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洋环保海陆联动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4

温州海洋环保海陆联动对策研究

李红1徐娜1周胜芳1郑克2潘凤钗1

李红1徐娜1周胜芳1郑克2潘凤钗1张维一1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

(2、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造成了温州近岸海域的污染,给温州近岸海域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本文从温州实施海洋环保海陆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温州近海海域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了温州海洋环保海陆联动五大对策。

[关键词]海陆联动海洋环保联动对策

[作者简介]李红(1982-),女,浙江温州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等。

[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0-0019-04

国务院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指出,要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1]。温州作为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和我省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是由于我市历来缺乏对海洋管理的重视,海洋综合管理和保护能力偏弱,如果我市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时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不合理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不控制近海岸企业排污等,那么势必导致严重的海域污染。《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陆源排污仍是影响海洋环境主要原因。此外,我市海陆管理部门各自管辖区域都没有完全覆盖海域污染的调控范围,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管理的盲点;且不同部门间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尺度和标准并不一致。因此,温州海洋环保实施海陆联动势在必行。

一、温州近海海域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造成了温州近岸海域的污染,给温州近岸海域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据资料显示,85%以上海洋污染物来自于陆源,主要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等4类[2]。主要通过入海河流、河流垃圾、入海排污口等方式携带入海。

(一)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堪忧

2012年5月、8月、11月分别对温州市3条主要入海河流——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入海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年由3条江河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CODcr)833178吨、营养盐(氨氮、总磷)18955吨、油类904吨,重金属(铜、铅、锌、镉、总铬、汞)384吨、砷38吨。

与2011年相比,3条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整体有所增加,且部分污染河段如飞云江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断面,鳌江江屿断面和下游方岩渡、江口渡断面水质未能满足功能要求,其中化学需氧量、油类、重金属入海量增加。

(二)河流垃圾携带入海

目前温州河流沿岸污水收集系统仍不健全,市区有29个片区污水管网空白,一些区域污水管网破损严重,加上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入河现象突出,仅去年从河面清理垃圾就达6500吨,这些垃圾有沙发、瓶子、拖鞋、一次性碗、塑料袋等,以人为倾倒的生活垃圾为主。

近日频频出现市民悬赏环保局长游污染河道,悬赏金额不断加码,就是因为相关河道污染状况触目惊心,引发癌症高发。然而河流的污染并非几日就能促成,而是长期的垃圾乱扔乱放导致。如果不及时清理,一旦洪水爆发,垃圾随河流顺势而下,势必注入大海,导致海洋垃圾污染,从而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2011年9月,对洞头状元岙自然海滩的海洋垃圾进行检监测,发现海面漂浮垃圾和海滩垃圾中,木制品类(芦苇、木板、树皮、竹竿等)占42.5%,塑料类(塑料瓶等)占30.1%,聚苯乙烯泡沫类(泡沫块)占20.6%,金属类(瓶盖)占2.7%,橡胶类(鞋底、鞋垫)占2.7%,玻璃类(玻璃瓶)占1.4%。海滩垃圾平均个数已高达1.50个/百平方米。

(三)入海排污口及临近海域环境恶化

2012年3月、5月、8月、10月对温州市7个入海排污口实施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排污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现象,超标污染物有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粪大肠菌群等。2012年,7个排污口排放入海的污水总量约7915万吨,入海污染物总量约7943万吨,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差,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入海,严重影响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表12012年入海排污口排污情况

2012年3月21日~22日,组织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对我市乐清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温州东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洞头城南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瑞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温州工业园区排污口、温州(平阳)三和盛明胶有限公司排污口共6个入海排污口进行了监测,监测及评价结果如下:

图1排污口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注:4个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评价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其它排污口评价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各排污口均不超标的监测项目未在图上显示。

依据《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指南》(国家海洋局,2010年)对排污口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3月份各排污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污现象,超标污染物有CODCr、总磷、悬浮物、粪大肠菌群(详见图1)。各排污口中,温州东片污水处理厂等标污染负荷占比最高,为66.1%;其次为乐清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占18.8%;瑞安污水处理厂占11.5%,其它3个排污口占比之和不足5%。

根据排污口等标污染负荷因子、超标率因子、污染程度因子三项因子的赋值,计算出排污综合指数,并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除洞头城南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级别为D级,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较小外,其它5个排污口级别均为C级,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中等。

