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道德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和谐社会与道德文化

田瑞华

田瑞华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内容提要:社会和谐的发展,是以伦理道德精神为“支柱”或“基础”的。构建一个老少和谐、代际融合、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的现代和谐社会,需要道德文化的支撑;道德文化又为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社会秩序稳定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从道德文化的意蕴中进一步论证道德文化的建设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文化构建

道德文化是维系社会和谐幸福的主要精神支柱,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文化行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今天,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的多元化,直接影响社会乃至家庭的幸福生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健康、快乐、和谐的社会势在必行。

一、道德文化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

建构和谐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的条件,但是,它的实现还需要良好的道德文化精神,需要公共道德的实践。

(一)道德文化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社会和谐,实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的行为的和谐,人与诸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人的行为一般来说是受观念和利益等多重因素制约的。因此,协调、解决人与人之间各方面的分争、矛盾、冲突,以求得社会和谐,不仅要公正地协调、解决经济利益和民主权益,还要明确道德和经济发展的互为因果关系,明确思想道德在促进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矛盾,进而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社会道德正义,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弘扬传统优秀的道德理念

在和谐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对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倍加崇尚。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也就是教导人们要遵循、力行人伦规则,谓之有德。和睦相处是孔子道德观一个的重要内容。他在《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多种因素的并存与互补,是一种有差异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同一。换句话说,和谐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孔子是把“不同”而又和谐相处相生看作事物的本质,看作做人的根本原则提出来的。儒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是和谐状态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人的道德,一方面强调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更重要地强调人与天、与地、与大自然的万类万物要和谐。

(三)没有社会伦理道德这一基础,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决无可能,更谈不上所谓“和谐社会”。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现代人心理、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新的精神支撑系统,新经济体制也只有在新道德观念的氛围中才能正常高效运作。我国社会的经济正在生发出现代经济伦理。它是体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经济与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基本规范,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德文化在和谐社会发展的地位

道德无论是旧的或新的,都会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控制导向作用。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行为法则

一般来说,从社会历史和实践上看,同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对社会的稳定维系作用是显然易见的。道德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控制系统,并不是靠主体之外的力量来控制,而是通过教化,把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内化于人的心中,使人追求人格完善,使人变得高尚,在人心中确立行为准则,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人约束自己的行为。社会一切问题都与人的道德问题紧密相关,如果道德缺失就会引起社会一切秩序陷入混乱,难以发展。

(二)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道德教育

国家富强,必先提高国民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因为人的德行总是同其特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适应的,特定的道德教育会形成人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过程中的特定社会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追求理想人格,就是在人们的内心形成情感意识,然后才能使人有一种信仰、信念。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理想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学会做人是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激励人们从不为恶,趋向于积极为善,促使人们的德行、品性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人们从道德的服从者、遵守者变为道德理想的追求者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公共道德规范、规则需要人人遵守

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实际上首先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必须遵循的规则。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求幸福和谐,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些共同规则,除了法律以外,就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共同利益中形成的,它对社会制度的形成、维护、延续,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自觉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可以调节个人利益并维持共同利益,使个人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而违反公共道德规范、规则,人们之间的交往可以得到互利互惠、平等互信,社会就会得到和谐发展。

三、道德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功能

人类社会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利益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获取与分配涉及道德。道德作为经济社会利益的反映,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调节、导向功能。

(一)道德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和制约。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道德,便会使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陷入困境。例如,一个企业,如果负责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言而无信,偿惩不明,产品质量低劣,结果企业将会在市场交易中没有诚信,便会处处碰壁,导致企业亏损、倒闭、破产。因此经济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则和经济道德,社会秩序才能正常运行,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才能良性发展,繁荣昌盛。所以,道德文化精神对企业和社会的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引导作用,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有一定程度制约力,给企业和社会赋予很高的组织效能。

(二)道德文化是调整经济利益的价值导向。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从而有一个特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每一种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反映了一定社会集团或个人的利益需求。在我国,市场经济怎样发展,是否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益,是否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有利,追求怎样的价值目标等,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导向。如果不顾社会利益,放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引导,盲目地受价值规律和人的“利己心”支配,为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就会使人唯利是图,违法乱纪,不惜牺牲他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整个经济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走上邪路。若在市场经济行为中,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在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中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调节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促进企业、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和谐,团结,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员工的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

(三)道德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一个整体的企业来说,企业的道德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是以资源配置,投资意向,占有市场,平衡发展等战略问题为目的的,这些问题实质是利益问题。而道德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利益问题,道德是规范公共利益的原则,保证合理、正当的利益实现。对个人来说道德又是一种义务,道德又是对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或者反对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或者禁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评价。所以,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统一。道德成为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开的方面。企业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社会利益,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都是以市场需求而发展,即将人们利益纳入自己企业发展视野的。企业,既要依靠法律法规,也必须依靠社会理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来在调控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达到企业内外、企业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互利共赢。也就是说,把个人的局部的私利欲望的过高值引向正常的、对他人、对社会有利方面。与现实社会统一起来。从宏观发展来说,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道德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文化建设和培育道德精神,已成为当今有作为的有远见的有识之人无不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论语》述而第七.

②新华网.2004年12月5日.道德教育是发展的利器.

③道德的经济功能.见中国学术论坛网.上传时间:2003-12-0518:37:35.

作者简介:

田瑞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等学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