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46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王霞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46例脑中风患者给予提供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从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应用特制的护理调查问卷来评价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46例参与研究的脑中风患者经中医特色护理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病症实际,对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临床疗效有效率达85.3%,护理满意度达98%,值得在日后脑中风病治疗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脑中风病;中医特色;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脑中风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脑中风病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这种疾病受到了社会人士以及专业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脑血管病变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对中医特色护理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希望能对脑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3月~2014年4月前来我院治疗的脑中风患者中选取46例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4.7±6.2)岁;为患者行常规检查,符合脑血管病变标准、符合康复训练及治疗指征且自愿合作的住院患者。 1.2 方法 1.2.1 生活起居护理

由于脑中风患者的认知、感觉、肌力、平衡与协调性的改变,常有跌倒和损伤的危险,因此对病房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有所不同,病区设立无障碍通道,病房的大小也要考虑轮椅活动空间,地面要防滑。呼叫器、床头柜置于健侧,方便患者使用。阳亢、热症患者保持房间安静,温度调低,光线要暗;气虚血瘀证患者体弱多汗,尽量安排在朝阳的房间,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眩晕严重患者闭目静卧,慎下床活动,以免摔倒使疾病向中脏腑发展。

1.2.2 情志护理

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以自身的语气、动作、态度等来侧面影响患者,提高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真诚、亲和的态度,为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脑中风患者大部分都存在悲观、消极、恐惧不安的情绪,希望能够得到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关注和关心,所以,护理人员更应真诚、热情的去安抚、关心患者。另外,就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还应进行定期的专业心理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有利于情志护理的开展。同时,还要掌握中医“五志过极的理论”及“以其胜治之”的治疗方法,即“恐胜喜”、“喜胜优”、“思胜恐”等。在某一种情志过分的情况下,可以激发另一种情志以平息它。所以说,情志护理能调动病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的能力,于治疗疾病有很大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开导、安慰。同时对治疗失去信心的病人,可安排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病人住在一起,经常交谈开导,相互鼓励、相互影响。 1.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指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日常饮食方面的护理和调整。脑中风患者大多年龄偏高,本身脏腑功能已经衰退,加上长期卧床、脾胃虚弱,因此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生冷、辛辣和肥甘食品,易少食多餐,同时根据病症结果合理安排饮食。有效的饮食护理能够使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并规避由不合理饮食引起的不良后果,起到缓解病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效果,尤其是慢性病及重症恢复期的患者,有效的饮食调节可改善患者病情,巩固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2.4 肢体的康复护理

脑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时机一般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功能症状不在进展48小时后开始进行[1]。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预防患者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中风患者及早的康复介入是减少致残甚至回归社会的关键措施,根据致残肢体功能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在积极帮助患者康复训练同时,应鼓励和要求患者主动做肢体功能锻炼,这是活跃全身及局部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维持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步骤。锻炼应由近端至远端,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肌力不能带动小关节时,要做肌肉的收缩运动。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同时试做主动运动,这样有助于活跃神经代谢,促进新的神经通路的形成。健侧的肢体应该经常活动,可有助于患肢的被动运动对不能下床的患者,要教其外展肩关节,并做握拳和伸指运动;下肢坚持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次5-10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随着肌力的提高,活动的幅度、范围也应不断增加,并鼓励患者由床上锻炼,逐渐扶持床前锻炼,最后户外锻炼,由他人扶持站立、行走,到自己扶持物体站立、行走、持拐行走,最后到徒手行走。这些过程要循序渐进,护理人员要做好协助、指导、监督、保护患者的工作。

1.2.5 中医护理技术的使用

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这些技术在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2]。中风的患者常常出现半身不遂、眩晕、头痛、便秘等症状,对于中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我们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半身不遂的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指导并协助患者功能锻炼等被动活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也可以根据医嘱给予艾条灸,取患侧上肢极泉、曲泽、肩髃、合谷等穴位,患侧下肢取穴环跳、委中、阳陵泉、阴陵泉等;对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给予穴位按摩和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内关等。耳穴压豆取穴神门、肝、肾、心、交感等。对于便秘的患者选用穴位按摩,护士站在患者的右侧,在天枢、中脘、大横穴位进行穴位按压。

2 结果

疗效的判定,采用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有住院环境、护理主动性、积极性、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前、后的感受及临床效果,本组调查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临床疗效越好。参与研究46例脑中风患者均能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5.3%,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的依从性为9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8%。 3 讨论

现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长。这种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使其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因此,患者期望能获得有效的护理,从而使病情有所改善。本研究基于此开展,结合患者病症实际,对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脑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还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并且中医有简、便、廉、验的特色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结晶,值得在日后脑血管病治疗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小丽.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作用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3.

[2]全旭红.五位一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在脑中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6.7(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