(四)突发性海上污染物时有发生

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3]。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起核泄漏之后,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增加了核泄漏应急监测内容。

针对该类突发性的海上污染,我市虽然已经建立《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由于近岸陆域或沿海码头尚未温州建立油处理厂,海域管理部门和陆域管理部门尚未实现无缝对接,就无法从根本上最终处理处置污染。

(五)近岸海域生态破坏严重

我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012年,全市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鉴定出海洋生物254种,其中浮游植物76种,浮游动物71种,底栖生物45种,潮间带生物62种,其多样性指数在2.55-3.40之间,多样性水平位中等至较好。

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略降。2011年,南极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表明,保护区海水中的铅、锌、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一类水质标准,三盘尾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硫化物超一类海洋沉积物质标准,比2010年海水污染略加重。

增养殖区水质富营养化。2012年5月、8月、9月和10月,对乐清海水养殖区、洞头海水养殖区、苍南大渔湾海水养殖区和苍南霞关海水增值区环境状况实施监测,结果表明影响增养殖区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水质富营养化。

近岸海域赤潮频发。2012年,温州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3次,均为有害赤潮,单次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赤潮总面积260平方公里,主要发生在平阳南麂、苍南和洞头近岸海域。

二、海洋环保海陆联动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与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温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同时坚持海洋生态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产业合理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海陆统筹与防治结合原则

充分考虑陆源流域和区域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向海洋的排放。同时,要积极实施防治相结合,尤其要将海洋环境管理的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预防海洋污染事件的发生以及其它损害海洋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

(三)坚持立足自身与区域合作原则

立足自身,主要是指从研究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自身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区域合作,主要是指海水是流动的,海洋是一个整体,温州的海洋环境保护离不开与周边区域合作,包括北部温台地区之间的合作,南部浙闽省际合作,以及地区内部各县(市、区)之间亦需密切合作,以确保区域海洋环境功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原则

强化政府海洋环保职能、完善环保工作机制,健全法规、严格监管,协调配套、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促进经济建设并有效保护环境。

三、温州海洋环保海陆联动对策

为确保温州海洋环保海陆联动顺利实施,首先要建立综合管理机构,即温州市海洋事务协调委员会或高层决策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重大战略决策、反馈、组织排查、责任分派、监督执行、协调沟通等。涉海部门如环保、海洋渔业、海事等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比如在防治污染方面,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和评价,防止海洋工程项目、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等;海事局主要负责水上安全和船舶污染、航海保障;环保局主要负责陆上污染的监控和管理。通过海陆联动,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对海上和陆地污染源实行分头控制,共同治理[4]。

其次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合作协调机制。根据温州实际,出台地方法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等。比如《温州海岸带管理法》、《温州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法》、《温州海域使用管理细则》、《温州海洋保护区管理专项规定》等,并对不适应的法规进行修订,形成合理周密严谨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海洋综合管理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最后要成立一支海上执法机构,建立完备的海陆执法监督体系。严格落实近海海域执法监察负责制,明确责任区域、责任人,建立近海海域监察信息档案。加强海域定期巡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实际用海情况。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提高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能力。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海陆联动联合保护海洋环境:

(一)海陆联动控制入海河流污染

加大对入海河流污染源的控制。加强控制沿岸、沿海企业排污,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放废水进行监测,若超标排放,颁发限期令,责令3个月整治,达标后再开放,不达标则不开放。政府及海陆管理部门应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记录在案,对再次超标排放者和违规排放者,责令停止或关闭。调整沿岸产业结构,对能耗大、重排污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建立突发性污染源入河海的应急预案。如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源于嘉兴事件,各相关部门加强处置工作力度,上海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泖港大桥水域附近的水生植物拦截库的架设。上海市农委组织松江、金山两区的相关部门对打捞上岸的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予以技术指导。上海市水务、卫生、环保等部门连日来共对相关区域的6个取水口9个水厂的水质进行监测。各部门加强联防联控,从源头上落实防范措施。

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根据市环保局、水利局、海洋部门对三条入海河流的COD、N、P指标监测结果表明,河流中COD指标高,但是入海后对海洋影响小,N、P影响大,可见海洋对COD有容量,对N、P无容量。因此,温州市海洋事务协调委员会会同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等涉海部门制定新排污标准。

