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幼儿课堂语言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如何提升幼儿课堂语言教学效果

顾歆尧

苏州高新区学府花园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语言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能力的养成时期。幼儿教师要科学的进行幼儿成长教育,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使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10-0029-01

一、正视幼儿提问的必然性

当幼儿伴随着思维的初步发展、语言的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萌发,开始出现提问现象。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问他所见到的东西的名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长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一般命题中包含知识性的问题:“毛毛虫是好虫还是坏虫?”“老虎厉害还是狮子厉害?”这体现了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这类提问是在幼儿认识命题中的事物,具有比较、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变颜色?”“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对这些非常有趣的问题,他们要一直追问到底甚至直到受到成人的责骂为止。幼儿提问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须。教师不能厌烦幼儿的提问,而应加以鼓励,认识到这是幼儿学习的有效工具,是施教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可以促进幼儿的全身心发展。如幼儿会问:“老师,怎么有太阳还会下雨?”“汽车尾部为什么要装灯?”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提问,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回答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1.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

三、明确幼儿提问的动机

有人曾对幼儿的问题做过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提问的动机有十多种。由于动机不同,幼儿希望得到的反馈也不一样,而教师的处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具体情境的不同,了解幼儿提问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幼儿提问最常见的几种动机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弄清字词概念,出于学习语言的需要而提问。如:“这个是什么?”“熨斗是干什么的?”这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能体现,只要幼儿接触新事物,他们这种提问的热情就不会消退。这种问题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已经开始注意周围的现实世界,具有最初的观察力,是求知的萌芽。但是,随着幼儿的发展,出于此类动机的问题比重会有所下降。教师可以从这类问句中了解到幼儿知识获得的程度和经验的水平。正如陈鹤琴先生指出的,问句若是“这个是什么东西”、“那个是什么东西”,就显出问者的知识缺乏;问句若是“水是怎样流动的”、“吃蟹为什么用醋”,可明显表明问者有些知识和经验。二是为了寻求事物的因果关系而提问。

四、处理幼儿提问的艺术

1.耐心倾听幼儿提问,保护其好奇心,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当幼儿出现认知矛盾时,首先会与同伴讨论,当在同伴那儿得不到答案时,才会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就十分重要。如果师幼关系是和谐的,那么就会激发幼儿向教师提问的愿望,反之,幼儿就会打消向教师提问的冲动。所以,当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表现出对他们所提的问题很感兴趣,要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表现出敷衍的态度和厌烦的情绪。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应适时、合理地鼓励他们提问,以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2.分析幼儿提问的真实动机,根据动机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策。一是当幼儿提问的动机是弄清字词概念、学习语言时,教师应该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浅显易懂的句子去给幼儿解释,使他们记忆深刻,理解正确,并有意识地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帮助幼儿重复练习。二是当幼儿提问的动机是寻求事物间的关系时,教师应把握这一教育时机,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首先,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教师不必立刻给出答案,而应该反问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主动去思考。其次,对于稍显复杂而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教具和实验用具,带领他们通过亲自实践而得出结论。三是当幼儿的提问动机是显示自我时,教师就要选择性地忽视那些过分炫耀的幼儿,让他们学会谦虚;适当鼓励那些羞涩的幼儿,让他们能充满自信。总之,教师要因材解问,塑造幼儿的完善人格。

总之,好奇是幼儿的天性,一些幼儿之所以没有问题可提,主要是没有接受新的刺激,也就是观察力弱。提问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学会提问。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让他们发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指导幼儿在观察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这也能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并且让幼儿学会如何提问题。

参考文献:

[1]魏爱玲.结合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小学时代(教师),2011(3).

[2]刘春旭.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