑷仪器噪音、辐射的防护措施:医院在排班时,要按照“岗位轮班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检验人员受辐射的频次。同时工作室应与仪器室分离,还要求具备防辐射和隔音的效果。对于院内一些体弱的工作人员,应视实际情况稍作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人员是医院检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诊断离不开检验人员的辅佐。为此,要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防护认识。只有检验人员自身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医疗环境的安全才会有质的突破。从源头上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切实保障医学检验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文霞.浅析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防护措施[J].2017

[2]荆可辉.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状况[J].2018

[3]田玉玲.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2017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