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刘小刚

贵州省湄潭县茶城小学 贵州 湄潭 564100

摘要:科学教育的培养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效果,其中科学素养亦是包含了这些能力的培养方向,并且作为科学学科的主要培养方向引导教师进行课程的有效推进。本文主要以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为主要分析对象,继而提出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科;科学教学课堂;科学素养

引言:

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部分之一,其针对于学生各个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科学内容应当具备的基本科学知识之外,还包括科学思维、探究、创新、思维等诸多方面。其中,探究能力亦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其他方面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科学素养中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是以建立在学生探究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期间教师可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其探究思维得以有效地调动。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学习《能量》中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时下较火的赛车类动画片给予学生播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教师再将提前准备好的赛车玩具展示给学生,并利用赛车玩具组织一场小型的赛车比赛。在建立好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提出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玩具赛车是怎么进行主动工作的?它是靠什么原理运动的?”等,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从而促进学生的关注度并加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自身不同的观点见解,大胆产生怀疑,比如,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则会产生诸如以下的疑问:“电动机是怎么带动赛车行驶的?”“小电动机里面的构造是什么?”“为什么小电动机通上电之后就可以转动,是什么原理?”“小电动机还能带动大一点的玩具车吗?”等等。在学生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时,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进而引导并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观察习惯,促进探究能力

在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探究过程亦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性内容,从而才能仔细的思考其中各个部分的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在此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自身的目的,具体是出于什么因素进行观察的等等;其次,则需要教师交给学生观察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及时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内容,增加观察的效率性,进而将观察更加的具体化、深层化、细节化。例如,在六年级科学上册学习《生物的多样性》中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植物,进而通过仔细地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样貌、生长环境等等,校园中的花草植物亦是多种多样,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比较不同花草植物的形态特点,进而发现植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开花的植物的不开花的植物等等。进而通过观察,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对事物进行探究,基于现象本质发现问题,产生怀疑,进而进行思考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身边的事物景象,进而分析思考。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在观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进而强化科学素养的发展。

  1. 组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素养

在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部分则是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也就是说,探究能力的有效推进是基于探究活动基础之上的,并且探究活动对于科学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除基本的探究能力之外,其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分析解决等等都具备了促进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当将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展,进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素养方面的综合发展。例如,在六年级科学上册中学习第一模块《工具和机械》这部分内容时,在讲到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实验探究学习,继而将实验器材分发至各个小组。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在利用定滑轮提升物品时,会产生什么作用力?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假设在滑轮两边都挂上物品,能不能帮助节省力量呢?为什么?”继而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得以解决探究问题。如此,便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能力。

另一方面,探究的过程亦是与问题紧密相连,因此,问题对于探究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是推进探究过程的关键部分。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此期间,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其可能性,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课本中进行《形状与结构》中的探究活动《建高塔》时,教师则可以创设问题如,“通过怎样的方式在建造高塔时不容易倒塌?你有什么办法?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风力的吹动下,如何保证高塔的稳固性?”等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有效科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重点部分加以培养,例如,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则以各个方面提出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探究意识的形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活动的开展等,从而将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全方位的进行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爱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 000(003):63-63.

  2. 姜福春.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0, 000(002):57.

  3. 唐恒利.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04):33.

  4. 李碧云.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17, 000(006):241.