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结对子”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基于西藏民族大学某汉藏混合班的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民族高校“结对子”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基于西藏民族大学某汉藏混合班的实例分析

彭扬飞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学校学生有一半来自于西藏,一半来自于内地各省,即各地区教育水平有所区别。运用“结对子”方式对西藏生源和内地生源进行“一对一帮扶”式结对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成绩、生活习惯、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性等方面都巨大进步意义。

[关键词] 民族高校学生;结对子式学习;西藏生源教育;进步性研究


Abstract: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is a university jointly built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National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Half of th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are from Xizang and half are from inland provinces, that is,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each region is different. Applying the "pair" method to study the students from Xizang province and those from the mainland with "one-to-one assist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o make great progress in term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living habits,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ethnic college students; Pair sub learning; Education of Xizang students; Progressive research


一、学校简介与学生概况

(一)学校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为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陕西咸阳)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产生于特殊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做出了特殊贡献。

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始终致力于大力发展西藏教育,培养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学生。

(二)学生概况

1.学生生源

以“西藏民族大学2020年招生计划”为例,学生生源按人数比重排序分别来自于西藏、陕西、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河北、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广西等地,西藏自治区占人数比例最大,几乎招生人数与内地各省招生人数总合持平。

2.班级学生比例

以此汉藏混合班为例,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学生占百分之五十,来自内地不同省市的汉族学生占百分之五十,即汉藏学生比例相同。此班藏族学生20名,内地学生20名,合计共40名学生,该班可按标准的“结对子,一对一”形式进行帮扶式学习。


二、汉藏混合班整体所存在的教育问题差异分析

(一)文化背景差异

西藏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地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内地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潜意识。藏族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类型,体现了西藏这一特殊环境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与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1]

(二)传统习俗差异

传统习俗体现在饮食、生活习惯、审美趣味、传统节日,以及民俗礼仪等方面都有着较多差异的地方。例如,藏族学生大多数能歌善舞,比如锅庄舞、藏族民歌等都熟悉地掌握,积极地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而汉族学生大多数都含蓄内敛。

(三)语言差异

藏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即藏语和藏文。从小生活在西藏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但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普及,藏族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掌握的都是基础用语,只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交流。

(四)教育水平差异

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西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还有所差距。西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内地教育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异,比如在师资力量、学校的硬软件实施、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关部门的科研工作以及教育反馈等方面与内地都有所差异。


三、开展汉藏学生之间“结对子”式学习的形式

(一)课堂上“共同学习”

汉藏同学以结对子的方式坐在一起上课,老师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问和打分,两个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进步,构成联系。这种“绑定式”的合作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增加合作氛围,加强合作习惯,使之双方更好地进步。

定期地举行“读书分享活动”、“畅言茶话会”的形式,组织集体学习,集体分享,不仅仅是在对子之间加强合作凝聚力,在整个班集体当中,也要创作团结互助的班风学风,有利于学生互相进步。

(二)日常生活中“共同生活”

双方同学会加强生活中的联系,比如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讨论某个专业性话题、一起组织相似的爱好的活动等。比如中秋节,汉藏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月饼口味、互相制作月饼,然后互相赠与。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结对子式学习方式打开了新的视角与特殊的学习体验,使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更紧密的交流与协作。

(三)定期阶段性反馈“共同效果”

会在月末、期中、期末等重要时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归纳和概况近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会有不同的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老师们也会进行点评和给予更加优化的建议。

还会选出“结对子”中优秀的“对子”进行表扬表彰,鼓励大家向优秀对子学习,增强榜样的力量,才能更好发挥对子功能最大化。


四、运用“结对子”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分析

  1. 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增加民族凝聚力

加强西藏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让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多元一体”的国家现状有科学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2]汉藏两族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思维、性格、交往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西藏学生来到内地学习,并以内地学生结成对子,有利与学习进步的同时,加强各民族间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认知,融合各民族学生的大局观、国家观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学生们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促使中华民族大观念深入人心,是对于“结对子”方式最好的精神寄托。

  1. 注重学生心理问题,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

不同的教育水平会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承载量,在结对子帮扶学习中,汉族同学对于区内藏族同学的影响是事半功倍的,他们的学习能较力,受教育水平较高,也正是因为在此差异的影响下,部分藏族同学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他们会思考是否因为自身缺陷而拖累了汉族同学,是否会因为某些问题的反复重复而使得汉族同学不耐烦等现象,这些都会给藏族同学造成不同的心理负担。

在新环境学习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较为陌生,原有基础与现有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衔接,学生学习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出现因无法掌控现有学习状况、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成绩迅速增长,而陷入抑郁、自卑、情绪低落等的心理误区。[3]所以我们要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加强藏族学生自信心、自豪感,更好地引导藏族学生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条件,使藏族同学克服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才能更好的从结对子学习方式中取得长足进步。


五、结语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使其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可靠接班人。[4]“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汉藏同学之间的“结对子”方式使得汉藏两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有了正向进步。同学们平等交流,团结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性协作更好的促进了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也减少了代际交流的障碍,对于民族高校中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能坤. 2015 年第 3 期 贵州民族研究 No.3,2015西藏与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合作能力比较研究

[2] 蔡榆.内地西藏中职生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研究.广州大学学位论文

[3]王会勇.谈赴内地高职院校学习的西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2017 年第 2 期 辽宁师专报(社会科学版) NO.2 2017

[4]索林闫、本亚. 沿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 西藏日报(汉)2020 年9月28日第006版



作者简介:

彭扬飞,男,(1999-),壮族,广西柳州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通联信息:

姓名:彭扬飞

邮箱:1321076785@qq.com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邮编71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