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武晓玲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能力观察联想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打好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为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发展,如果基础扎实,对学生终生收益。我认为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形象,抽象的能力,也可以培养类比,联想,判断,推理及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无论在学习岗位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很快胜任和适应。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程序设计教学为例,本人对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1善于观察,解决问题

许多发现和创新,往往来自善于观察。因为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对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一般规律,由局部到整体,又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不仅观察表面的明显特征,而且要注意隐含的内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逻辑顺序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的正迁移,逐步实现“观察——解疑——编程”的过程。

从下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由于善于观察,促使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设计一个程序,显示由下列数字组成的三角形:

1

121

12321

1234321

设计这个程序并不难,许多学生观察了这个数字三角形的排列后知道这是杨辉三角形。同学们根据杨辉三角形规律确定了程序设计思想方法:

杨辉三角形的第二行是(A+B)的各项系数:

第三行是(A+B)*(A+B)的各项系数;

第四行是(A+B)*(A+B)*(A+B)的各项系数;

………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表的规律就可以根据表的规律来设计程序。用二维数组Y(I,J)来表示这组有序数,采用格式函数TAB(X),按照题排列成为下面格式并打印出来。

Y(1,1)=1

Y(2,1)=1Y(2,2)=1

Y(3,1)=1Y(3,2)=2Y(3,3)=1

Y(I,J)的计算规律为:

初始式Y(I,J)=1(J=1,或J=I)

递推式Y(I,J)=Y(I-1,J-1)+Y(I-1,J)

编写了程序,程序及运行结果如下:

DIMY(10,10)

LETN=4

PRINTTAB(20);1

FORI=1TON-1

LETY(I,1)=1

LETM=20-2*I

PRINTTAB(M);1;

FORJ=1TOI

LETy(I+1,J+1)=Y(I,J+1)+Y(I,J)

PRINTTAB(M+4*J);Y(I+1,J+1);

NEXTJ

PRINT

NEXTI

END

程序编出后,我们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诱导学生对这个三角形作进一步的观察,要求他们编写更为简洁易读,易理解的程序。值得高兴的是,观察能力较强的同学发现:这个三角形的第一行数是12,112,1112,11112.由此,他们编出了较好的程序,程序如下:

FORI=1TO4

PRINTTAB(20-I);

LETM=M+10^(I-1)

PRINTM^2

NEXTI

END

只要平时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会对问题的领会逐步深化,并能不断揭示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编写出许多好程序。

2学会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一个问题联想到相关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在启发学生联想的时候,既要教会学生对同一类问题有一个基本想法及解决方法,又要鼓励他们独辟蹊径。联想是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应,在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犹如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联想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类比联想和创造性联想。

(1)类比联想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联想方法,它好像搭桥引渡,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因为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方法,所以教师要精选题目,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要能承前启后,合乎逻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扩大思维。例如:要求编写判别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的程序。学生根据质数是除1和本身外,不能被任何整数所整除的数的定义,编出了如下程序:

10INPUT“N=”;N

20FORI=2TON-1

30IFN/I=INT(N/I)THEN60

40NEXTI

50PRINTN:END

60PRINT“NO”

70END

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编出一个能打印除3—N之间的所有质数的程序。学生会很自然的与上例进行类比联想,他们在程序中加上外循环从3到N,并对内循环体作适当修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创造性联想

这种联想较类比联想更为重要,它是探索发现新知识,新问题的先导。请看下面的例子:例:编写求S=20+21+……+233的程序。在一般教科书上,均采用设置一个循环结构来控制0—33的2X的幂运算,并用累加原理来实现它。程序如下:

LETS=0

FORI=0TO63

LETS=S+2^X

NEXTX

PRINT“=”;S

OK.RUN

S=1.84467441E+19

为了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联想,应启发他们将数学中的“递推法”迁移到程序设计中来。如果要求编写程序的题目,可以用一个数列来表示,并且能找出这个数列前项与后项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这类题目就能采用“递推法”这个很有用的方法。从上例中很容易看出该数列的数学表达式为:

AX=2AX-1BX=BX-1+AX

下面就是学生利用递推关系编出的程序:

LETA=0.5

LETB=0

FORX=1TO64

LETA=2*A

LETB=B+A

NEXTI

PRINT“B=”,B

END

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只要平时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中,就能思路宽阔,方法灵活。

为了迎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归纳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将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