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培训方式构建的探索和实践——以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3

“请进来”培训方式构建的探索和实践——以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为例

罗涛

福建省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培训往往起到很关键的助推作用,因此,培训也被称为最好的福利。结合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实践,在分析“请进来”培训模式相比“走出去”培训模式的优势基础上,展开“请进来”培训模式的实践探讨,最后,总结了“请进来”培训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请进来”培训方式;优势;实践;成效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把逐步追加培训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上,不少教育培训部门都是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认为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计划,或者上联高校,外靠培训机构,实行培训项目整体外包是教师培训的最佳途径。甚至一些培训的组织者认为:走得越远越好,花的钱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和不恰当的方式,导致人才培养的成本不断加大。如何合理使用培训经费,打造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何让培训更贴近县域教育实际?这就需要基层培训管理者在教师培训模式上开展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请进来”培训方式的优势

“请进来”培训方式就是把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专家或老师请进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走出去”固然能更好地开拓视野,但“请进来”有时更符合实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请进来”一方面可以更新我们培训组织者的研训理念,另一方面能更新参训学员的教育理念。面对师资培训普遍存在的短板,把成熟的培训课程资源引进来,可以弥补自身培训课程资源不足和本土培训者队伍“营养不良”的问题。如在第三批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中,我们相继请进了江西“金太阳”金牌培训团队和厦门理工学院培训中心团队。“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的优势:

1.分享优质资源。专业的培训机构所具有的课程资源和人才资源是县级培训机构不具备的。他们有专业的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团队,优质的人才资源,把他们请进来,能够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共享。

2.节省开支。相比培训项目外包,把培训团队请进来费用更低。而且,把专家团队“请进来”无需像“走出去”那样考虑学员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以及学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减轻组织者的工作量,缓解组织者的压力。

3.灵活性强。把资深的专家请进来与学员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可以让学员的思想观念在交流中实现嬗变。因此,“请进来”具有“县内交流”和“县外交流”“双县内”的特点。一是组织起来更具灵活性。相比“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组织管理更轻松、灵活得多,省去了交通、人员的组织诸多的不便。二是人员的安排比较灵活,可以增加参训人员数量。除了参训学员之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随机安排合适的对象一起参加培训,共同享受其他教师不能享受优质的培训资源,实现培训的受益面最大化。

4.实效性强。相比线上培训,“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更具现场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具实效性。

二、构建“请进来”培训方式的几点实践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作为培训的管理者,要把培训工作做真、做实、做细、做新,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构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1.健全项目组织管理

一是建体系,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是培训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我县根据《宁化县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实施意见》精神,出台了《宁化县中小学教师梯次培养“烛光”工程攀升机制实施方案》,搭建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中层干部——分管领导——校长,两个层次的师训和干训梯级人才培养攀升机制。

二是创模式,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请进来”的目的是为了“走出去”。县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我们确定了“理论提升和专业认知、技能提升和跟岗实践、技能拓展和开阔视野、成果鉴定和效能考核”两年周期四个阶段的培养过程。培训阶段,按照“深度分析现状,深入研究需求,深化培训认识”的思路,合理设置每个阶段的培训课程。三是实行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培训。我们常态的做法是:师训工作采取新教师的“入格”培训,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中年教师的“风格”培训三个层次的分层培训:干训工作采取中层管理干部——分管副校长——校长分岗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别开出“培训菜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作为培训的管理者,要树立大课程观,优化课程的诸多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家与学员互动合作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课程。二是按需设置,因师设课。根据培训项目不同主题、不同师资,不同选题。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开展以聚焦课程为重点的培训模式研究。通过“专题研究破解课程设置难题——基于课堂探索培训课程模式——师德修养充实培训课程内容”三大体系科学地设置培训课程。集中研修阶段我们设置了“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大模块内容,目的在于增长学员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3.优化培训师资结构

“请进来”的培训团队,我们要求不仅仅选派理论型的专家,更要有经验丰富的优秀一线教师。力求专题报告与课堂演练相结合,努力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开展主题鲜明的实操培训。