(二)海陆联动控制处理河流垃圾

温州环保局开展河流清理活动,邀请网友一起找垃圾河,共查出420个污染点;开展“绿箭1号”环保专项行动,排查工业污染源: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各项环保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沿河企业进行重点执法,巡查河道排污口,深入倒查排污源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门垃圾收集地点。在河口50-100m,设立设施设备阻拦等方式,任务分解:环保局主要负责工业垃圾造成的污染,而生活垃圾的污染主要由市政园林部门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控制洪水突发携带垃圾入海等。

组织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和沿河污染的摊贩进行整治和查处。一旦发现,依法进行罚款。宣贯相关环保知识,减少沿岸居民垃圾扔投河内,并积极投入到河流垃圾清理工作中。

(三)海陆联动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督

由于海洋部门和环保部门对入海排污口的监测指标、评价体系不同,海陆容量不同,时常出现陆上某指标达标,但排入海后海洋指标不达标的怪状,即出现指标不兼容的现象时,应由监测指标超标的部门提出意见,市政府牵头召集渔业、海事、环保、水利等部门不定期召开涉海部门联席会议,统筹协商,通过修订排污指标或排污权买卖等方式衔接解决。排污权指标及买卖制度的制定由环保部门牵头负责。

加强入海排污口的监测监督。海陆联动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首先统一入海排污口,以乐清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温州工业园区排污口、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等7个实施监控的入海排污口为重点,其次规定监测日期,为每月5日、15日、25日,分别由环保、海事、渔业等部门监测一次,监测数据共享,既减少了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获得了更多的监测数据,使得各部门每个排污口由一月一测变成一月三测。最后由环保、海事、渔业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对入海排污口24小时监控,全线监控,随机排查,充分实现相互监督。

海陆部门联合监管,对重点排污口进行每月2次监视性监测和每月1次特征污染物监测,每月定期发布一次排污口环境质量通报。

(四)海陆联动加强近海设施建设

海上污染的防治,首先要出台相关的应急预案,海上污染突发后,立即组建专家团队,由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市卫生局和温州海事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法律专家组成,负责对现场险情趋势、现场抢险效果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法院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其次要加强海岸带建设,环保局负责近岸或码头环保设施建设,海上的垃圾打捞后要能进行处置活在填埋场填埋;近岸陆域要建设废油处理设施。

最后要加强对航运船舶的监管,海事局负责辖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工作;按照统一要求,负责辖区内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等。

(五)海陆联动修复海洋环境

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恢复渔业资源,通过海洋保护区建设,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乐清湾、瓯江口、飞云江口等为重点,实施重点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一批江海口、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滩涂湿地动态平衡。有序建设乐清湾放流增殖区、洞头放流增殖区、瑞安增殖放流区、平阳增殖放流区、苍南大渔湾增殖放流区等“海洋牧场”,进行水生生态修复与治理。对于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海湾,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海湾生态修复与建设。加强海岸带湿地保护力度,积极修复已经破坏的海岸带湿地,维护海岸带湿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积极通过生态补偿修复海洋环境,严格执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涉海工程的环境管理。对涉海工程实施海洋生态补偿,通过栽种红树林,放流泥蚶、青蟹、黑鲷等,制作海洋宣传标牌等形式,达到修复涉海工程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佳玮.温州为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EB/OL].温州日报,2011-03-02.

http://wzrb.66wz.com/html/2011-03/02/content_844228.htm.

2.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2年温州市海洋环境公报[EB/OL].2013-03.

http://www.wzscj.com/jianbao/Class124/201304/jianbao_20130419174353_48591.html.

3.闫扬.海洋油类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10-12:1.

4.胥会云.宁波呼吁海陆联动治污[EB/OL].第一财经日报,2005-03-10.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310/04311417457.shtml.

(责任编辑:常山客)

(本文系2012年度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资助课题“温州市海洋环保海陆联动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searchontheLinkageStrategyofMarine-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LiHong,XuNa,ZhouShengfang,ZhengKe,PanFengchai,ZhangWeiyi

Abstract:AlongwiththeWenzhoucityurbanization,alargenumberofdomesticsewageandindustrialwastewaterwasdirectlydischargedintotheseainrecentyears,resultinginthepollutionofWenzhoucoastalwatersandcausinggreatpressuretotheenvironmentofWenzhoucoastalwaters.Thisarticlestartswiththenecessityofmarine-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fromthelinkagemechanisminWenzhou,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environmentalpollutioninthecoastalwatersofWenzhou,andputsforwardfivemarine-landlinkag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marine-landlinkage;marineprotection;linkage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