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匾额文献廉洁元素与廉政文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武当匾额文献廉洁元素与廉政文化研究*

邵文涛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武当匾额有着丰富的廉洁文化,是一笔可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对当今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有很好的启迪和警示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匾额,探讨了武当匾额的定义、武当匾额文献中的图案及武当匾额文献廉洁符号与廉政。

关键词:武当;匾额;廉洁元素;廉政

武当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遗存的匾额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武当匾额中蕴含着气韵独特的“廉洁因子”,深入研究并挖掘其中丰富的廉洁元素,对于彰显武当匾额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武当匾额优秀历史文化,丰富廉政文化元素有积极意义。

1武当匾额释意

门庭悬匾,额枋题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桃符风俗最早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此外,《战国策》《淮南子》《荆楚岁时记》等古代典籍文献中都有关于桃符风俗的记载。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宫观、庙堂还是山门,都喜闻乐见,因而能够历久不衰,生生不息。正是它的出现,给建筑增添了情趣,使得文人骚客望而却步,即兴赋对,成为时尚。武当匾额以武当景观、武术、神仙、宗教为研究对象,兼以宗教伦理表述信仰、民俗生活的专用匾额联语,以木板、金石、瓷、布、纸等作为主要载体。它阐释宗教伦理、展现宗教习俗、彰显民俗文化,是武当山宗教、风俗以及民间神祗崇拜的体现。是集文学、艺术、哲学、伦理为一体的文化精粹,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是弥足珍贵的地方文献。

2 武当匾额文献中的图案

武当山数量繁多, 涉及的范围广泛, 内涵丰富。武当匾额楹联从秘藏传承到走出山门,是与当今对联文学艺术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武当道教适应社会发展,融入时代潮流的具体体现。就纹饰而言, 有龙 (行龙、云龙、卧龙、盘龙等) 、凤 (单凤朝阳、双凤朝阳、龙风朝阳) 、如意(有如意图案纹, 也有直观如意) 、行云、流水、火、卷连、菊、花草、蝙蝠、福、禄、寿、寿星、万寿纹、八仙等。此外匾额上还以吉祥图案、长寿动物、虫鸟花卉等来寓其义。[1]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创建大岳太和山宫观,‘然工作浩繁,实皆天下军民之力,辛勤劳苦,涉历寒暑,久而后成,凡所费钱粮,难以数计’”“朱棣非常重视太和宫金殿的铸造和运输。‘大岳太和宫……皇上独重其事,冶铜为殿,饰以黄金。’”。[2]《明史》载:“工料匠资‘费以百万计’”。天柱峰上金殿门坊之上悬挂的长方如意形铜铸鎏金匾,额下如意框内铸有海浪翻腾,二鲤飞跃图象。两榜如意框内,铸有流云和二龙戏珠图象。悬挂在金殿内的木质贴金匾“金光妙相”上雕有云、龙、凤、珠等图象。[3]

3 武当匾额文献廉洁元素与

3.1 松鹤延年

此匾额悬于玉虚宫父母殿门楣之上,横额、行楷,墨书。匾额高0.25米,宽0.50米。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道教认为,鹤是“孕天地之粹,得金火之精”的神鸟,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诗经》中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就是描写丹顶鹤在云霄中飞翔时发出的清脆高亢的鸣叫声。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由于鹤长颈、竦身、顶赤、身白,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周易·系辞上》也以鹤比作君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4]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鹤在树萌中鸣叫,小鹤也会随声呼和,喻指有道德学问的君子,虽深居简出,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人赞扬。

3.2 阆苑元圃

此匾额悬挂于紫霄宫西宫门楣之上。明代,轶名。匾额高1.50米,宽1.68米。隶书,横额,框饰太极、喜鹊、竹等吉祥图案。元和观西道院武当道教民俗博物馆北殿内有“登仕郎”匾额。匾额右书“奉旨钦赐正九品”,左书“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癸已科季冬月吉旦恩荣曾贯永立”。高0.685米,宽1.91米。匾额四周有竹子图案围绕。正书,阴刻,木制。古代道人视“竹子”为虚、直、贞超凡道德境界的象征。道教爱竹,竹与道教文化精神相通,“竹”作为“道”的物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而存在。在古代道人看来,竹子是一种天然契合于“道气”之生命结构及运动机制的形物。先秦时,老子即用“橐籥”来比拟“道”的生命结构及运动形式。道教认为,人体本质上同样是一种“中虚圆通”的结构体,人体的生命运行机制也在于“气”的流通。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咏竹、画竹、颂竹,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又有“廉竹”的美誉。

3.3河池崖

此匾额存于蒿口泰山庙(古戏楼),匾额四周有菊花环绕。菊与梅、 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历代文人雅士乐于以菊喻志,抒发情怀。陶渊明《和郭主簿》载:“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霜冷千花艳,天寒志更坚。秋高人向远,德厚自无言。中国传统文化将“竹”作为廉洁自守、不畏风霜、淡泊名利、志存高洁的象征。

3.4治世玄岳

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位于遇真宫东一里许。“治世玄岳”四字镌刻于石牌坊门楣正中,为嘉靖皇帝御赐亲书,正反面均用双勾雕刻,长460厘米,高188厘米。[5]匾额四周饰有龙、凤、仙鹤、松树、连心草等,象征吉祥、长寿,寓意与日同辉。松是百木之长,长青不朽,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无畏高洁。又说,松是百木之长,长青不朽,千年古松之脂能变茯苓,服食者可长生,因而成为道教长生不老的原型,所以学道者爱在古松之下修行。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清代诗人陆惠心的《咏松》:“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陈毅元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更是将松洁身自好、傲然不群的品格彰显无遗。松树树干笔直,叶子象针一样,不畏严寒酷暑,四季常青。松与竹、梅一起被称“岁寒三友”,就是因为它的坚贞高洁、勇敢正直,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生长,不被困难吓倒,永远不屈不饶。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

武当匾额内含着丰富的廉洁因子,与廉政建设是相融相生的,是一笔可贵的廉政文化资源,深挖政德文化资源,厚植廉洁从政观,对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积极的意义。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武当匾额中的廉洁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YLJ1901.

1]赵本新.武当山古建筑匾联概述(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6.

2]陶真典,范学锋.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23-98.

3]武当山志编纂委员会,武当山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181.

4]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周易今注今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412.

5]姚天国主编,武当山碑刻鉴赏,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7:27.



作者简介:邵文涛(1985-),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文献学与图书馆学,电话:15872757101,邮箱:Swt1100@163.com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