4.共享培训成果

“请进来”培训模式的目的是探索教师成长的研修路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在县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中,将学员的学习心得体会,案例,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公开课情况、教学反思等汇聚成册,全部记载在《成长之路》集子上,建立学员成长档案,形成书面成果。通过梳理过程性材料,学员养成积极反思总结的习惯,主动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理念。实现“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请进来”培训方式后取得的成效

1.凸显优势,解决师资培训面临的难题

一是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培训时间的选择更具机动性和灵活性,也更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解决了教师需求增长,培训供给难以满足的问题。 “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课程设置更具自主性和针对性,更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形式更灵活多样,理念与操作层面并举,内容更丰富,更贴近教师实际,更具针对性。

三是解决了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培训经费是助推教师培训的润滑剂。一线学校难以解决教师的培训经费,“请进来”的培训方式由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做到统筹管理,专款专用,可以把专项培训经费发挥到极致,实现培训经费使用的最大化。

2.突破瓶颈,突出培训的实践性

培训的实效在于落地,落实实操,关注课堂。缺少行为的培训,缺少实践的体验,培训中容易出现只有“感动”、“激动”和“心动”,而没有“行动”的现象。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才是教师需要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请专家走进来对教师进行上课指导或进行常态课的展示,这种培训更直观、更符合我们教师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常言道“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这句朴实的话语阐释了教师在职研修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定位在课堂,研修在课堂,成长在课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非一般教师,处于“经验型”向“专家型”跨跃的临界点。在培训中,我们始终秉承“聚焦课堂、追求卓越”的理念,把目光放在学员的课堂上,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磨砺,最终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得以检验。“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在培训中,安排一线名师为学员上示范课,学员无形中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压力自然而来,动力悄然而生。

3.任务驱动,增强学员的合作性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我们在各个培训阶段都给学员布置了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既有个人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还有培训班合作完成的。设置的任务触动了学员的多元思维,同时加强了完成任务的过程指导及反馈。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反馈评价过程中,学员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独立探索、自觉反思的能力。学员的学习力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在跟岗实践阶段,采用导师与学员同课异构“双情景”切换模式进行实践训练,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确定的一个课题,先独立钻研,认真备课形成独立的教学方案,然后小组合作分享,深入研讨,形成小组的教学方案,再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各组在实践基地学校上课人员,学员自始至终都是参与者,取得的各项成绩属于组内每位学员。学员们在平等中相互切磋、质疑、交流与合作;在信任中相互沟通、理解、启迪与完善;在争论中相互碰撞、交锋、比较与鉴别,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大融合。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建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学员的研究学习,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群策群力;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齐心协力。

4.强化带动,彰显培训的辐射性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其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其辐射力,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我们本着“依托基地,服务基地”的原则,发挥研修基地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基地学校的深度合作,为培养对象提供更宽阔的训练舞台。考核认定阶段,我们通过开展基地汇报课活动。将年级不同学科各异的4至5名学员组成小组深入中小学基地学校上成果汇报课,要求基地校所有老师到场听课,实实在在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教学经验与智慧达到了共享。基地汇报课,既是学员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缺陷曝光的舞台。学员从不同的视角在他们风格各异的课中寻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课后与听课教师思想碰撞、观念交锋,实实在在的议课、评课,实实在在的质疑和建议。学员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得以全方位地展现,议课活动留下的是丰厚的收获。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个、影响一校、带动一片”的培训效能。虽然有很多课值得推敲,但学员正在走向成熟;虽然他们很多课谈不上完美,但他们正在追求卓越。此活动的开展让学员们达成了共识:知识是有限的,成长的空间是无限的。

“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是助推培训的有力支撑点。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外来的资源,用主题来引领,发挥“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莉.黄浦江畔 笃思敦行——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心得[J].中国培训,2016(04):169.

  2. 周丛笑.一位教研员的培训成长经历与培训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J].2019(11):35-40.

  3. 雷春梅.构建立体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A].中国四川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51-53.

  4. 任胜洪、王笑地、杜尚荣.贵州中小学教师校际联盟式培训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视角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9(02):99-103.

  5. 潘洪建.教师培训的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以SIU项目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